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科目生物课题伴性遗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了解伴性遗传现象的类型与特点;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二理性思维能够运用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三科学探究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等遗传规律,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四. 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课前准备教具
2、:多媒体、黑板、粉笔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进行问题探讨:红绿色盲症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与性别相关联,但是表现又不同,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展示PPT当中的图片,进行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二新课讲授(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二)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道尔顿和弟弟观察一朵花在白天和晚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其他人却说这朵花始终是粉红色的。道尔顿决心弄清楚原因。经过认真分析和比较,他发现自己和弟弟对一些颜色识别不清,原来这是一种色盲现象,为此,他发表了论文有关色觉的离奇事实一附观察记录,成为第一
3、个发现色盲的人。(三)分析色盲家族系谱图1、红绿色盲对思考讨论里的色盲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并得出,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可以有5种情况。根据基因型和表型,进一步分析男性和女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基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分析:如果一位女
4、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通过对以上图解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家系图谱并得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四)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
5、的应用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芦花鸡子代在早期时,根据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由此杂交实验可知,芦花的都为雄鸡。非芦花的都为雌鸡。思考问题并进行自我检查。体会道尔顿善于发现问题,执着寻求答案的科学精神。观察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分析色盲基因的来源,知道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学生自己归纳红绿色盲遗传病特点。同学们自己设计杂交实验。通过伴性遗传所以发的现象,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习书写有关遗传图解,要求书写规范。分析实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遗传特点的归纳不一定很完整,需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启发、补充。提高同学们对伴性遗传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业布置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二)红绿色盲症的发现(三)分析色盲家族系谱图(四)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