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6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分子与细胞 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5.1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课时训练1(本溪一中、庄河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右图表示某种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若将温度提高5,则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C2(温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3(温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

2、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的不同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的不同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4(台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23题).下图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图中甲酶可能是核酶C.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D.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5(滁州中学2012

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在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在反应物的量一定时,酶的量增加一倍,产物的量也增加一倍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6(南安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 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酶在0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7(聊城市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4、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8(聊城市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如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溶液。14号试管的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则1号试管口火柴迅速复燃B若14号试管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则4号设置得不科学C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要再增设5号试管,5号试管内应加入1克用酸液或碱液浸泡过的鲜猪肝,温度为37D如C项设置的5号试管与2号试管做对比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酸或过碱会影响酶的活性

5、9(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左下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影响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B10(莱芜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上升50C,b点向左下方移动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

6、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11(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C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发挥功效D能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12(2011聊城检测)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13将1 mL 5%人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 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C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CB在试管内再加入1

7、mL 5%胃液溶液C将pH由2调节为7D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唾液14(2011抚顺质检)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肽酶 解旋酶 纤维素酶 ATP水解酶 DNA连接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15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出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A未

8、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17(2011西安质检)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

9、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C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18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 3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A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B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两组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1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18.

10、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加入2滴FeCl3,加入2滴蒸馏水),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反应速率从慢到快依次是B与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C与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D如果仅将实验温度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19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bcd淀粉溶液2 mL蔗糖溶液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将c试管中的溶液倒入a试管,将d

11、试管中的溶液倒入b试管,保温5 min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 mL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B和会影响酶的活性C的温度、的加热时间设置错误D和的顺序有误20.如图曲线表示物质M生成物质N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21.材料:苹

12、果的鲜食风味与其果肉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种类与数量息息相关,果肉细胞中还有一些促使这些酚类物质氧化的酚氧化酶,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有机会与酚类物质接触而使物质氧化成棕褐色。材料: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氧化酶。茶叶制作工艺中,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方法。(1)据材料,我们可以推测,正常水果不会变成褐色,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的缘故,这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具有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与细胞内_(物质)的决定分不开的。(2)家庭中为了延缓切开的苹果变为褐色的时间,可以如何处理?_,_试说明原因_ _。(3)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

13、作商品。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_关键过程(提示:红茶颜色为褐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_。(4)试回答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_关键过程(提示: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 _。答案:(1)生物膜系统选择透过性DNA(或遗传物质、基因)(2)把切开的苹果置于04冰箱中适宜的低温抑制酶的活性(3)将细胞揉破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类物质与氧化酶接触而发生反应(4)热锅炒制使酶失活22. (2010海南高考)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41%NaCl溶液(mL)11%CuSO4溶液(mL)11%Na2S

14、O4溶液(mL)1蒸馏水(mL)1pH6.8缓冲液(mL)11111%淀粉溶液(mL)11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 mL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答案:(1)维

15、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Cl和Cu2Cu2Cl(3)对照确定Na和SO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3.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试管 蔗糖

16、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2)实验步骤: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_;_;_。(3)结果预测:_。(4)结论:_。(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 _ _。答案:(1) 溶液试管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2)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酶的催化作用

17、有专一性(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24. (2012潮汕名校联考)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_ _,属原核细胞的是_ _,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 _ _(2)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_,主要原因是_ _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 _与 _分离的现象。(3)若丙图中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是指 _。乙图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_。(4)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对甲、乙细胞中的_进行染色,使之呈现_色,此实验对材料的要求是:甲、乙细胞必须是_。(5)制作红茶的关键过程是“将细胞揉破”,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接触,底物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从而使茶叶变褐色,甲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填序号)_ _。制作绿茶(茶叶为绿色)过程中有热锅炒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 。 答案 (1)甲、乙;丙;甲乙有由核膜包被而成的细胞核而丙没有(2)乙;无细胞壁;14原生质层1细胞壁(3) 核糖体1内质网(4)线粒体;蓝绿;活细胞(5);高温使酶失活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