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960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应用体验】1.关注两个发展变化:“新”政协的新特点 问 图片反映了新政协具有怎样的特点?一届人大召开后,它在职能上又有何变化?答案 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参与,说明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民主性。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职能。2.突破一个根本特征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问“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是什么?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3.经验教训的反思 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问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答案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 图示上农民正兴高采烈地选举村委会。问 该场景出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民主建设信息?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村官直选,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了广大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识记类 对人代会制度和政协制度及民主党派地位作用识记混

3、乱 辨识 人代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共与民主党派是密切合作关系,民主党派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理解类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为让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治”致误 辨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非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纠错模板】看不清历史场景的实质问题致误 例 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

4、,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这反映出人民代表会议具有怎样的特点?误答 出席会议的普通民众代表居绝大多数。正解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误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解为法律制度建设 例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时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什么?误答 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正解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突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

5、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做主)。突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图示解史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 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应用体验】1.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问“一国两制”的世界意义是什么?答案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2.民族和谐的握手 问 2005年

6、首次“胡连会”有何意义?答案 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3.祖国统一的方针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问 这两者的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答案 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一个中国”。理解类 误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差异 辨识 二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1)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纠错模板】对材料附加信息解读不准确

7、例 图示是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某些提法的改变,该提法的改变反应了什么理念?误答 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或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正解 材料中台湾当局对新中国的称呼为“中共政权”,从中可以看出其并未承认新中国。但是台湾当局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代表,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辨识 对“一国两制”的政治理念的辨识忽视了材料时间是“1959年”,“一国两制”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突破“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 1.图示解史“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与特征2.概念阐释“九二共识”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突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积极因素 归纳总结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促进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因素: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对此产生了积极影响。台湾与大陆经济具有互补性,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