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以学术文化或文学为名的哄闹,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有所。在他看来,当今的文化和书籍崇拜是商业垄断和精神规训合力制造的偶像崇拜。表面上读书做学问,其实全民抱着电视收看文化节目的现象乃是的文化奴役,确切地说是被人为制造的应景文化、快餐文化、伪经典、伪高雅、伪博学、伪文化所奴役。A.质疑风靡一时名副其实B.质疑蔚然成风货真价实C.置疑风靡一时货真价实D.置疑蔚然成风名副其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质疑:提出疑问,表示怀疑。置疑:怀疑,
2、有疑问。多用于否定句。风靡一时:指某一事物或现象非常流行,中性词。蔚然成风:褒义词,适用于“良好的风气盛行”的语境。名副其实:名声或名气与实际相符。强调的是“名”与“实”二者的匹配。货真价实: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B.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大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让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梁金辉临危受命,成为古井集团的掌舵者。他注重市场需求,拒绝盲目跟
3、风,以独特的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营销方式盘活了销售困境。D.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不合逻辑。“很多人担心”只能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项,“盘活”与“困境”搭配不当。可改为“盘活了企业”或“摆脱了销售困境”。D项,成分残缺。在“相关”前加介词“对”。3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
4、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排除法为首选。由“非单指文学而已”可知下文应谈到“其他艺术”,故第一处应为。排除A、C。句中的代词“它们”是集体名词,可以照应句中的“绘
5、画与书法”。4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A.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A项,由“白狼河”“音书断”可知本诗内容为闺中少妇思念戍边的亲人。C项,“莺啼燕语”写的是春天景象,景色优美。地名“胡天”指的是北方。二者联系起来,说明本诗也是少妇思念
6、征夫的内容。D项,由“离人”可知诗中人物处境是独处,“捣衣”说是的妇人制作棉衣寄给远方的家人。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
7、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C项,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戏答元珍。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A项,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只要我的心正直无暇啊,就算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呢? “偏远”与选项中的“个人成败利钝”相符。B项,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拏云:高举入云,用来比喻志向远大。D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逝的光
8、阴容易把人抛在后面,转眼又是火红的樱桃,碧绿的芭蕉。“抛”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与“珍惜现有的光阴”相关联。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
9、,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起太
10、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料得父时假贳文疏料得:猜想B.彼有,自当见还见:我C.与丹阳丞刘渢素善善:友好D.慰祖诣阙自首诣阙:赴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去世后,他连盐都不吃了,母亲认为守孝期间不吃美味佳肴可以,不能不吃盐,不得已他才听从母亲的劝告。B.崔慰祖把父亲
11、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要人家归还。C.崔慰祖卖屋不多要钱;对待上级领导和升官的朋友不卑不亢,若即若离,很有分寸;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小地方,他推辞不就职。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可惜著述未竟。他本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作一些注释,却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9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崔慰祖的形象特点。【答案】6A7B8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又精准详尽,满座宾客都称赞他,心里佩服他。(
1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9博学多才;尊礼重孝;心地良善(仗义疏财);刚直不阿;淡泊低调。【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料:整理。得:得到。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B项,“不要人家偿还”理解错误。原文是“如果对方有能力偿还,一定会还我;如果对方无法偿还,我也不说什么”。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酬:应对,回答。据:根据,依据。(2)款交:真诚交往。候:问候,探望。9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人物形象特点体现在其为人处事、言行举止之中,有正面交代,也
13、有侧面衬托。文本介绍了守孝期间不吃盐、散家财给族人、烧掉债券、不愿与权贵交往过密、拒绝朝廷征召、诣阙自守等故事,侧面衬托是谢脁的赞叹。抓住这些,不难概括出博学多才、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孝心可敬、善良等特点。三、古诗词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南宋)曾觌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
14、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1)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词的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答案】(1)执行媾和的屈辱使命,途经京师;国土沦陷,故国衰败;自己年事已高。(2)将神京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将自己当年目睹身践的欢乐与而今两鬓飞霜、徒留嗟叹进行对比,突出了国破家亡之痛、人生迟暮之悲。(3)通过描写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场景,运用“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
15、心的深沉悲酸。【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读本词,需要了解一点宋金的历史。金人南下,北宋灭亡,包括都城在内的大片国手沦落敌手。偏安一方的南宋统治者不但没有设法收复失地,反而奉行妥协退让、屈膝投降的政策。这让心系故国、志在收复的有志之士痛心不已。作者身为副使,执行的正是朝廷的投降政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此次来到旧都,眼见一片荒凉破败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而自己年已老迈,恐怕是再也见不到故都回到祖国怀抱了。(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多表现为主体之间的对比、内容(特点、特点)的对比。从主体上看,一是故都,二是作者自身。从内容(特点、特点)
16、上看,前者是今昔景象之间的对比,后者是作者先后不同的体验。运用这一手法的目的(效果)是必答内容。毕竟,技法是为内容服务的。(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技巧在于找到赏析的角度。这两句是写景句,又是结尾句。赏析时,要先答“描绘了的景象/渲染了的氛围”,再答其在抒情上的作用。如有必要,答出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四、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第八)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17、郦道元三峡),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周公吐哺扈江离与辟芷兮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静影沉璧则素湍绿潭艰难苦恨繁霜鬓寄蜉蝣于天地【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大地毕飞宇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
18、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这是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
19、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
20、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
21、的事实。(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12请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13第段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14请简要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15有人说:“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答案】12侧面表现平原乡村生活的艰辛,体现父子两代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将我对一辈子耕作于大地的认识与父亲的表现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父亲坚毅、顽强的生命意志的钦敬、赞叹之情。承接上文,进一步揭示了我“胆怯”“不寒而栗”的原因;为下文进一步写庄稼人艰辛劳作、不停改变着大地色彩的悲壮做铺垫。13
22、鹅黄是新秧苗的颜色;鹅黄布满我老家的大地,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壮观的景象;鹅黄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14始终围绕“大地的声音”这一描写主体,笔墨集中;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描写细腻入微;行文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15对象厚重:作者选取了农民、土地、自然这些对象作为描写的载体。体验厚重:作者对大地特点的出色描写,体现了他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情感厚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对亲人、对大地由衷的崇敬、热爱、感激、怀念等复杂情感。【解析】1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段落作用,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本段介绍父子之间的一次谈话,话
23、题紧承上一段的“艰辛”。父子对“艰辛”的态度是不同的,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半部分表达了“我”对父亲面对艰辛的顽强意志表达了敬意。再联系第四段,可以看出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1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通读语段,要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密密麻麻的”“ 庄稼人的指纹”“ 明媚”“ 娇嫩”“ 辽阔”“ 来自手工”“ 壮观”。抓住典型特征,多角度分析其内涵即可。1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要注意修辞、句式及其表达效果。本段旨在表现大地是声音这一特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采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采与抒情性。另外,整句与散句的结合,
24、在强化文采的同时,也呈现出节奏感。1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扎根在民间和大地”是其作品“厚重”的原因,因此,本题可以理解为作者作品中的哪些要素带有厚重感。而“厚重”指的是态度的庄重、主题的严肃、体验上的真切、思考上的深度等。围绕这些展开即可。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书法闲话雷抒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
25、胀起来。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如此练来,要等
26、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没有童子功,怎么办?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大多是跟风扬尘的。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
27、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山石何辜,蒙此羞辱!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
28、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16请简要概述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17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8文章第段以沈从文先生为例,有何作用?【答案】16首先指出当今盛行挥毫,接着列举挥毫的现象,最后阐明自己的态度。17汉字书写衍生出了多种字体,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性;书写汉字可以附庸风雅,沽名钓誉,获取金钱。18表现了沈从文先生为人的谦逊;与上文没有真才实学却一味自诩、铜臭味十足的书法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自己对沈从文先生的敬重,对所谓书法家的反感,
29、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解析】16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段先说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极大变化的事实,再列举了书家群起、书写泛滥的现象。最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附庸风雅犹可,沾上铜臭则鄙。1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点在于对“奇妙”含义的界定。第二段列举了作者肯定的两种 “奇妙”之处:一是书体,二是书家。而本文写了较多的乱象,这是作者反对的“奇妙”。18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沈先生的态度表现了先生的谦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对先生的敬重。这是语句本身的含义。结合上文,可以看出作者写沈先生的例子,其意图不仅仅是表现沈先生的风格
30、、自己的敬仰,还有与文中乱象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反感的作用。一正多反,对比鲜明,行文就更有说服力,是非取舍也就更加明确了。六、作文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汪国真【答案】无【解析】材料中提到了三个要素:心、晴、雨。心,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与立场态度。自然气候的晴与雨,是我们无法主宰的。但只要我们的内心一片阳光,那么自然中的雨水就流不进我们的内心。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内心,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拥有强大的自我,才能够从容面对生命的风雨。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
31、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震川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21文中的“子长”是谁?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之一的方苞,与哪两位合称“桐城三祖”?22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答案】20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
32、其道无由。21司马迁姚鼐刘大櫆22既承认其“肤庸”(肤浅平庸)的应酬文很多,也赞美其“气韵”高迈的文章。【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分数表示法,可知“十六七”后必断开。根据“应酬”与“请者”的照应关系,可知在“之意”后应断开。“虽”一般解释为“虽然、即使”,常居句首。21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司马迁字子长;欧,指欧阳修;曾,指曾巩;归有光号震川。桐城三大家指方苞、姚鼐、刘大櫆。2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语段开头就提到王昆绳、张彝二人对震川文的看法:前者认为“肤庸”,后者则赞叹“破八家之樊”“据司马氏之奥”。作者认为二人“各有所见,而特未尽”(各有立场,
33、均不全面)。作者的观点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一是“气韵盖得之子长”。前者为缺点,后者为优点。二、名著阅读题2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贾雨村本有机会报答甄士隐,但他却为一己之私胡乱断案,不仅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将英莲断给凶手。B.宝钗生病,黛玉前去探望,与先她而到梨花院看望宝钗的宝玉不期而遇。黛玉心生不悦,借雪雁给她送手炉一事,当面奚落宝玉。C.秦可卿暴亡,尤氏因犯病而请凤姐协理丧事。针对宁国府的种种弊端,凤姐杀伐决断,大展其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办事才能。D.刘姥姥带着板儿以及瓜果蔬菜,二进大观园。因在酒席上多喝了几杯,以致在大观
34、园中迷了路,误入蘅芜苑,醉卧在宝钗的床上。E.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她的孤芳自赏以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C项,“请凤姐协理丧事”的是贾珍而非尤氏。D项,刘姥姥醉后睡在了宝玉的床上。24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宝钗追扑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的隐私,为免“生事”和“没趣”,她灵机一动,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B.初秋季节,探春忽然雅兴大发,致信李纨提议结社作诗;恰在此时,贾芸给宝玉送来了两盆白海棠,于是,海棠诗社应运而生。C.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袭
35、人“不觉流下泪来”,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一样是流泪,但泪中包孕的情感却不尽相同。D.为达到收鸳鸯为妾的目的,贾赦利用邢夫人、鸳鸯家人对鸳鸯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可鸳鸯宁死不从,当着贾母的面剪发明誓。E.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了科场失利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削发为僧。【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B项,应是“致信宝玉”。E项,宝玉趁赴考的机会独自出走,并未参加考试。25简答题。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上
36、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她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有怎样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红楼梦第十九回)上面选段中,这个让宝玉满口应承的“你”是谁?她让宝玉应承了哪三点?宝玉因为什么而应承她的要求?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老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答案】一、“误拾绣
37、春囊”,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二、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惜春。表现:主动要求惩罚私藏钱财、物件的丫鬟入画;主动说出私传东西的“必是后门上的张妈”;派人叫来尤氏,逼迫她带走入画。(花)袭人。应承的三点:不胡乱赌咒发誓;在老爷以及别人跟前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不毁僧谤道,更不吃人嘴上胭脂。因为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因为: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和好: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宝玉高谈阔论“爱物”的道理,晴雯便说自己喜欢撕扇子;宝玉拿扇子让她撕,两人大笑,和好如初。
38、【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大体有三种,一是衬托(正衬或反衬),二是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作者的匠心。三是用来表明作者的立场。傻大姐的出现,主要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勘破三春”暗示姐妹排行和“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结局,可知说的惜春。其人性格懦弱,逆来顺受。(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袭人说家里要替她赎身,宝玉也不愿袭人离开,就央求袭人留下。袭人为劝说宝玉多读圣贤书以免挨打等,就提了三个条件。为挽留袭人这个身边知心人,宝玉答应了不胡乱赌咒、多读书、不乱吃胭脂等三个条件。(4)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端午节,宝玉却觉得人人都很冷淡他,偏偏晴雯又失手折了扇子,惹得宝玉大怒。二人起了口角,袭人前来劝解,却又惹得晴雯醋意大发。宝玉情急之下说要打发了晴雯,晴雯大为不满。宝玉外出赴宴归来,向晴雯道歉,并拿扇子给她撕。二人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