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今世界贸易分成几类:一类为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5美元,利润为95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材料反映了()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B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C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解析:选BA项不符合史实,比如欧元等,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了美国依靠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赚取利润,反映了其利用美
2、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操纵,故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D项错误。2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写道:“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着全球货币,不仅美国人使用美元,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使用美元。美元的崛起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美元的崛起”反映了()A美元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B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解析:选B美元不可能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每个国家都有本国通用的货币,故A项错误;美元主导全球金融体系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战后世界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标志着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
3、展,故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它使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与货币体系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本题无关,故排除。3(2016潍坊模拟)“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与货币体系无关,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
4、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的确立旨在解决国际贸易中诸多不平等,而材料主要涉及货币体系的建立,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D项错误。4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解析: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贸易
5、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各国关税降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这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故D项正确。 5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解析:选B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欧盟成立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材料关键信息“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
6、国家”表明德国顺应欧洲一体化潮流,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6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认为,目前的欧盟27国都是属于“被打上欧洲文化烙印”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只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圈”,而土耳其则毋庸置疑“不属于欧洲文化圈”。这说明“欧洲的联合”需要()A冷战思维 B政体相同C货币统一 D文化认同解析:选D材料没有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非冷战思维,故A项错误;欧盟各国政体并不相同,材料也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未提及货币统一是联合的条件,故C项错误;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欧盟2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由此可见其着重强调的是
7、欧洲联合需要“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 7出现下表所示贸易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墨西哥对美国出口额统计表(部分)年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2006年1 581亿美元85.5%2008年1 830亿美元80.2%2013年2 202亿美元78.3%A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B墨西哥的出口规模在扩大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解析:选D 题中体现的是墨西哥对外贸易的状况,导致图中现象的原因应该在墨西哥自身,A项不是导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额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是其表现,不是原因,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墨西哥与
8、美国之间的贸易可减免关税,这有利于墨西哥商品大量出口美国,故D项正确。8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个主题下的重要议题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亚太经合组织作用的表述最全面和准确的是有利于()A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C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D巩固中国在亚太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解析:选B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原则是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因此不能消除成员国之
9、间的贸易壁垒,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可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故B项正确;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D项本身错误,故排除。9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移民之间的矛盾,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移民过程受到阻碍,故B
10、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日益落后,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移民进入全球化城市,与其他国家的人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思想相互影响,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故D项正确。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名不副实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解析:选D材料讲述的是经济区域
11、集团化的发展,而不是其名不副实,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故B项错误;经济合作突破地域相邻的概念仅仅是其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一个表现,故C项错误;地域概念被打破,不同集团之间相互合作,并且已经制度化,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导向,故D项正确。 11(2016南京调研)下图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银行承担主要救助职能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崩溃C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解析:选D图示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地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情况,没有提及解决问题的主体,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崩溃,
12、故B项错误;欧洲地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主权国家难以独善其身,与法制完善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2(2016安徽摸底)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B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C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解析:选B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故A项错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也是推动全球化
13、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外部环境,故C项错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6广东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
14、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
15、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总结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6、分析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表格所提供的时间,结合所学原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分析总结特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分析原因。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总结说明。第二小问,结合模式发展特点、国情等角度谈认识。答案:(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
17、答两点即可) (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
18、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选择全球化源于16世纪,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包括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选择全球化
19、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结合两极格局的结束、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因素,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
20、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1、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