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要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1.历史背景(1)时代特征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2)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经过(1)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德国失败、俄军处于攻势。(3)1915年,战争重心在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4)1916年,战争重心重回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2、。(5)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6)1918年,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向协约国投降。3.性质(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4.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
3、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突破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影响1.图示证史一战前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上述图示表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各国力量对比情况,而力量上的变化又使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击败主要对手,各国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摒弃前嫌,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2.归纳总结一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
4、了一战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3.图片证史科技发明对一战的影响论从史出 上面三幅图片表明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要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集团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2.建立(1)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随后,协约国帝国主义
5、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控制在英法手中的国联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2)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3.影响(1)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使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2)该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二、国际联盟1.背景(1)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2.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主要活动(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2)
6、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3)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4)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4.评价(1)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2)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三、维护和平的尝试1.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2.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3.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建立法西
7、斯专政,组成法西斯同盟,彻底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突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原因、内容及特点1.图片证史一战后美国操纵国际联盟的企图论从史出图片中的信息“1919”“国际联盟”以及漫画下面的标题:“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综合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巨鸟代表美国,它想通过它的巨喙操纵图中“婴儿”(国际联盟)的企图必将失败,实际上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想操纵国际联盟的想法必将失败。2.归纳总结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
8、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的矛盾。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3.归纳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不同点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协调帝国主义
9、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操纵者英、法、美美国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结果形成凡尔赛体系形成华盛顿体系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要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3.局部
10、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经过1.战争的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2.战争的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
11、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3.战争的转折: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4.战争的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三、影响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
12、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突破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的纵容与二战中的合作1.史料证史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史料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苏俄不会单独出兵;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国联无力干涉。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论从史出之所以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其主要依据是: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的依据:英国
13、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2.漫画探史反法西斯国家二战中的合作史论突破漫画反映法西斯在全世界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突破对战争的战后反思1.史料探史二战后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否认史料下图所示为2005年的日本新版教科书,该书对卢沟桥事变作了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然
14、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史论突破 史料显示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歪曲叙述,反映了日本推卸战争责任,否认战争罪行的态度。要点2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表现(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
15、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3)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国最终分裂。3.影响(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二、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1)特点:表面上的短
16、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2)重大事件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两国展开新的争夺。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2)重大事件“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17、。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3)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突破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及冷战的性质和影响1.史料证史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史料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雅尔塔体制把东
18、欧和希腊划分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可见,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2.重点讲解“冷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除战争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影响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冷战”
19、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研制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至今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3.综合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了基本原则,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不同点大国意志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作用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超出了欧洲范围,反映了欧洲地
20、位的下降建立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美苏的妥协调整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考点三 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要点1 局部战争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经过爆发:1950年6月。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战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战争。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
21、形成。(2)经过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艰难的和平之路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实现了关系正常化。2000年9月,以色列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流血冲突,巴
22、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4.印巴战争(1)根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2)原因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美苏向印巴出售武器的推动。(3)导火线: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4)过程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印巴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进行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但这次战争没能够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1965年,印巴双方围绕克什米尔问题进行了第二次印巴战争,但引起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71年,印巴围绕着东巴基斯坦问题进行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但时至今日,克什米尔问题仍扑朔迷离。5.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
23、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6.海湾战争(1)战争爆发: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多国部队利用海、空军优势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对伊拉克进行了空中轰炸,伊拉克完全失去了制空权。指挥系统陷入瘫痪。第二阶段:地面作战阶段,在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消灭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军。(3)战争的结束:1991年4月,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履行联合国
24、的各项决议。海湾战争结束。(4)战争的特点:这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电子战、信息战诞生,更需要强大经济的支持。突破局部战争的原因及特点1.漫画探史局部战争的原因注解图一生意经的副标题是:卖伞的渴望下雨,我们当然渴望战争啦!图二桥的副标题是: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派出大规模武装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恐怖分子也向西方国家发起进攻!史论突破 漫画生意经实质揭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出售武器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桥反映出恐怖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和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有因果关系。2.归纳总结
25、局部战争的特点(1)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战争的目的最终不是完全依靠军事行动来达成,而是配合以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2)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局部战争的目标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目标上;战争规模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兵力;战争的时间有限,力争避免旷日持久;战争的空间有限,多发生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区,限于双方境内一定纵深、一定的海域或空域范围。(3)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挑起战争的一方,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战果,又不致使事态无限制地扩大,往往以突然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造成既成事实和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同时,由于局部
26、战争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突然袭击可以达到“闪击致胜”、“初期致胜”的目的。(4)大量使用新式武器。虽然战争规模有限,但现代化程度很高,消耗巨大。除核武器外,往往使用最先进的尖端技术。要点2 和平与发展一、联合国1.创立(1)背景:国际联盟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呼唤新的国际组织建立。(2)创立: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3)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2.宗旨与主要机构(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
27、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3.作用(1)积极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2)局限: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1.原因(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3)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4)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5)艺术家、
28、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们的努力。2.特点(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3)组织性: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5)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联合国的实质性规定。3.意义: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揭穿了战争谎言,弘扬了正义,推动了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三
29、、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依据(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的潮流。(4)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需要。(5)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4)世界发展很不平衡。(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突破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意义1.图片证史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论从史出 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内容分别是图一
3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刻,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决定成立联合国。图二:体现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节斡旋、维和行动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冲突。图三:在世界和平运动的推动下,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推动这一主题实现的两大力量:一是联合国领导下的各国合作;二是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的推动。2.归纳总结当今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1)政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有效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止战争。(2)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的需求。(3)思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平与人道主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