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卓人:文化建设卓然挺秀徐卓人,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枫桥文学创作基地副主任。现供职苏州高新区。发表作品900 余万字,包括长篇小说蜗人、天天有太阳、演绎女人、天高云淡、赵宧光传、沈寿;纪实文学归国专家部落;中短篇小说集你先去彼岸、生死太阳湖、徐卓人中短篇小说集、粉墨春秋;散文集卓人散文、消亡的语词等著作 20 余部。部分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文艺报等转载,获省以上奖 30 余次。小说注重人性关怀,充满人文精神。语言上取得一定成就,汪曾祺评价:“作者在语言上探索,而且解决了一个吴语地区作家不易解决的问题:即普通话和吴语的溶合。据我所知
2、,能使语言为全国读者接受,而又保存吴语的韵味如徐卓人者,尚属少见。”久闻其名,一直误以为是先生,得以谋面,软语柔嗓的她,却原来温婉娴雅、女人味十足!再一深交,才领略其高山大海之胸襟她是文人,作家,一个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上了中国作协名册的女作家。如今,她给自己又加封一个头衔文化建设者。她把宋代张载的宏图大略铭刻在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追求着,实践着,无怨无悔。她说了:“我不喜欢单单将自己划进文人的范畴,我之所以特别认同文化建设者,是因为它蕴含着一种创造性,具有开拓的意义。文化建设者,首先是文化人,同时又是在创造着文化的人。我不想过于沉浸在哼哼唧唧的小我之中
3、。我十分欣赏浮士德的诗句: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定案:/要每天每日的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人生起步多风浪别无选择她生于“越国”(浙江嘉兴),长在“吴地”(江苏吴江)。1955 年,正赶上“学习苏联老大哥”,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为众多知识分子所青睐,于是一个当年叫响的“卓”字便嵌进了她的名字,同时嵌进的是父母的理想和期待做个卓越的人!后来弟弟出生,取名“越人”,恰是最好的诠释。她父亲是中医,母亲为小学教师。他们夫妇曾是当年土改工作队爱国为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获诸多奖章奖状的热血青年。他们身上知识分子正直、善良、通达情理的秉性,以及清贫一生、敬业爱岗不
4、图回报的精神,感染和滋养着卓人、越人姐弟二人卓人是伴着一波又一波的运动长大的,那年月,冯德英的苦菜花成了大毒草,还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卓人母亲喜爱并收藏的文学作品,当年却被集中在炉灶边当做了引火柴。“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成了我文学的启蒙!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苦菜花。这本毒草扔在灶洞前,每天烧饭时撕下几页引火。我才读小学,但已经能够流畅地阅读文字。我被书中的描写吸引住了,今天读几页,明天再读几页,读完几页,撕掉几页烧几页,读到精彩的章节,翻来覆去地读,就常常把饭烧得冒了烟”难得一株大“毒草”,竟如此这般地播下了一粒文学种籽!“文革”期间,卓人父母都因莫须有罪名被关进“牛棚”;姐弟俩便成了
5、“黑七类”子女。“那时我 13 岁,弟弟 8 岁,可我已经像个家庭主妇撑起整个家了!没有煤球烧了,我会捡来煤渣敲碎后做成煤饼;没有油点灯了,我将父亲放在家里的医用凡士林盛在瓶盖里,将纱布拧细做灯芯,居然可代替油灯当年这种生存能力至今想来都让我自豪!”无怪乎有人说,苦难是财富,它让人在磨砺中变得坚强!也许,是名字里嵌着“卓”字的缘故?卓人自小就上进心特强,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色。“记得我曾空前绝后地在少年时代被冠以红色荣誉!那天,我穿着白衬衫、蓝裤子,头戴花环,在公社大会堂雄壮的乐曲声中走上台去,接受红色少年代表的授奖。”可是,自从归为“黑七类”子女,她的自尊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一种“被遗弃的狼狈”
6、,一种“被打入另册”的屈辱,跟阴霾似的笼罩着她少女的天空但她从未放弃过努力,学工学农学军也好,下乡支农也罢,或是挖战壕,备战备荒,她样样积极踊跃、不落人后,每每都有突出表现;学习上,更是各门功课名列前茅。压抑中,年少的卓人也有过愤怒的挣扎与无奈的宣泄。“我矮人一头读完初中,拿回毕业证书那天,我烧毁了所有的课本!因为那时上高中讲究推荐并要政审,黑七类子女是不必指望什么的。我在焚烧课本的时候,胸中掠过阵阵悲伤。”不过,太阳总有升起的时候,出乎意外地她接到了中考通知!“那是母校所有任课老师一致努力的结果。他们不想轻易放弃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即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那份喜出望外,至今令她感恩不尽
7、。总算按部就班地读完高中,又蜻蜓点水般地当了回“知青”。母校吴江铜锣中学念她有才,想方设法又将她讨了回去,编排在民办教师的名册里,36 元的薪水一拿拿了 10 年。这在当年可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了!这也正是她于逆境中不懈努力的结果。看来,前程亦似乎峰回路转,有了些奔头生花妙笔勤耕作硕果累累执教期间,在父亲影响下,卓人读了一年半的医学。但她心底里的那朵“苦菜花”,始终倔倔地向她眨眼摇曳,她终于有违父望,放弃医学,选择文学!1984 年她参加自学考试,门门功课均一次通过。她与 7 位同乡还自发组成学习小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文学与语言艺术。1986 年她以优异成绩通过自学考试,成为南京师范大学首届自考
8、毕业生,并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她向来就是这等“做派”:要做就做好了!做出色了!就在参加自考的当年,她被借调致吴江市文化馆任创作员。这让她如鱼得水般欢腾!从此游弋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海洋,欲罢不能!文学让她痴迷,让她成长,让她得到了丰富的精神滋养。1986 年,笋儿尖尖终于破土而出卓人的处女作小说中转站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从此笔耕不辍,仅开头 7年,就发表作品上百万字,先后出版 4 部著作,其中 2 部长篇;在全国、省获奖 20 余次。1990 年,卓人被选送中国作协主办的鲁迅文学院首届研修班深造。在那里,卓人的文学功底又有了更深厚的积累。1993 年 5 月,她以小说创作的显
9、著成就,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人事局按“自学成才,破格录用”的特例,录用她为国家干部。诸多媒体接踵而至,江苏电视台刚走,又来了中央电视台,摄制了自学成才的女作家徐卓人的专题片。随后,中国人事报又刊发题为女作家的追求徐卓人印象的文章卓人握着她那枝生花妙笔,情有独钟,耕耘在吴地,徜徉在水乡,“犹有花枝俏”!如今,她已累计发表著述 20 多部、900 余万字,可谓著作等身了。文化与科学结缘欲罢不能蓦然间,谁也没想到,带着她的底蕴和体温,卓人已然完成了一次庄严转身!且转得光鲜夺目那是 1995 年冬天,卓人于“不惑”之年又一次面临人生抉择!当时,省、市、区共三个部门要调她,尤其是省文化厅长都
10、亲临做工作了,但向有主见的她最终选择了苏州高新区!她曾跟我坦言:“选择文化单位似乎驾轻就熟,但我是个富有激情并追求创造的人,不喜欢守旧,尤其不喜欢周而复始、炒冷饭式的工作。高新区当年正值开发初期,每天都有变化,来自全球的精英、白领、打工族,使异域文化的交流在这里充满了变幻与魅力,我觉得,可以丢掉业已成就的功名及在小县城里筑成的台阶,从头开始自己的事业。”一句“从头开始”,有多豪迈!流露出她非同寻常的气魄与胆略。十年后,她为苏州高新区大型图文册配写的长诗我们一起跨越,激情澎湃、气吞山河,正是一个佐证。选择高新区,就在于它的起点高、观念新,且有着代表全球最先进技术和最前沿科学的两大阵营著名跨国公司
11、和归国专家部落,还有那势不可挡的开发大潮。虽说还是立足吴地,但她力图寻找新的制高点来重新审视生活,拓宽视野,为新时代的新文化建设尽菲薄之力。她以作家的敏感很快发现,归国专家已然聚成部落,这是一个富有个体智慧的群落,汇集着高科技领域的各路精英,他们既属于知识分子,又是企业家、商家,都曾有过科技探索与市场探索的经验,自主能力强,重创造,且多为“雪中送炭”而归,充满时代的生气与活力。“这一切,都强烈地感染了我,感动了我。也许是一种文化的呼唤,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与这个群体有着强烈的共鸣,应该为这个群落记录下些什么。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地写他们,欲罢不能。”她发现,有太多的本属于科学领域的东西需要有人通
12、过文化传播的方式进行推介,而这样的工作尚少有人涉足!这时,身为区文联主席的她,自觉意识到自己恰是最佳人选,义不容辞,“非我莫属”!想象着可以让文化与科学联姻、作家与专家结缘,她无比振奋!也为这种自觉而陶然。她毫不犹疑地放下手中的小说,开始为归国创业的精英们树碑立传。2004 年归国专家部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洋洋 23 万字,凝聚着她呕心沥血的辛劳!较大容量、较为集中、较高层次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风采。她说,这正是撰写并出版这部著作的初衷。她关注这一题材长达 8 年之久,全身心地潜沉于中 5 年,采访传主及相关人员近百人,在精神与情感上,与他们获得一致和共鸣,将归国专家们在生物工程、光电子、软件工
13、程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尚属世界顶尖科学的成果以及他们骄人的业绩,叙述成具有呼吸的、“触手生温”的文字,通过文学引人入胜的形式,向社会传播。“八年磨一剑”,在急功近利、什么都讲求“短平快”的当今,实属稀贵!这需要怎样的甘于寂寞的耐久力啊!她十分明白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价值,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故而她显得格外淡定与从容。她完成了一次文化与科学的成功嫁接,自己也尝试着从“小我”中剥离出来“磨剑”期间,她还穿插着跟踪采访了杜邦、普强、摩托罗拉、索尼等跨国公司的金领们,进行广泛深入的接触与了解。随之,洋洋数十万字的专访,用她那文化与科学嫁接的智慧,将生疏的科技品牌演绎成活色生香的形象代言。经
14、纬地图讨说法横空出手2000 年 5 月 13 日,她的目光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题为新版中文世界地图一鸣惊人的报道深深吸引“有着 400 多年应用历史、将中国摆在中间位置的传统中文世界地图,今天遭到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晓光博士的质疑和挑战。日前,一种由郝博士发明的以零经度为中央经线的新版中文世界地图正在此间绘制成功并受到两院院士的推荐”读后,她甚感欣慰,有一种“讨了说法”的快感。原来少女时代的她就一直有个疑惑:都说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可为什么地图上的位置却处在中央?今天这个名叫郝晓光的终于将问题说出一个眉目来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迎合中国明朝官员的自大心理,
15、将中国绘制在了版图的中心。没想到,这样一张中文世界地图一直沿用至今!激动之际,她提笔撰文迟来的解密,发在当年的中国社会导刊上:“据确切的消息,新版的中文世界地图正在紧张的编制之中,我想象着捧着这张新版地图时的心情,充满着替我少女解密的喜悦与感激,尽管它来得迟了些。”谁知这迟来的解密,竟石沉大海销声匿迹了 4 年!直至 2004 年 5 月 9 日,“这原本是一个平淡的早晨,因为一个电话,它变得异常灿烂。电话里是一位中年男士,确认过我的姓名便要了我的电子信箱,说是马上有邮件向我发来,让我即刻等待两分钟。两分钟后就收到了这位男士的邮件,我愣了,原来他就是郝晓光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6、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 13 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考察队员郝晓光博士!邮件中他告诉我:您的迟来的解密我很早就看到,只是觉得我们的工作未到火候,不敢跟您联系,怕您失望。而现在,我觉得可以说了。因为,系列世界地图已经诞生。”请注意,这里已经不是 4 年前的“以零经度为中央经线的新版中文世界地图”,而是系列世界地图。第二天,卓人就收到了郝晓光的特快专递,是一套漂亮而精美的缩印系列世界地图!真是万般新鲜!这件作品是以“双经双纬”的设计方案展现的,它包含了“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4 幅地图,经、纬线地图互为补充,构成了东、西、南、北完整的“世界观”。就
17、像苹果被纵向、横向同时切开铺展,人类从此可以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看清自己的地球了。这时,沉浸在喜悦与感激之中的她,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这“解密”的幸福为何“迟来”?这 4 年,郝博士与他的“苹果”都经历了些什么?在纷繁复杂的争议声中,在系列世界地图出版遭受持久性的封杀之中,郝博士他们都怎么过来的?为此,她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她必须做点什么,她不能就这么袖手旁观!随后的两个半月,她以手机短信及电子邮件追踪采访郝晓光。她说“之所以采用短信和电子邮件,一是便宜,二是准确,三是保险。更重要原因是,郝晓光彼时正在执行国家大型科学工程重点项目中国地壳运动绝对重力观测的任务,北达黑河,西到塔什库尔干,南
18、到西沙永兴岛,关隘阻隔,山高水长,完整通讯十分困难。在这场梦幻之旅中,我们度过了沟通与理解的蜜月期。”这是又一次文化与科学联姻。短信频频 5 万余字,电子邮件百余封,她终于以最短的时间走进了系列世界地图。令人费解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由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创新的系列世界地图却还卡壳在中国人之手!为什么?“窒息般的感受与割腕般的思考,让我激情冲动,下决心要竭尽自己能力,打破这一科学发明的胶着状态,将此科学创新成果推向社会,以求得全人类的早日共享!”有好友善意问她:“你是要做堂诘柯德?”“是的!”她的回答毫不犹疑。她明白,这事关民族、事关人类,她不能为一方一隅所囿,更不能为一己一利所绊,她
19、要跳出小我、打破时空、伸出援手!作家与科学家牵手,也许谈不上强强联手,但足以攻坚!那年 7 月,她亲拟宣传策划草案,并以总策划的身份,争取主流媒体关注,邀请高级记者专访,并亲自撰写大量有分量的专稿,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重要报刊,后又为新华文摘、人民网、新浪网等转载舆论的声浪波及开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其实,面对因循守旧,她(们)并非势单力薄。新华文摘原社长在转载她发表于文汇报的四个角度看世界时,曾面对她的感谢说:“谈不上感谢这是全人类的事!”科技日报一位副社长,与她从 0 时 30 分一直畅谈到 5 时 45 分,系列世界地图论坛的基本框架便一气呵成。还有中科院的金周英教授也鼎力支持,使系列世界地图网站迅速与国际未来基金会、联合国大学等多家国际性网站进行了链接。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收藏了系列世界地图原稿。一些拿不到“通行证”的单位,争相替系列世界地图改头换面,经“旁门左道”亮相于市。最令人欣慰的是,系列世界地图已在中国环大洋科考、极地考察以及国防科研中崭露头角苏州高新区相关领导,更是以前瞻性的目光,及时批示,经卓人倾力投入,终将这一创新项目引进高新区创业园,创建了“苏州经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又一次圆了她文化科学结缘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