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035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15-16苏教版(无)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2、,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3、“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sh zhun d qun q q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4、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zhi hu h zu qn yndn sh jin l cng ying二、同音字填空。h( )芦( )蝶( )泊hun( )虫惊( )辉( )fn( )利山( )蜜( )yun( )圈公( )( )旦l( )米( )开玻( )三、多音字组词。咽( )( )系( )( )模( )( )间( )( )四、形近字组词。圆( )园( )般( )船( )健( )建( )蝇( )绳( )副( )幅( )五、照样子填词语。( )( )的彩蝶( )( )的小河( )( )的炊烟( )( )的彩裙( )( )的脸蛋( )( )的早晨( )( )的企

5、鹅( )( )的植物( )( )的鸟儿六、按要求写句子。1、造句:尽管可是_。2、例: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羽毛。海鸥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1)我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_。(2)有毒的害虫毒死了小燕子。_。七、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它揉着眼睛。( )2、风吹动荷花的干花膜,就像吹笛子一样。( )3、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在山村的早晨一课中,作者形容早晨像个_,_、_、噢,大自然是个_,描绘出这幅_。文中有_的小牧童,_的妈妈,_的姐姐,_的小妹,_的爷爷,还有_的哥哥。_的太阳刚一露面,圆圆的脸蛋_;上学的孩

6、子_,山路上,闪过他们的身影2、 我们积累了一首新的古诗,它是由_代诗人_的古诗乡村四月_。_。九阅读 鲁班造伞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

7、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比作了_。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很久 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大家可以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一天,他看见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劈成细条,扎成_,又把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既_又_。十、写话。 我们的家乡是个好地方。请你写一写你的家乡,可以写家乡的丰富物产,也可以写家乡的变化,或者是迷人的风光,甚至写家乡的未来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