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013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5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6、看月食教案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过程,了解月食形成原因。3、 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

2、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

3、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瞧!宁静的夜晚,月光照亮了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多美呀!唐朝诗

4、人张若虚曾在月夜中写下这样一首诗。(出示春江花月夜)(引读)(你们朗诵的真美!)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有一段描写月亮的句子,老师想请我们班上朗读水平最好的小朋友起来读,谁愿意?(抽生读)(读的真不错)出示句子: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3、你觉得这样的描写,美吗?为什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月亮像玉盘似的透亮晶莹,写得很具体,很美。)4、可是,有时候,这么美的月亮会慢慢地消失,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圆,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多媒体演示)5、是呀,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月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来看一看,一起去观赏月食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象,看老师写课题

5、(板书:36.看月食)一起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月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下面,请小朋友们先默读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思考,月食现象是怎样的?请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2、学生自学课文。3、学生交流。三、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一)月食中1、月食开始后,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默读第三小节,找出描写月亮形状变化的语句,用曲线划下来,读正确。2、交流(出示句子)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

6、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1)随机正音:没字形:镰、钩、锣(部首相同,都和金属有关,图片展示)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2)你觉得这段话的描写好吗?好在哪里?(体会比喻的妙处)(3)作者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接着像,像,像(教师指图说)(4)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虽然不是比喻句,但老师却觉得它写得很好。想请你们读一读。比较句子:只见月食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只见月食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少了一小块似的。师: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呢?抓住关键字说一说,第一句多了个“咬”字好在哪里?

7、(这个“咬”字与奶奶的话相映成趣,实在是妙不可言。)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5)学生看图说月食开始了接着,像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只留下红铜色的圆影子,像(呀,这都难不倒你!你真是太厉害了!)3、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再请一名学生朗读第5小节,边听边思考,这一段的描写和刚才那一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节在描写月亮变化时的形状是相同的)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吗?再仔细观察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两节不同处是月亮变化时的顺序是相反的)4、对,因为这一段写的是月亮复原的过程。请同桌之间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清楚。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像

8、(_),像(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挂在天空中。四、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1、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关于月食的形成原因,课文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2、对于月食变化的这个自然现象,奶奶是怎么认为的天狗吃月亮【板书:奶奶天狗吃月亮】(出示相关句子)是啊,奶奶笑着说3、听了奶奶的话,表弟的表现是怎样的?(出示相关句子,随机理解半信半疑)【板书半信半疑】(1)理解词语:有点相信,有点怀疑。他相信的是怀疑的是(2)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抽生读、齐读)(3)快读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看出表弟对奶奶的话是半信半疑的?(出示

9、句子)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这两句,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3、那月食到底是不是天狗吃月亮呢?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现在,谁明白了?愿意向表弟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抽生答)5、引读:难怪爸爸笑着说【板书:爸爸地球挡住了太阳光】(1)出示相关句子: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找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2)这段话中的两个多音字“转”和“背”,应读作“zhun”和“

10、bi”。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选择背的注释转(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6、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表弟对奶奶的话是半信半疑的话,此刻,他对于爸爸的话已经(生:深信不疑),【板书:深信不疑】现在表弟终于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他跳着说。(齐读最后一节)四、课后拓展1、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月食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还清楚了月食形成不是因为它的科学原因是。可见,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2、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缺少科学依据的说法,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收集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板书36、看月食奶奶爸爸(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半信半疑深信不疑大玉盘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