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847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解析》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第五次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卷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 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A. 扩大地方的权力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整饬地方的吏治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各省实行一定的分权,而设总督管理一省或几省的事务,以偏重地方军事治安为主,同时“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目的是为了能做到总理地方事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明清时期除了总督外,还有地方的省级行政机构,都直属中央管理,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A错误,排除;材料中没

2、有体现出对地方吏治的整饬,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总督体现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不是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2.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幅截图。该纪录片还介绍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这一画面主要反映了A. 明朝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及职能B. 明清时期故宫里所设机构的演变C. 明朝行政、议政、决策民主化特征D. 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由题中的图可以看出,明朝中央有皇帝、内阁、六部、督察院、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地方机构有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的“三司”,所以A符合题意;BC与史实不符,D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BCD。3.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

3、,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文天祥在此强调的是A. 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B. 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C. 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D. 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弊端,但是造成了“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说明这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故选C。AB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BD。4.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4、 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B. 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C.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D. 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中国“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西周时期分封制度的对象包括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中央集权制是从秦朝开始的,故ABD三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5. 据旧唐书职官记载:“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2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栓选后授

5、官)。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拣选。”据此可知A. 唐代的选官途径有三种B. 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的小吏无缘做官C. 科举制是当时最重要的选官途径D. 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说明唐代入仕官员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以流外入流”都是经过考试得以授官的,但是还有“以门资入仕”的旧式以门第为标准的入仕途径,虽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但是到唐朝依然有门第入仕的途径,所以D的说法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AC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6. 1859年,清军与英国和法国

6、军队大沽口之役后,咸丰帝说:“惟驭夷之法,究须剿抚兼施,若专事攻击,恐兵连祸结,终无了期,不如乘此获胜之后,设法抚驭,仍令就我范围,主为妥善。”这说明清政府不愿与英法激化矛盾咸丰帝对进行大沽口之役有所悔意咸丰帝决心一心对外清政府对英法缺乏了解A. B. C. D. 【答案】C【解析】由咸丰帝所说的“若专事攻击,恐兵连祸结,终无了期”可以得出符合题意而不符合题意;由清军与英国和法国军队大沽口之役后咸丰帝所说“不如乘此获胜之后,设法抚驭”可知,大沽口之役清政府方面获得咸丰帝认为胜利了,故的说法错误;清政府认为“剿抚兼施”就可以“仍令就我范围”,这是不了解英法侵略的目的,他们是想增加在中国的通商口岸

7、,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点睛:这一题要做对必须要做到尊重材料原意,也就是“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同时这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又可以有一定的技巧。如果用技巧再结合材料来做,的说法本身是矛盾的,根据材料原意可知符合题意,所以再结合技巧就该排除;根据材料中的“乘此获胜之后”和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是错误的,故可以排除;这是又可以运用技巧,直接根据几个选项选出C来了。7.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

8、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8.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A. 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B. 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C. 防止

9、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D. 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答案】B【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应该从美国自身利益得以维护或者获得考虑,表面上看“门户开放”政策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但是机会均等的背后,美国能凭借借其经济优势不断扩展在中国市场,故选B;A“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不符合史实,C没法体现美国的特殊地位和利益,D是对其评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点睛: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

10、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因此,美国力求通过这一政策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9.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二战后期,由于意识形态及国家性质等原因,苏联政府并未强烈支持当时的中国加入联合国和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故项错误。中国在亚洲战场上拖住了日本大量的军

11、队,美国能够取得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胜利与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密不可分,故项正确。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外交上倾向美国,美国在联合国创立过程中支持中国,有利于实现靠中国制衡苏联的战略目标,故项正确。中国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大量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支持中国是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联合国的产生10.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对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华北交通要道的破袭;第二阶段(9月2

12、2日至10月上旬),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任务是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扩大战果;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材料描述的是A. 淞沪会战B. 武汉会战C. 百团大战D. 徐州会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材料“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深入各抗日根据地”及阶段的划分可知指的应是百团大战;A、B、C三项都是以国民党为主力而开展的抗战初期的大会战。所以应选C。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抗日百团大战11. “他(孙中山)进校以后,

13、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其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 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B.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 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D. 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革命反清等信息可以判断,孙中山崇拜洪秀全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与孙中山在斗争方式和目标上存在一致性。根据材料可判断A正确。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点评:还可以考查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同点: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 发动者都

14、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 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 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责任内阁制主要是限制袁世凯权力,而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体

15、现的是专制,因此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B。A错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其基础。C错误,它的废除是因为袁世凯的个人独裁。D错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3.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 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 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C【解析】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

16、正民主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中共对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确立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故B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共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史实入手,同时注意革命纲领的性质界定,区分民主革命纲领与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4.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

17、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A. 召开国民党“一大”B.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C. 整编国民革命军D. 发动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26年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D正确。召开国民党一大,在1924年,故A排除。广州国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故B排除。整编国

18、民革命军,目的是发动北伐战争,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北伐战争15.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

19、“1920年代和1930年代”“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很明显符合,1921年中共诞生;国民革命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并未彻底推翻,排除;应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时间不符;是指1938年台儿庄大捷。时间符合。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的成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6.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

20、次“会议”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

21、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的召开17.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 政治协商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民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述的发展趋

22、势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正常等,所以选D;A、B时间不符;C是新时期举措。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名师点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的历史,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复习时,要全面掌握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对重要的政治制度要分阶段把握其发展的历程,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优越性以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复习中国外交时,要把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经济建设成就、国际格局演变等

23、知识联系,把握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18.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 “一国两制”的提出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D【解析】“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指的是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据此推断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应该是我们的国力增强,才有如此外交成果,故选D;C是D的一部分,故排除;A不是根本保证,是

24、重要条件,故排除;B与台湾问题有关,故与题意无关,排除B。19. 1945年7月黄炎培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B. 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 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D.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应该是民主之路。

25、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故A项正确;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题意不符,故项错误;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铺平道路,与题意无关,故项错误;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措施20.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

26、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新政协制定的相当于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故D的说法错误,选D。其它选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一题用三部法律文献分别从颁布时间、制定机构、性质和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表述,考查考生对基本的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只要是

27、这几个文件的基础知识熟悉,不难判断出D就是错在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表达。21. “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答案】B【解析】“上合组织”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故B的表述符合题意。A为万隆会

28、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可以得出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22.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明显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 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 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 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答案】C【解析】“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实际上是指毛泽东在新中国的面临美苏两大强国冷战和争霸时期复杂的敌对关系中,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充分利用美苏、中苏的敌对关系,也就是根据中美之间有共同的敌人苏联,来调整跟美国之间的关系,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改

29、善以致最终建交,实现正常化,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关键是把“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实际上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毛泽东的智慧就是把敌人的敌人当做自己的朋友,化敌为友,最终就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23.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30、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仅仅分析15个省都督的情况,没有涉及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虽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项。全国15个省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24.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年)19571965197219721973197419781980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 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31、C. 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 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A项错误;熊猫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是倒向西方,故B项错误;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C项正确;日本于中国建交是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1979年,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2、新时期的多边外交【名师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25.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

33、,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故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是指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排除A。题干没有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题干也没有反映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力,排除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台湾问题26. 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

34、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A. 梭伦时期的元老院B. 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C. 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D. 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答案】B【解析】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中,前三等级可以参选并进入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议事会,把握材料中的“雅典”和“三个上流阶层”即可判断选择B项。27.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A. 隋唐的科举制B. 雅典的民主

35、制C. 罗马的法律制度D. 欧美的代议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容易造成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与题干中“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相符,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28.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A. 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B. 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C. 强调司法程序

36、的严格D. 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题干中的“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等规定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体现。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9.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

37、神的本质内涵D.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罗马法。题眼在于“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根据时间排除A项;根据“境内”排除B项;D项不符合罗马法的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从材料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平与公正,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原则【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

38、。(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30. 西方学者哈里斯感叹道:“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它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

39、A. 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B. 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C. 出现“强人政治”局面D. 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答案】D【解析】“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这说明法庭更看重辩护人的辩论,这影响着法庭司法判断的结果,故选D;AC不符合史实,B不是题目主旨,故排除ABC。31.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A. 诸法合体、私法为主B. 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C. 体现了理性原则、平衡观念D. 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

40、是十二铜表法。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具有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特点。所以答案选A。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故B项错误。法理性原则是指指导思想此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具体内容等,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本题以材料解读的形式考查十二铜表法这一知识点。十二铜表法在贵族垄断立法权,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背景中确立。内容相当广泛,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它是第一

41、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法发展史的起点(地位)。本题除了要正确解读材料外更多地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除,故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全面掌握。32. 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 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 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D. 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42、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本题考查罗马法律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罗马法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的直接目的,完善程序法相关规定,就是为了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直接目的”。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的法律罗马程序法33. 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流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

43、法律A.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 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D. 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体现了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成文法的起点以及打破贵族垄断法律知识的特点,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 十二铜表法本身就是公民法,没有突破公民法的局限,排除B; 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是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D,故C正确。考点: 【名师点睛】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

44、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习惯法34. 恩格斯说:“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

45、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材料说明古罗马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强制调解经济生活中纠纷A. B. C. D. 【答案】C【解析】由“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可得出 符合题意而不符合题意;由“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可得出符合原题;综上可以看,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

46、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两种方法都可以用。35.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

47、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故A错误;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是农民,而不是工商业者,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山区的人平原地区的人海滨的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不同阶层的经济地位不同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经济

48、生活影响政治意愿”的结论。36. 珍妮弗托尔伯特罗伯茨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一书中论及“权力和威望是来自少数几个富有家族之人所具有的特权,这一观念在任何人记忆所及的时间里,都是希腊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制定“陶片放逐法”B. 组成“十将军委员会”C.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D. 实行公民津贴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而“十将军委员会”能够体现这一点,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制定“陶片放逐法”是放逐威胁民主的人,和材料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设立五百人议事会使参政的范围扩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公民

49、津贴制是针对一切公民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7.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独立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里克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陶片放逐法”是指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不是司法独立,故B对应错误。ACD均属于正确的对应关系,故排除。38.

50、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 法律化是近代社会在政治上的突出特征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D.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四个国家的政体实质是资产阶级专制,排除B项;这几个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C项;首先,美国不属于欧洲,其次,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这几个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也不能说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排除D项。从题干可知四个国家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

51、主政治,故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的建立方式39. 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资产阶级害怕代议制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失去依据A. B. C. D. 【答案】B【解析】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经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最终建立起来的,所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代议制政府是“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故的说法正确;资产阶级和政府更害怕“工人政

52、党的合法活动”和“选举成就”,所以说明当时工人是靠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形式选举来进行斗争,而不再利用起义这种不合法的活动,故的说法符合题意和史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综上所述,B为正确答案。40.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B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C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

53、对议会负责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是18世纪初的;美国建国之初是邦联制国家;法国1791年宪法标志着法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41. 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下列不属于斗争的成果的是A. 取消许多衰败选区B. 新兴工业城市取得更多议席C. 通过王位继承

54、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D. 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加完善【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其最终取得的成果是取消许多衰败选区、新兴工业城市取得更多议席,这使得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完善,故ABD都是符合史实的说法;王位继承法颁布于1701年,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C符合题意。42.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所列大事件,从机构的不断完善

55、、不断发展等角度可体炼出渐进性结论,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从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角度体现了灵活性,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等,B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43. 据报道,由于民主党、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参议院于2015年2月23日第四次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算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再该周内通过新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案,国土安全部十多万雇员将从2月28日起停薪。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

56、误的是A. 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B. 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美国两党交替执政、互相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答案】D44.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A. 国王B. 议会C. 内阁D. 首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一个可以消

57、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的确是议会、国王之类的所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因为内阁的权力是越来越大的。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45.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 维护各州的权利B. 争取民族独立C.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 建立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中“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

58、成果。”,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后所建立的邦联体制不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所以美国应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建立联邦制政府。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点睛:美国独立后的邦联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从邦联到联邦的过程就是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过程,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联盟成为真正的国家。46.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前英国国内政治活动的大事记: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1840年4月7日至9日,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出兵进攻中国。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军费案。18

59、40年4月10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论述正确的是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鸦片战争前英国国内政治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

60、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因此选D。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错误,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47. 1934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规定反映出A. 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B. 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C. 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D.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国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签订贸易协定权力的调整”表明权力不

61、是一成不变的,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故A正确;美国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牵制,分权制衡,不存在服从关系,故B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不能说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故C错误;材料中权力的变动是一个正常的流程,并没有体现对三权分立的破坏,故D错误。点睛:根据题干材料“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48.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

62、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A. 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B.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C. 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D. 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党和联邦党的妥协,最终达成两院制的建设方案,与联邦制共和政体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共和党和联邦党的妥协,故B项正确;两院制体现了分权,故C项错误;参众两院分别代表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最终确立了两院制,也体现了平民政治,故D项错误。49.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

63、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B. 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C. 有民主政治特色的封建主义国家D. 现代工业较发达的封建军事国家【答案】B【解析】“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指的是有封建军事色彩,由“统一的德国”、“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说明德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A只提到了“东方帝国专制独裁”这一特征,故排除A;CD都把德国定义为“封建主义国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50.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实行责任内阁制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都是两院制促进了本

64、国社会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只有英国采用责任内阁制,其他国家则没有;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所以只有正确。二卷(50分,三道材料题)51.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古今中外人类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雅典公民大会初探材料

65、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三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

66、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2005年10月19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

67、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有何启示?【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2)特点: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 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的选举制度;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等。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68、具有时代性、阶级性。【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民主政治的机构,所以需要从两者的性质、代表的广泛性和所服务的阶级来思考。具体来说,由材料一中的“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和材料三中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再结合所学雅典公民大会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2)

69、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特点:由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及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和法国1875年宪法等可以得出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由“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等信息可以看出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了议会民主制度,也是其特征之一。(3)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探索:根据“政治民主化”的内涵来看,应该从民主与法制两个层面来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创立和完善

70、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并且在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城乡基层民主的选举制度;另外,在法律制度化和执行过程中,我国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启示:从我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民主政治的建立进行的探索来看,这一过程漫长而艰难,是在曲折中前进,而且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同时我国建立的民主制度具有时代性、阶级性。52. 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就伯利克里时代来说,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留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公民,老弱病残者不少,加之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

71、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自由大宪章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材料三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

72、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有何缺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享有和行使公民权两方面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缺陷:只有少数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说明: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由于对外驻军、派驻盟国、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与会,真正能够行使公民权的也只是少数公民。(2)趋势:王权不断

73、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影响: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缺陷:由材料一中的“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加之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可以得出只有少数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说明: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可知,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由材料一中的“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加之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可以得出由于对外驻军、派驻盟国、农民和手工业

74、者难以与会,真正能够行使公民权的也只是少数公民。(2)趋势: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归纳。由材料二中的“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权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3)内容: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和材料三中的“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可知,关于“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应该指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邦制和中央政府内部权力分配方面的三权分立制

75、度。影响:这种中央内部权力和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分权制衡机制的积极影响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回答。具体来说,政治上这种机制有利于防止专制,从而保证民主政治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经济上,它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点睛:这一题把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雅典、近代英国和美国联系在一起,考查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而且需要从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得出答案,既考查了知识迁移能力,也考查了材料阅读、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第(3)小题中涉及到了对材料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一概念的准确解读,考生需要将所学美国政体中关于分权

76、制衡的三个知识点(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迁移出来,而且要根据“地域和体制”做取舍,才可以准确作答。53. 近代以来,各国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逐步发展和完善。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人教版教材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77、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教版教材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民主精神?(3)材料三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答案】(1)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目的:防止专制的出现,巩固民主政权(2)精神: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权利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解析】(1)原则: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原则;目的:根据所学可知,美国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巩固民主政权,实行三权分立。(2)精神:根据“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主权在民,根据“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得出自由平等,根据“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得出民主权利。 (3)制度:根据“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