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页,共 9页沧州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学段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周秀芬审核人:李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共 75.0 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水利工程的兴建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2.战国时期,秦国关中地区“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多饶”。下列项中能作为该历史现象成因的有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铁犁牛耕方式的采用井渠技术的创造应用A.B.C.D.3.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
2、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4.唐初诏令,男 20、女 15 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 15、女 13,听婚嫁其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A.导致了地主阶级的衰落B.促进了井田制的形成C.推动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D.阻碍了社会的进步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时期某一社会现象的叙
3、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记述出处货物出入市场,须有“司市”所发给的玺节方可通行。周礼地官司市(齐相管仲强调)“处农就田野”,“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方便各就其业。国语齐语(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二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农战A.工商食官的局面不断强化B.争霸战争破坏了农业的发展C.国家注重对经济实施干预D.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流动性强7.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如此,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
4、出A.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B.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C.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D.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第 2页,共 9页8.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蛀虫肥了”是指封建势力由于对民族工业的压榨而壮大A.B.C.D.9.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资金都主要来源于私人B.都采取“官督商办”
5、的形式C.都采用机器生产D.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10.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并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高潮时期是A.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B.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中日甲午战争前C.从中日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其在经济方面的长远影响,主要是A.使中国开始从强盛趋向衰落B.使中国被迫实行向世界开放的政策C.使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使两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12.下表为 1928-1930 年中外火柴
6、销售量情况年份国产火柴(万箱)瑞典火柴进口量(万箱)瑞典火柴占国产火柴比重(%)192845.612.928.2119294116.841.02193035.417.948.07对表中信息理解最具说服力的是A.资本输出不断增多B.民族工业发展减缓C.市场竞争日趋激烈D.社会需求出现过剩13.下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第 3页,共 9页A.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B.西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居优势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14.下表为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情况统计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企业类型工人人数外商企业34000 人洋
7、务军事工业9000 至 10810 人(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 2000 人)洋务民用工业5500 至 6000 人洋务采矿业16000 至 20000 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7250 人(厂均 100 人)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洋务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C.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15.19781985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增长 8 倍。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6.下表是 20 世纪
8、 50 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 年19.1%1.5%0.7%6.9%71.8%1956 年32.2%53.49%7.3%0%7.1%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使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17.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年份19501957195819601978198419852006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223.0124.132.5
9、3A.19501957 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19581960 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1978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19852006 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18.19531956 年和 19791992 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B.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C.公有制经济都占据绝对优势D.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大量引进19.1987 年 9 月国务院颁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
10、7 年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反映了第 4页,共 9页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20.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2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2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
11、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正确,不正确B.不正确,正确C.都不正确D.都正确23.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A.1912 年B.1945 年C.1950 年D.1979 年24.1874 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 20 世纪 20 至30 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
12、.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25.1912 年 6 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这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B.C.D.26.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这反映了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27.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 年为 144.6公斤,2002 年降至 78.5 公斤,这表明A.自
13、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 5页,共 9页28.据不完全统计,1850 年至 1900 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 16 所;而自 1898 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 1917 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 43 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 Il 所。私立女校的增加A.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C.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29.19 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用洋布,中产之家
14、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B.其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C.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D.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变化30.英国是工业革命的领跑者,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最早开始海外殖民扩张进行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A.B.C.D.31.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A.电灯B.电话C.汽车D.电影放映机32.1
15、882 年,在德国的人口构成调查表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项。1895 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却达到 25 000 人;19061907 年,则达 107 000 人。这种状况最能说明A.“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B.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D.电力在德国居各种动力之首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
16、护的行为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34.“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A.最早到达好望角B.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C.发现美洲新大陆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3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殖民侵略主要方式变化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36
17、.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英国都铎王朝曾颁布过一系列限制圈地运动的法令。16 世纪 30 年代以后,英国政府改变措施,把限制对象改为流民,除持有乞食特许证的人外,其余流浪汉一律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这一措施A.造就了大批自由劳动力B.抑制了圈地运动的势头C.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导致了农民的普遍贫困37.下表反映了英国棉布(71872 里德印花布)的价格变化。推动当时英国印花棉布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8211830 年12 先令 3 便士第 6页,共 9页18311840 年8 先令 10 便士18411850 年5 先令 11 便士A.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价格革命引发通货膨
18、胀C.中国丝绸的流行导致棉布滞销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38.二战以后,英法两国都曾推行国有化政策,到七八十年代又开始掀起私有化浪潮,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两者分别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C.反映了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D.国有化是导致七十年代“滞胀”的根本原因,由此开始私有化39.1932 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经济发
19、展模式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C.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统治的危险D.美国在摆脱危机道路选择上有分歧40.1933 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 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41.1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
20、天然气、铁路民航、电报与电话、水路、钢铁等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国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B.构建计划经济体制C.缩减福利开支D.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42.某班同学做了一个经济史学习的网页。如果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栏目下再增加一个链接,则链接项应该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43.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 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73 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现象,“黄金时代”结束。你认为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
21、涨”困境A.扩大社会保障支出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出售部分国有企业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第 7页,共 9页44.1977 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 50 美元,此外,包括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其结果A.恶化了失业现象B.解决了经济滞胀问题C.加剧了通货膨胀D.放弃了经济自由主义45.“美国自 1991 年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 4%,而失业率却从 6%降到了 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 1999 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 1.9%,增幅为 34 年来的
22、最小值。”材料反映了美国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混合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C.经济“滞胀”局面未能扭转D.“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效应46.上海妇女服饰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 20 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A.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B.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C.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D.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47.苏俄的俄欧地区(苏维埃政权一直控制的地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1921 年与 1916 年相比,下降了25%以上。导致该地区播种面积
23、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B.三年国内战争所带来的破坏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余粮收集制的持续强力推行48.“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用迅速和直接的办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和资本主义,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苏俄这一做法A.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B.发生在斯大林时期C.推动了苏俄经济快速发展D.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49.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提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只不过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又提出市场经济可能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消极影响,要求“审慎地对其进行掌握和调控。这表明列宁认为新经
24、济政策A.坚守社会主义方向B.威胁到了苏维埃政权C.与意识形态不相容D.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50.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 1924 年就由国家租出 6 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 1/4 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A.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C.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D.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0 分)51.大航海时代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 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
25、出使西洋;1492 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材料一第 8页,共 9页郑和船队哥伦布船队规模最多 200 艘,最少 62 艘第一次 3 艘,最多 17 艘船种各船分别负责指挥、运粮、运兵等任务第一次一艘旗舰,2 艘轻快帆船配备配有水手、船师、工匠、医生、翻译、武装人员第一次航行带了约 15 个月的食物材料二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陛下应该
26、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 年 11 月 12 日)材料三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 1200 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1519 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 600
27、 人、17 匹马、10 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不同。(7 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现实利益角度和全球发展角度说明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8 分)第 9页,共 9页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52.材料: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时间经济思想主张16 世纪中期至 18 世纪中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30年代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