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012威海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材料二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溆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
2、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2012烟台质检)“缓和矛盾,力求公平”这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
3、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琐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3(2012宿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
4、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从材料中“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兼并。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解决的具体
5、措施。第(3)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北魏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改革本身,充分肯定孝文帝改革对于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答案】(1)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2)推行均田制。(3)不正确。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改革本身所致。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加快了北方各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指:立法和建立制度,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主要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第
6、(2)问考查的是对梭伦改革和王安石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的处理原则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第(3)问考查的是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借鉴意义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加以归纳。【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2)折中或中庸、调和。(3)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
7、作用,对今天的深化改革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因此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对变法的评价认识是高考的重点所在。第(1)问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要从材料信息得出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即可。第(3)问要从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来分析。第(4)问要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阶级属性分析。【答案】(1)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2)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3)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4)没有区别,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