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820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施里芬计划”到马恩河会战一、德国的军事机器自普法战争以后,普鲁士的军事制度逐渐为欧洲各国所效仿。这就是老毛奇创建并加以完善的参谋本部制度、陆军大学和短期现役的征兵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每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组织基本大同小异。各国都有一个“参谋本部”,它被称为“陆军之脑”。这个军事机关的首长称之为“总参谋长”。参谋本部实际上是国家的最高军事指导机构。按照德国人的理论,参谋本部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其中的所有成员都受过一种严格的教育,无论在战略或是战术方面,对于情况的分析和研判都能遵照一种统一的思想规范。总参谋长要想实现其作战意志,主要是通过这种思想程序的一致性,能使军队各部分自动协调得象一个有

2、机整体。因此也就产生了“参谋本部军官团”的组织,凡是能够进入这个组织的军官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是德国陆军中精华之精华,必须是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才有入选的资格。当然,在欧洲只有德国能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其它国家只是不同程度的趋近这一标准。与德国相比,他们差距较大。参谋本部在战时的任务是指导战争,在和平时期则准备战争,即拟制作战计划,并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地加以修改和补充。世纪下半期,欧洲的军事组织大都已经典型化,比如一个“师”的概念,在各国的参谋作业中被视为一种共同的计算单位,它的战斗价值几乎成为常数。所以各国在进行战略上的力量对比时,自然就出现了重视数量的趋势。如何获得较大的数量优势成了主要问题。换言

3、之,这是一个如何将国家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军队数量的优势问题。这样便产生了预备役问题,即利用长期服役和高水准的军官和士官,来训练服役人员,完成训练后的人员必须退为预备役,以便腾出人手和设备来进行训练下一梯队的人员。这样即可在平时维持较小规模的军队,以便减轻国家的负担,又可在战时迅速征召庞大数量的预备役人员以供扩充和补充之用。这样义务兵役制度与预备役动员制度结合在一起,把各国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起来。所以,动员计划成了战略计划的基础,在和平时期,各国参谋本部秘密拟定了整套的动员计划,将几百万人员、几十万匹马,几百万吨补给的调度都作了极详细的规定,只需一声动员令下来,动员体制就象一部机器那样无法阻挡地运

4、转起来。所以在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动员即意味着战争。虽然动员计划为战略计划的基础,但战略计划也是动员计划的基础。两者互为因果,但两者又都以铁路为基础。英国史学家泰勒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种铁路战争。最早发现铁路在军事上价值的是德国人,在普鲁士还没有铺设铁路时,德国一位天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就指出:普鲁士的弱点是,它处在强大的潜在敌国之间,处在帝国包围的中央位置上,铁路的应用能使它从二等的军事国上升为强大而难以对付的国家。“日耳曼可以成为欧洲心脏中的一个防御堡垒。动员的速度,军队从国内的中心移向边界的速度,铁路的运输,以及处于内线地位的其他显著利益,使得日耳曼比其他欧洲国家具有较大的相

5、对优势。”他提醒道:“如果邻国的铁路比我们早完成一英里,或是比我们的长一英里,都是对我们不利的现在,该是我们来决定,看看是否应用工业进步给我们提供的新式防御武器,就象我们的前辈要决定他们是否应用枪以取代弓箭一样。”以后,普鲁士和法国都进行了利用铁路运输军队的尝试,获得极佳的效果。从那以后,铁路变成了战略中的主导因素。铁路系统往往能判断出一个国家的战略企图和战争部署。欧洲大陆上德国的铁路网最为发达,法国其次,俄国再次。以每一百公里平方领土计算,德国有铁路为、公里,法国为、公里,俄国的欧洲部分为、公里。当时,一个军的运输要求是:军官需节车厢、步兵节车厢、骑兵节车厢、炮兵及辎重节车厢、共需节车厢,编

6、成趟列车,而一个军的补给又需要同样多的列车。当动员令下达时,铁路网象一部战争机器一样开始发动,人员、装备、补给都自动从铁路线上滚了出来,预备役人员纷纷乘火车到指定地点报到,换上军装,领取武器装备,然后由连而营、由营而团地象滚雪球一样在铁路上不断滚动,越滚越大。等他们到达国境附近的预定位置时,也就完成了由师而军,由军到集团军的战前部署。动员速度快的一方可先发动打击,使对方的铁路交通瘫痪,进而使其动员速度减慢、甚至丧失动员能力。即使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因动员速度的快慢也会造成悬殊的结局。所以,塞拉热窝危机发生后,各插手的大国的军方都不约而同地催促自己的政府下达动员令。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军备当时欧洲国

7、家的军队编制中,最大的作战单位是集团军,由到个军组成,还包括一些直属骑兵、工程兵、炮兵部队。个军由、个步兵师、还有一些军属辅助性兵种部队,如骑兵、炮兵、工兵、通讯兵、航空兵后勤运输部队等。个步兵师由个步兵旅组成,另有个炮兵旅(团)、个骑兵连和一些特种部队。个步兵团由到个营组成,每营连。各国的营的人数几乎都是一千多人。各国的陆军师在万千人到万千之间。德国个师为人,法国为人、俄国为人,英国个师为人。到战争爆发时,各主要交战国拥有的兵力情况:法国个步兵师、个骑兵师;英国个步兵师、个骑兵师;俄国个步兵师、个骑兵师;比利时个步兵师、个骑兵师;塞尔维亚个步兵师、个骑兵师;德国个步兵师、个骑兵师;奥匈个步兵

8、师、个骑兵师。当时步兵的主要轻武器为步枪和重机枪。步枪的主要型号有莫辛年式弹仓式步枪,勒贝勒年式步枪,李.恩菲尔德年式步枪,毛瑟年式步枪,曼利黑尔年式步枪。射程在米米之间。主要机枪型号是马克沁重机枪,哈奇克斯重机枪,施瓦尔茨格泽重机枪。射程为米。步、机枪的口径均在.毫米毫米之间。重武器有轻、重野战炮;轻、重野战榴弹炮;速射炮;巴日式短管炮。口径在毫米毫米之间。射程在.公里.公里之间。炮弹重量在.公斤公斤之间。另外还有极少数更大口径的攻城炮和要塞炮。在年各国军一级单位的装备和编制大同小异。俄国个军有机枪挺、火炮门、马匹马车辆;法国个军有机枪挺、火炮门、马匹、马车辆;德国个军有挺机枪、门火炮、马匹

9、、马车辆。德军在炮兵上占明显优势,奥军炮兵是各国中最弱的。战前不久发明的汽车,当时也已用于军事目的。到各国军队动员时,法国约有辆载重汽车、辆轻便汽车;英国约辆载重汽车和拖拉机、辆轻便汽车和半载重汽车、辆摩托车;德国有辆载重汽车、辆其它类型汽车;俄国有辆载重汽车、辆轻便汽车。年由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也已迅速进入军事领域。大战降临时,各国航空兵大致情况是:俄国有架飞机、法国架、德国架、奥匈架、英国架。一般飞机发动机功率为马力马力,个别达到马力,时速一般不超过公里,升限为米米,上升米的时间是分钟分钟,续航时间小时,战斗负载公斤,其中包括公斤的炸弹,机组人员两名,即飞行员和观察员。三、“施里芬计划”德国

10、的参谋本部在普法战争不久,就在考虑未来的欧洲大战问题了。老毛奇已预见德国在未来可能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他认为由于铁路的发达,德国可以一方面对付进攻之敌,另一方面对付动员迟缓之敌,“我们能否调动大部分兵力先去对付一个敌人,然后再去对付另一个敌人,仅仅取决于定下决心是否及时”。但他同时又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能指望以一次迅速而成功的进攻摆脱一个敌人,然后再去进攻另一个敌人,因为欧洲国家已经空前地武装起来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一二次进军中被削弱到认输的地步。老毛奇已意识到未来战争的长期性。他的计划是在未来的两线作战时,对法国先取守势,快速击败俄国后,再反攻法国。老毛奇的计划只是一种防御攻势

11、战略,只想迅速挫败对手,获得有利的和平,目标有限而无追求总体性胜利的野心,同时还出于法国刚遭惨败,一时难以恢复元气的考虑。瓦德西接任参谋总长后仍遵循老毛奇观点,在年,瓦德西曾主张西面暂取守势,对俄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但受到俾斯麦的制止。年,施里芬接任德军参谋总长后提出第一号备忘录,由于法国迅速地恢复了元气,他对德军在未来战争中,能否迅速突破日益加强的法军在法德边界上的筑垒地区开始怀疑。从而提出了绕道比利时迂回法德边界的设想。由于法国再次变得强大,施里芬判断战争一开始法军就会迅速进攻德国,而俄国的动员速度较慢,所以德国要掌握战争主动权就必须先迅速打败法国,然后再同俄国交战,“要想赢得胜利,则我们在

12、接触点上必须是较强的一方。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对于行动能做自由的选择而不消极待敌。”年他提出了第三号备忘录,彻底抛弃了老毛奇的计划,决定先同法国交手。确定了首战目标后,接下的问题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击溃法国?起初,施里芬曾想在法德边界上直接发动进攻,但很快就发现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后来他又考虑当法军进攻时,设法将其引入伏击圈围而歼之,不过,他又认为这种机会太不可靠。直到年,施里芬才下定决心,在战略上,避开法德边界上法国要塞防线,采取从侧面进行大迂回的作战样式。这就是近现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施里芬计划”的核心。从年到年的八年多时间里,施里芬不断地在修改其计划的细节,在他领导下进行的德国参谋总部军官军

13、事演习和野外旅行作业中,对合围和俘虏五十万至六十万“敌军”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演练,并对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了充分的考虑。“施里芬计划”规定: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对俄国战线和法国战线分配的比例为:。即开战初以少数兵力个师和一些地方部队,在东线借助奥匈军队遥相呼应,来和庞大的俄军周旋,目的是在法国崩溃之前,把俄军牵制在东普鲁士边境地区,于此同时,在西线集结大部兵力进攻法国。用于西线的全部兵力又分成左、右两翼,分配的比例为:。在西线全部兵力的个师中,个师都分配在旋转的右翼上,个师作为旋转的枢轴布置在面对凡尔登的中央地段,仅以个师部署在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构成德军左翼。很明显,施里芬要把左翼消弱到最

14、低限度以使右翼达到最大的攻击强度,即使法军攻入洛林,将德军左翼压迫到莱茵河一线,也不能妨碍德军右翼穿越比利时的迂回进攻,而且法军主力东进越深入,以后的危险也就越大,因而也就留下了诱敌深入的余味。当德军右翼迂回成功,席卷整个法军后方时,深入德国境内的法军因远离后方就更易崩溃。这好比一扇旋转式门,越是用力推前面一扇门板,后面旋转过来的另一扇门板打在背上的力量就越大。左翼的任务是牵制法德边界上法军主力的正面,如果顶不住,就后撤以引诱法军向莱茵河深入,进入梅斯和孚日山脉之间的“口袋”,将其捆住。如果右翼得手法军后撤,就紧咬不放,从正面协同聚歼法军主力。右翼的任务是绕过法德边界上法军主力的正面,向其侧面

15、实施战略迂回,从背后将法军主力全部包围。这是一个典型的“右肘弯击”,整个右翼以梅斯提翁维尔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方向旋转,横扫比利时中央平原后,由法比边界进入法国,其右翼右端在里耳地区进入法境,施里芬力求最大限度地向西展开,“让右翼末梢袖拂海峡,”再沿瓦兹河流域南下,到达巴黎西边,再折向东南,然后以宽正面向东挺进,以打击整个法军的背部,逼迫法军向德国和瑞士边境溃散,最终使整个法军主力落入一个巨大的包围网中加以毁灭。在这个巨型的轮转运动展开时,为确保右翼兵力的绝对优势,预定从左翼再抽出两个军来增强右翼,以保持最初强大的攻击力(日益扩大的占领区需不断地从进攻部队中抽兵驻守,会使攻击力逐渐减弱)。计划实

16、施的时间表就象火车时刻表那样准确、刻板,计划要求右翼部队主力,自动员下达后第十二天前打开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鲁塞尔,第二十二日进入法国,第三十一日达到提翁维尔圣康坦一线,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施里芬期望整个西线战事在里结束,这也是他估计中的俄国动员所需时间。“施里芬计划”虽然是一项军事计划的杰作,但其中却充满了冒险性。在政治上,该计划的实施粗暴地破坏比利时的中立,践踏了国际法。施里芬曾经想把右翼迂回限制在法国境内,普法战争时的色当会战,德军的迂回没有超出法国境内。但施里芬所处时代各国军队已急剧膨胀,用上百万军队去包围上百万军队,公里长的法德边境实在太狭窄,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17、。所以施里芬就打起了比利时的主意,因为在他看来,比利时的中立比起事关德意志帝国存亡的“时间差”的利用,根本不算回事儿。施里芬刚开始拟定这一计划时,只要求横切穆斯河以东的比利时一个小角,以后随着对计划的不断修改“小角”逐渐扩展成很大一片地区,这将在政治外交上承担很大风险,事实上,比利时中立问题成了英国参战的重要原因。在时间上,它忽视了老毛奇关于战争长期性的告诫,把赌注都押在速战速决上,确切地说,企图利用俄国动员的迟缓,打一个“时间差”,对法、俄实行各个击破。这就必须冒法军突破薄弱的左翼,长驱直抵莱茵河、以及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的风险。施里芬一生沉缅于“坎尼战”的研究,他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出现

18、一次坎尼会战,必须一方有一位汉尼拔,另一方又有一位法罗。”他把对法国的战争想象成一个巨型的“坎尼会战”,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对方最高统帅必须是一个法罗式的蠢货。事实证明,法国的霞飞远不是法罗,德国的小毛奇更谈不上是汉尼拔。从作战样式看,“施里芬计划”也并非属于他本人所热衷的汉尼拔的“坎尼型”,而是一种放大的“斜行阵”,属于菲特烈大帝的“鲁腾型”。从德国为实施该计划而作的动员规模来看,属于孤注一掷的性质,他一反预备役部队只从事占领和后方勤务的传统,大胆将预备役部队用于第一线,没有留下战略预备队,当时德国的指挥教令中建议“甚至把最后一个营也投入战场”。普鲁斯军官的体型大致分两类,一是颈粗如牛,二是腰

19、细若蜂。施里芬虽属后者,却“胆大如卵”,其空前的冒险精神激发出闻所未闻的“灵感”,施里芬在其代表著坎尼战中写道;“与其在战线后面积蓄只能是无所作为的预备队倒不如关心一下如何更好地补充弹药。汽车运去的子弹是最好的、最可靠的预备队。所有从前留在后面用来夺取决定性胜利的部队,现在都应当立即派到前面去进行侧翼进攻。投入战役的兵力越多,进攻就越坚定有力。”他始终强调,德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已不再占有数量上的优势,然而只要能以自己全部兵力和大部兵力投到敌人一侧和其后方,迫使敌人掉转正面在对其不利的方向上接受交战,那么数量弱势的一方同样可以战胜优势之敌。只有最大限度地削弱用以攻击敌人正面的兵力,才能有强大的、侧

20、翼进攻所必需的兵力优势,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敌人的正面受到攻击。“施里芬计划”就是这些观念的直接产品。四、小毛奇的折衷方案年,施里芬退休,小毛奇接任参谋总长。年,岁的施里芬临终时仍一再叮嘱:“必有一战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不过他九泉有知,一定会失望,他的继承人小毛奇是个生性多疑且又天生悲观之辈,他不具备施里芬那种作乾坤一掷式豪睹所需的自信、决断、冒险精神和非凡气魄。施里芬有知人之明,小毛奇接任时,施里芬在日记里失望地写道:“一位新的参谋总长已开始领导德国陆军,作此任命的君王相信他所指派的人选是一位战略家,他将会感到严重失望,因为一位战略家不是可以随便指派的,而是天生的和命中注定的。”德皇选

21、中小毛奇,是因为他和威震欧洲的伯父老毛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认为“毛奇”这个大名就足可使其它国家心惊胆寒。小毛奇不是参谋本部军官出身,他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才,这多少有些过分。只是和施里芬的气魄相比确有相当的差距。施里芬的风格是大胆、再大胆,小毛奇信奉的是不要过于大胆,他的性格不适合执行施里芬计划”,也不适合担任参谋总长,对此他有自知之明,当德皇提出要他接任参谋总长一职时,他说:“一旦发生战争,我不知道将如何是好。我对自己很不满意。”至少,小毛奇知道他这个“毛奇”毕竟与老毛奇不是同一个等级的“毛奇”,他问德皇是否奢望“一张彩票中两次头奖”。不过小毛奇无论在个性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不是一个

22、懦夫,对军事形势的许多方面的判断都比较准确,他的不幸在于:让一个一贯谨小慎微的他,去勉强执行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制订的冒险计划。如果让小毛奇负责东普鲁士的防御或西线左翼的防御,凭他的素质会干得很出色,所以,并非小毛奇有问题,而是威廉二世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小毛奇身败名裂。小毛奇主持参谋总部后,开始担心东普鲁士的安全和西线左翼的安全,那两个方面正是施里芬的大胆之处,如果战争按计划打赢了,那两个方面将成为施里芬的伟大之处,以及大气魄、大手笔的象征。但现在小毛奇的个性特征使他越来越担心这两个方向上,薄薄的防线会不会被对方一下子戳成大窟窿,甚至在短时间内被撕成碎片。他没有勇气完全抛弃前任“伟大”的计划而重新拟

23、出一个新计划,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功夫。到大战爆发时,“伟大”的“施里芬计划”已被小毛奇弄得支离破碎,非驴非马。所以,严格地讲,年德军的作战计划应叫做“施里芬小毛奇计划”。这个具体部署如下:在东普鲁士面对俄国的方向的上,布署了德军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预备师、个骑兵师、和一些地方警备队,约万人。基本按照施里芬当初的设想。但也还是增添些兵力。在西线左、右两翼的兵力分配上,小毛奇不顾其前任的临终嘱咐作了重大调整,将施里芬:的比例改为:。西线的师如果按施里芬的比例,左翼兵力应为.个师,右翼兵力应为.个师,现在小毛奇把左翼加强到个师,而将右翼削减为个师。原定在右翼开始进军时从左翼抽调军共个师增援的计划也被

24、取消了。这样,小毛奇在决定性进攻方向上,把施里芬意图中的.个师减去了近个师。在施里芬原来的计划里,德军不仅要进入比利时,而且右翼兵力还要沿荷兰边界展开,越过被称之为“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一片荷兰领土,迂回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方,小毛奇改为直接进攻列日要塞。他甚至还准备将意大利万兵力也算入西线,而施里芬从不对意大利人抱有幻想。德军在整个西线正面的部署上投入个集团军,由北向南依次为:一、克鲁格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个后备旅,总数万人。构成旋转部队的最右端,一面向法军后方攻击前进,一面在最外侧掩护整个迂回行动。它应到达艾克斯拉卡培里之线,然后攻占布鲁塞尔继续南下,从西南方向包围巴黎并卷击法军后

25、方。二、比罗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个后备旅。总数为万人。其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攻占列日要塞,为整个迂回行动打开前进通道,然后进到华费里和那穆尔之线,协同右边的第集团军一起向内旋转,将法军压进包围圈。三、豪森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后备旅,总数为万人,与右边的第集团军齐头并进,到达那穆尔和吉弗特一线,以压迫法军。四、阿尔勃莱希特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后备旅,总数为万人,担任右翼枢纽,当、集团军展开巨大包围时,通过阿登山区北部,缓慢前进到弗拉梅和艾尔仑北面的艾提尔特之线。五、德国皇太子普林斯的第集团军,共个军又个师,个骑兵师,个后备旅,总数为万人。其任务性质和第集团军相同,右翼通过阿登南部山区

26、进攻维尔通和隆维、蒙梅迪两个法军要塞。左翼留在提翁维尔的旋转轴心上。六、巴伐利亚亲王鲁普里斯特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个补充师总数为万人。前进到莫斯里河将正面法军紧紧钉住。七、黑林根的第集团军共个军又个师,个补充师,个后备旅。总数为.万人。应进至莫尔斯河上。从小毛奇的部署可以看出,这是个两翼进攻的方案,按施里芬的意图,左翼的、两个集团军在开战初应且战且退,引诱法军深入东进,使右翼更便于旋转,猛击法军后背,现在左翼却反而向西推进,富勒尖刻地评价道:这既不象“坎尼型”,也不象“鲁腾型”,任凭称它为哪一种,都足以使汉尼拔或菲特烈大帝在九泉下捶胸顿足!五、霞飞的“第号计划”法国在普法战争后逐渐形

27、成了一种“攻击主义”的军事思想,他们摈弃一切有关防御的观点。这一军事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兰西战争学院院长福煦。他认为:克敌制胜的意志是胜利的首要条件,只有当一个人认为他的会战失败了,然后才是真正地失败了,因为从物质上来说,会战是不可能失败的。反之,只有当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是被击败了,这个会战拆毁胜利。福煦强调的“意志”有如巫术那样令人神秘莫测,在战争原理和作战指导这两本书中,福煦经常从玄学的凌空翱翔中急转而下,降落到战术的地面上来,谈一些具体的军事问题,但他对法国年轻一代军官的影响还在于对“意志”的玄妙阐述。少壮派军人领袖、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德朗梅松上校对福煦过于偏激的理论如痴如狂,他在年战争学

28、院的两次演讲对意志决定一切和攻击主义在法国的盛行,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一个人在唱反调,他就是法国战争会议副主席米切尔将军,内定在战时出任法军总司令,在年的最高军事会议上,他作了最后一次努力,要求法国采取一条防御的战略。他判断:德国人不可能希望在洛林赢得一个决定性的会战,从卢森堡和穆斯河以东的比利时一角所发动的进攻,对热衷于战略大包围的德国人也提供不了作过的空间。因此,米切尔认为,德国只有利用整个比利时领土,才能对法国发动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大攻势。他主张法国应沿着凡尔登那慕尔安特维普之线展开万大军,也和施里芬的想法一样,法军左翼末梢应擦过海峡。米切尔还建议用个预备役团来配合个现役团的混编方

29、式,来使第一线兵力增加一倍。事后来看,米切尔对德国人意图的分析和判断非常深刻、准确,他要求重点设防之线,正是德国人主要突破区域。然而他的计划属于防御性质,而且法国预备役人员除了年轻的编入现役部队外,其余一律编入后备部队,担任后方勤务和充任要塞守卫,是法军的传统惯例。“后备役不顶用”则是法国军官团的传统见解。米切尔的计划提出后,他的顶头上司,陆军部长梅西米认为他的神经有问题,早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时,他就认为米切尔是个犹豫不决的人,若在战时担任总司令,那是国家的不幸。这次,梅西米伙同加利埃尼、霞飞、波、和迪巴伊、四位老资格将军,在最高战争会议上一致否定了米切尔正确的防御计划,并解除了他的职务,几经

30、考虑后,在加利埃尼的推荐下,霞飞接替了米切尔的职位。霞飞将军是一位工兵专家,身躯魁梧,大腹便便,面目慈祥象个圣诞老人,他具有无比坚定的自信心。他的副官亚历山大少校曾经问他战争是否指日可待,“我认为这不成问题”,霞飞回答说。“我一向是这么看的。战争是要来的。我要指挥作战,我要取得胜利。不论干什么我都会成功的,就象我在苏丹那样,这一次也如此。”副官肃然起敬道:“要是那样,你就会有一支元帅仗了。”霞飞语气坚定地说:“对!”霞飞接任后便全力以赴修订野战条令,年修改过的新野战条令是“攻击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它一开始就刀光剑影,豪气非凡,“法国陆军,现已恢复汽船同,自今而后,除进攻外,不知其它律令。”在这

31、种狂热的蚣精神指导下,霞飞抛弃了原来对德作战的第号计划,在年月制订出一个新的第号计划。月份,未经任何讨论即由最高战争会议通过。以后八个月中,法军就按照第号计划进行部署,到了年月,法国对战争大致准备就绪。法军计划和部署要点是从阿尔萨斯的贝尔福到伊尔松略呈弧形的一线上展开五个集团军,这条战线包括整个法德边境和法比边界线的三分之一,而法比边界另三分之二的距离,也就是伊尔松到海岸之间几乎处于完全无防御状态。这一地区正是米切尔计划的重点防御线,也是施里芬计划中战略迂回的重点进攻地段。法国总参谋部的意图是:取道梅茵兹直取柏林,即准备在南锡东北英里的梅茵兹渡过莱茵河,其中个集团军从麦茨以南攻入洛林;另个集团

32、军从麦茨以北迎击通过卢森堡前进的德军,第集团军为总预备队。法军的作战计划严格地说不是一个作战计划,而是一个集中计划,它给予每个集团军几条可能的进攻路线,但无任何全局性或阶段性目标,也没有详细的行动进程表。霞飞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从来不曾有一个书面拟定的作战计划,我除了决定集中所有一切兵力以来发动攻势以外,就更无其它的预定观念。所以我决定把我们的研究,限制在集中方面,使其可以适应于任何作战计划。”事实上,法军是用进攻来对德军的攻势作出反映,所以事先也无法确定具体目标和制订行时间表。它的特点是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采取进攻的作战样式。所以霞飞说:“意图是不变的,攻击!但其一切安排是可以有充

33、分的弹性。”霞飞的第号计划以两个假定为前提,一是德国不会把预备役用于第一线;二是坚信法军的进攻是无法阻挡的。根据第一假设,估计德国只能动员万人的兵力,这就不可能做到既可以从比利时发动大规模迂回进攻,同时又有足够的兵力在法德边界挡住法军的攻势。所以,法国人并非不考虑德国从比利时迂回过来的可能,而是认为如果德国这样做的话,他们在法德边界上的兵力一定非常薄弱,这对法军在这一方向上的进攻却十分有利。法军副总参某长德卡斯特尔诺认为:要发动一场强有力的攻势,标准的兵员密度是每米人,如果德国人把战线向西拉到里尔,力量就会分散到每米人,只会对法军有利,“我们要把他们拦腰截断。”所以法国这方面的对策是:只要德国

34、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侧翼,法军就计划发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同后方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如果说德国小毛奇的作战计划过于小心,那么法国人的想法实在过于大胆。法国总参谋部一旦认定上述的判断和设想后,便固执地排斥所有不同的建议和一切相反内容的情报。格鲁阿尔上校对防御战略作过具有远见的分析,他在年出版的可能的战争中警告说;“我们首先要集中注意的是德国发动借道比利时的攻势。我方的战役发动之后,必然的后果将会如何?就我们的预见所见而言,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如果我们在开始时即取攻势则我们必败无疑。”但是如果法国做好准备,对德军右翼迅予回击,“我方当可稳操胜

35、券”。法国总参谋部第二处(军事情报处)也搜集到许多情报,足以表明德军将用强大兵力实行右翼包围。但霞飞等军事决策者一概未予置信,他们相信的是如此用兵的论据,并不相信如此用兵的证据!早在年,一个德国参谋总部的军官曾将施里芬计划的初期样本出卖给法国情报部门,文件上标明的德军进军路线正是年的的作战路线,文件完全真实可靠。当时的法军总参谋长庞德扎克认为:这份计划同当前德国主张大规模包围战的战略趋势十分吻合。但大多数人却认为这是德国人玩得疑兵之计,是为了把法军从他们真正要进攻的地区引开去。法军总参某部第二处还搜集到大量的情报,充分证实了德国将使用后备役兵员充当作战部队。小毛奇为年的德军大演习写的一篇述评落

36、到法国人手中,它也表明德国将在第一线部队里使用后备役人员。同时,比利时驻柏林武官梅洛特少校注意到德国已经异乎寻常地征召大量的后备役兵员,他为此写了报告。但号计划制订者对此一概置之不理,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德国动用后备役是为了守卫交通线和战场中处于守势的几个地方。于是,在战争爆发时,法国根据第号计划作了如下兵力配置:一、迪巴伊的第集团军集中在卡尔米斯阿尔齐斯达尔里地区,共个军又个师,个骑兵师,总数为.万人。二、德卡斯特尔诺的第集团军,集中在潘特圣芬森特米里考特地区,共个军又个师,个骑兵师,总数为万人。三、鲁夫的第集团军,集中在圣米赫尔丹费勒尔斯地区,共三个军又三个师,一个骑兵师,总数为.万人。四

37、、德朗格尔.德卡里的第集团军,集中在华芬考特巴尔里杜克伐德地区,共个军,个骑兵师总数为.万人。五、朗雷扎克的第集团军,集中在格南德普里苏皮斯考蒙特波尔森地区,共个军又个师,个骑兵师,总数为.万人六、索尔德的骑兵师,集中于米齐里斯,共个师,约.万人。七、右翼侧卫:集中在维祖尔,共个预备队师。八、左翼侧卫:集中在伊尔松,共个预备队师。此外,在贝尔福的个步兵师、法、意边界上的个预备队师也直属总司令,直属陆军部长的有巴黎的个预备队师,以及马伊的个预备队师,还有个预备队师组成要塞总预备队。又根据英、法两国总参谋部的联合军事计划,英国远征军将部署在朗雷扎克将军的第五集团军的左翼莫伯日地区。六、英国远征军的

38、作战计划早在格雷刚接任外交大臣时,英国就已经在不承诺义务的前提下同法国人一起制订联合作战计划。负责英帝国军事政策的是伊谢尔勋爵、弗希尔爵士和克拉克爵士,所谓“伊谢尔三巨头”。起初,英国人考虑在比利时独立作战,不准备将英国派往大陆的部队归属法军指挥。伊谢尔主张英国远征军应据守与英国有直接利益的安特维普等海岸地区。弗希尔则认为法军根本不是德军对手,一旦交战必败无疑,把英国陆军运往大陆去分享失败毫无意义。他认定陆军在法国的作战计划是自取灭亡的愚蠢行动。他主张把陆军配属给海军,进攻德国的背面,他选定在东普鲁士波罗的海沿岸一片英里长的沙滩上实施登陆,那里距柏林九十英里,是从海路到达德国首都最近的距离,通

39、过打击德国的“后脑勺”,使德军无暇他顾。随着年的危机过去,英、法军事联合计划也就几乎停顿了下来。然而,后来负责同法国军方制订秘密联合计划的威尔逊,却始终主张派远征军到大陆。年月,已担任英国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的威尔逊经数年努力,终于将远征军赴大陆作战的一切安排就绪。并与法国军方签署了联合军事行动备忘录,这就是著名的“迪巴伊威尔逊协定”。协议规定:英国的个步兵师,个骑兵师,从动员后第天至第天,将在法国登陆并在指定地点莫伯日集中,在第天即可投入战斗。年月日,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秘密召开帝国国防委员会特别会议,就具体参战方式举行了整整一天的讨论。威尔逊阐述了陆军方面的观点,他正确地判断出德军将采取右翼迂回

40、行动,但又受到法国人的影响,对穆斯河以西德军兵力估计远远不足,他最后结论是:如果战争一爆发,就把英国个师立即送上大陆,位置在法军的最左端,这对阻击德军是有利的。但海军方面仍重弹在东普鲁士登陆的老调。阿斯奎斯首相觉得陆军的方案比较合理,遂决定采用之,陆战的选择对英国的战略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在会上改组了海军部,由丘吉尔调任海军部长。月日是英国进入战争的第一天,国防防御委员会召开战争会议,新任陆军大臣吉青纳将军发表重要建议:他认为在法、德两国近个师的决斗中,英国的个师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英国必须准备把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开上战场,并维持他们大数年之久。他指出英国现有的职业军官士官都非常宝贵,如果在目前不

41、利的环境中,把他们都牺牲在战场上,那将是一种罪恶的蠢行。在赴法英军的集结地点上,他认为不应放在莫伯尔那样远的地方,因为德军会全力冲向那里,所以英军应在莫伯尔后面英里的亚眠集结。他第一个建议显然对一贯重视海军的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经几番争论,会议决定现有的个师全部运往法国,至于集结地由法、英两国总参谋部按行协商。但在小时之内,因会议消息泄露而引起舆论华然,公众认为把正规军开往法国会使英国本土处于危险中,英国政府不得不顾忌舆论而留下了个师。月日,由弗伦奇任司令的英国远征军开始上船,所有港内船只汽笛长鸣,甲板上士兵欢呼声如雷,出征场面甚为壮观。月日,富有远见的基青纳与三位同僚和三位法国军官又一次就

42、战略问题展开激烈争辨。他断言德军必以强大兵力穆斯河以西南下,如果英军集中在莫伯日必定首当其冲,这样就会在未完成战斗准备之前被迫撤退,将对远征军士气是一个很大打击,他坚持要求英军在亚眠集结。他的建议遭到弗伦奇、威尔逊和法国人的一致反对而被迫放弃。月中旬,英军在勒阿弗尔、鲁昂、布伦三个港口上岸。陆军大臣基钦纳代表政府发给远征军司令弗伦奇一份训令:“你必须完全了解你的部队是一种完全独立的部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接受任何同盟国将领的命令。”这样,英国人就将统一指挥的原则给取消了,目的是保存现有部队的精华,作为将来扩军的核心。月日,约有.万名英军到达预定的莫伯尔、勒卡托地区展开战前部署。英国远征军

43、的行动比计划晚了三四天。七、俄国人的作战计划俄国在欧洲任眼里向来被视作庞然大物,平时常备军有万人,一经动员可达到万人,此外还有一支万人的地方部队和可以征召的后备力量。整个国家可使用的兵员总额达万人。然而,沙皇的专制政体在制度上不利于最优秀的军人被推上最高层。“这是一个愚不可及的政体,”“它是集怯懦、盲目、狡诈、愚蠢于一体的大杂烩。”它的一位首相维特伯爵曾如此评论过。俄国军队便是这一霉烂母体的产儿。除了数量的优势足以吓坏胆小者外,就其素质而言,几乎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真可谓金玉其表,败絮其内。军官团里超龄老将多如过江之鲫,这支军队一败于克里米亚,再败于日本之手,声名狼籍。因不称职而被清除的军官

44、达多人,到年,军官缺额达三千名之多。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将军是个游手好闲,寻欢作乐,贪污枉法,勾引女性之辈,他压制军队中的改革派,对“射击的组织与实施”之类的代表军事发展新趋势的观念深恶痛绝,他一口咬定俄国过去的失败,只是由于司令官的错误,而不是由于训练、准备和供应方面的不足。他顽固地坚信刺刀胜过子弹,所以根本不肯化力气去兴建工厂,增产步枪、子弹和炮弹。以至于俄国在开战时,他连政府专供生产军火的拨款也没用完,每门大炮只摊到发炮弹(而西方国家则每门大炮有千到千发炮弹),成千上万的补充兵员赤手空拳地待在前线战壕里,等着同胞战死后留下的武器。年之前,俄国的备战工作就是在这么一个昏庸无耻的角色主持下

45、进行的。在军事观念上,法国人狂热鼓吹的“攻击主义”正中俄国佬的下怀,因为后者一向具有哥萨克冲锋和刺刀见红的传统。俄军的集中和展开是按照第号计划“A”方案进行的,面对德、奥两个方向,俄国编成西北、西南个方面军,它在德国战线上投入吉林斯基的西北方面军,其战斗序列为:一、莱宁坎普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步兵旅,个骑兵旅,个骑兵师,门火炮。沿涅曼河在科夫诺、奥利塔、麦利奇一线展开,右翼由个骑兵军给予掩护,左翼由个骑兵师和个步兵旅掩护。二、萨姆索诺夫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门火炮,在格罗德诺、奥索维茨、沃斯特罗温卡一线展开。俄国西北方面军这个集团军总兵力为万人,计划是分北、南两路向东普鲁士发动钳形攻

46、势。在奥匈战线上,俄国投入了实力雄厚的伊凡诺夫的西南方面军。在公里长的弧形战线上,由北向南的战斗序列为:一、扎利茨的第集团军(后为埃维特将军)共个军,个半骑兵师,门火炮。二、普列韦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门火炮。三、鲁兹斯基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三个骑兵师,门火炮,。四、勃鲁西洛夫的第集团军,共个军,个骑兵师,门火炮。在东线战役展开前,俄国西南方面军兵力为多万人,有些师、团尚在开往集结地途中,故而这个方面军的总数未超过计划的。俄国这两各方面军之间约有公里的空隙,后来组建了第集团军以来充实。西南方面军的总目标是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围歼奥匈部队主力,阻止奥军撤向德涅斯特河西岸。在巴尔干方面,奥匈帝

47、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手里可供使用的兵力共个集团军,他准备用第集团军和第集团军进攻塞尔维亚,占领其首都贝尔格莱德。把第、第、第、第共个集团军部署在加里西亚方面以来对抗俄国的西南方面军。准备在东普鲁士德军的协助下,攻占华沙。塞尔维亚共展开个集团军,其野战部队约余万人,再加上万人的地方部队共动员兵力达万人,有火炮门。摄政王亚历山大亲王担任武装力量总指挥,战场实际指挥为总参谋长普特尼克将军。塞军以一部兵力部署在西部和北部于奥匈接壤的边界,将主力集中部署在瓦列沃以东多山地区之预设阵地,以防御姿态迎击来犯的奥匈军队。门第内格罗集团军个师约万人左右,除在几个边境要地留下部分兵力外,其余主力部署在国内难以通行

48、的卡尔斯山地高原,以策应塞尔维亚的作战。八、德军攻占列日要塞西线战事由德军入侵比利时揭开战幕,而其中的列日要塞首先接受战火洗礼。列日城是从德国进入比利时的大门,连接德国、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四条铁路线在这个战略城市汇集,然后向比利时平原作扇形展开。控制这些铁路干线是实施“施里芬计划”的先决条件,因为多万迂回大军的后勤补给主要依赖这几条铁路线的运输,只有拿下列日,组成旋转右翼的第、第、第集团军才可以行动。列日要塞区雄踞穆斯河左岸高地,对所有道路都一览无遗,它的座威力强大的炮台足以封锁所有进出比利时的通道。整个炮台区直径约英里,由当时欧洲杰出的军事工程师亨利.布里亚尔蒙特将军设计,在花了约年时间后,

49、于年完工。炮台是由装有装甲炮塔的、形状象平坦的三角形小孤山的钢筋混凝土构成,配备着四百件武器,从机枪到八英寸的大炮。三角形的每一角都装备着较小口径的速射炮的炮塔。每座炮台的周围都是英尺深的干燥的深沟,配有防止夜袭的探照灯,炮台之间相互支援体系受到英里缺口的限制。后来鲁登道夫就是利用这一点突入要塞中心地区。为迅速夺取列日要塞,德军参谋总部从比洛第集团军抽调个旅加上个骑兵师组成一支万人的“穆斯河部队”,由冯.埃姆米希将军指挥从东、南、北三个方面向列日进攻。月日,德军入侵当天在维塞强渡穆斯河成功,并派出前驻比利时武官要求要塞指挥官、率领万千名守军的勒芒将军投降,在遭到拒绝后,即以密集型冲锋向东端的四

50、座炮台发起猛攻,这正好成为比军要塞速射炮和密集机枪火力最佳目标。德军不顾死活一个连接一个连地投入,一排排肩并肩朝绵密地火力网冲去,倒下的人渐渐形成一堵又一堵的“人体街垒”,使比军机枪手感到射击非常困难。德军遭受到第一次挫折后恼羞成怒,不顾一切再次投入大量兵力,几乎是需要多少就投进多少,以便按期攻克目标。月日,德军第旅旅长被机枪击毙,部队陷于混乱,随行前进的第集团军副参谋长埃里希.鲁登道夫当机立断,接过该旅指挥权,于第二天月日下午时,奇迹般地突入到堡垒圈内的制高点,因为德军在穿越炮台之间的英里空隙时,比军居然没有向他们开炮。在制高点上,德军架起大炮向周围比军堡垒猛轰。是日,鲁登道夫又派人打着休战

51、旗帜前往劝降,仍被拒绝。于是德国人又玩了一个鱼目混珠的把戏,冒充英军混到要塞司令部门口,企图绑架和杀害勒芒将军,结果没有得呈,名士兵和名军官反被全部击毙。在一片混乱中,勒芒逃到城西隆森堡垒,继续指挥。月日,鲁登道夫和埃姆米希不等后援部队到达,攻进列日城。消息传到柏林,德皇把小毛奇狂吻了一阵,称他为“最亲爱的凯撒大将”,而就在前几天,德皇还在痛斥小毛奇,“瞧你怎么搞的,无缘无故把英国人惹来打我!”列日虽已占领,但市郊座炮台一座也没攻下。鲁登道夫坚决要求从国内调用攻城巨炮。当几门怪模怪样、象“吃得太饱的鼻涕虫”似的巨炮在泥泞中向前线挣扎时,德国政府还在通过美国驻比利时、荷兰的公使作外交努力,以战后

52、撤出比国领土的承诺,要求获得一条自由通过比利时的走廊,月日,这份备忘录转到阿尔贝国王手中,国王表示拒绝。当天晚上,克虏伯兵工厂的毫米、奥匈斯科达兵工厂的毫米几门攻城巨炮运抵前线,当晚开始发射,一吨重的炮弹的弧形弹道高达四千英尺,六十秒钟后命中目标,炮弹爆炸时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巨大的圆锥形,升入一千英尺的高空。几百米外围观的人群前倒后仰,地动山摇宛如发生了地震,附近玻璃窗全部震碎。日、日两天,列日北面和东面的炮台在“巨无霸”的连续轰击下全部失陷,德军最右翼的克鲁格第集团军开始启动。月日,一颗一吨重的炮弹自天而降,命中最后一座尚在抵抗的隆森炮台的弹药库,从内部将该炮台炸了个稀烂。勒芒将军在昏迷中

53、被俘,醒来后他向冯.埃姆米希交出指挥刀说:“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务必请你在战报中说明这一点。”后者把指挥刀还给了他,并说:“你的指挥刀并没有玷污军人的荣誉,留着吧。”隆森炮台陷落的次日,第、第集团军立即向前推进,这样,德军右翼兵力全部投入大迂回行动,列日要塞的抵抗,仅仅使德军行动比预订的时间表延迟了两天,而不是后来所夸张的两个星期。九、洛林会战法国的个集团军实力与德国部署在西线的总兵力相妨,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第、第集团军组成右翼,面对德国的第、第集团军,任务是发动强大攻势,突入阿尔萨斯和洛林,把德军赶回莱茵河一线,在德军左翼和中路之间打进一个楔子。此外,由第军和第骑兵师组成一个独立集团,其任务

54、是解放牟罗兹和科耳马尔,并据守德国、阿尔萨斯、瑞士交界处的莱茵河沿岸。第、第、第集团军在凡尔登至伊尔松一带展开,任务是发动突破德军中路的大攻势。法军向阿尔萨斯的进攻揭开了法德边境序战一幕,月日上午五时,博诺的第军从孚日山出击,经小时传统的白刃战法军攻占了阿尔萨斯边境小镇阿尔特基希,但没能乘胜夺取牟罗兹。月日,在总司令部的严令下才进占该城。德军后撤待援。月日,德军向牟罗兹反攻,月日,法军渐渐不支,为免遭包围而不得不放弃该城。早在月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上,迪巴伊向霞飞指出他的部队需要增援,攻势才能奏效,但增援至今尚无着落。霞飞回答说:“那可能是你的计划,而不是我的”,弄得众将感到神秘莫测,现在霞飞感到

55、确实有增援的必要。他先解除了博诺军长和另两个师长的职务,调来个正规师和个后备师充实第军,专门组成一个“阿尔萨斯军”,召回退休的独臂波将军指挥这个军。准备重新发动攻势。月日,法军派出一支骑兵部队进入比利时,沿穆斯河疾驰天,侦察德军的集结实力和主攻方向,因来的太迟而未发现大批德军战略迂回部队早已渡河的情况。朗雷扎克的法军第集团军原定向东北方向阿登山地进攻,但他预感德军会从比利时迂回过来,如果这样,他的集团军将首当其冲,他将自己的看法向霞飞陈述,第集团军司令鲁夫将军也向霞飞表示了同样的忧虑,霞飞认为这一看法“完全不合时宜”。于是,法军仍按号计划发动攻势。从月日至月日,法、德两军在法德、法比边境全线交

56、战,史称“边境交战”(时间为月日月日)。月日,法军发起“洛林会战”。波将军的“阿尔萨斯军”重新向阿尔萨斯发动进攻,迪巴伊第集团军和德卡斯特尔诺第集团军也同时向洛林地区的萨尔布尔和莫日朗出击,德军驻守洛林的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第集团军和黑林根的第集团军,在头天里按预定计划向后且战且退,以便将法军引入“陷阱”。月日,法军进攻萨尔布尔和莫日朗德军之坚固阵地,因缺乏足够的炮火掩护和战术运用的错误,在德军猛烈炮击下,遭受严重挫折。莫日朗要塞满山遍野的法国士兵的尸体,扑灭了法国军事教条“进攻主义”灿烂的火焰。鲁普雷希特亲王原本就不甘心在这样一场决定德国命运的会战中,仅扮演一个次要角色,更不愿当别人进攻时

57、自己却在后撤,尽管出于战略上的需要。现在法军进攻受挫,他开始不断对参谋总部施加压力,要求立即反攻。德军总参谋部从施里芬到小毛奇的思想深处一直存在着打一场真正的“坎尼战”的渴望,即左右开弓两面合围法军主力,但鉴于兵力不足,不敢弄险而将这一想法克制了下去,采取单边包围的“斜行阵”战略。现在右翼轻松地击败进攻之敌,使被压抑多年的“坎尼战”的欲望死灰复燃,在鲁普雷希特的强烈要求下,德军参谋总部终于改变左翼继续后退的计划,同意第、第两集团军立即向当面法军发动反攻,并向厄比纳尔方向追击。原先要从这一地区抽出个军加入右翼攻击部队,现在也取消了,一块就地反攻。月日,德军左翼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攻,但几天后便在法国

58、的贝尔福、厄比纳尔、土尔等坚固的要塞阵地前遭坚强之阻击,陷于苦战。洛林会战法军的败退从全局来看,无意中挽救了法军的全面失败,因为法军第、第集团军没有进入德国为之设下的陷阱,不久从这一方向抽调的部队组成的巴黎方面第集团军的主力,向德军右翼克鲁格集团军实施侧击,取得“马恩河上的奇迹”扭转了整个战局。德军在洛林会战中犯下了战略性的错误,他们把正在进入陷阱的法军右翼主力推了出来,让其据守在坚固的要塞阵地,缩短了战线,以后又有机会分兵巴黎方向,增加了德军迂回部队的阻力。也没能达到两翼包围的战略目的。所以德军的反攻为施里芬小毛奇计划钉下了第一颗棺材钉。十、阿登会战、桑布尔河会战、蒙斯会战阿登会战进攻洛林受

59、挫并没能使霞飞气馁,他认为德军左翼主力已被缠住,向中路突破的时机已到,而法军总参谋部一向以为德军中路兵力薄弱,法军在此地占有优势。月日,霞飞发出向阿登山区进攻的命令。鲁夫的法军第集团军向山区南部进攻,任务是将当面的普林斯指挥的德军第集团军赶回梅斯至提翁维尔一带,然后加以包围,同时收复布里埃铁矿区。德朗格尔的法军第集团军从山区北部进攻,任务是围歼当面的阿尔勃莱希特指挥的德军第集团军,这两个法国集团军如果在中路得手,德军右翼和左翼将被割裂。但在月日,霞飞从鲁夫集团军抽走个师约万人,同另外个后备师一同编成一个洛林军,由莫努里将军率领驻守在凡尔登和南锡之间,以掩护洛林方向和阿登方向的进攻。在以后的天里

60、,双方在阿登山区展开血战,德军兵力和大炮都占优势,远出法军意料之外,除了法军战前查明的个现役军外,还有迅速动员后加入进来的个预备役军,霞飞则稀里糊涂地把对方个军当作个军来打。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德军战术较正确,掘壕作战,法军一贯轻视掘壕战斗训练,采用刺刀冲锋,结果被机枪纷纷扫倒。法军的大炮也给德军带来重大伤亡,“成千上万的死人还是站着,靠在象是由成批成批尸体垒成的度斜坡的拱扶垛上。”月日,损失惨重的法军开始退却,第集团军退往凡尔登,第集团军退往斯特内和色当,在穆斯河西岸重组防线,阿登地区的会战遂告结束。桑布尔河会战从月上旬起,第集团军司令朗雷扎克不断接到的侦察报告愈来愈符合自己原先对德军攻击

61、重点的判断,他将德军开始向比利时迂回的动向接二连三地报告给总部,却被嗤之以鼻。按号计划,他的第集团军应向东北方向的阿登山区进攻。他担心这样做会被迂回的德军主力从左翼切断后路。朗雷扎克一再强烈要求北上抢占穆斯河与桑布尔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以阻击正在南下的德军右翼。这些要求都未被霞飞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所重视。直到月日下午时,德军右翼席卷法军左翼的威胁已十分清楚时,霞飞才下达第集团军进入桑布尔河和穆斯河三角地带的命令。霞飞此举只是应付一下德军右翼的威胁,并非准备放弃旨在进攻的第号计划。法军第集团军需要天时间,行军英里才能抵达桑布尔河一线,月日,比利时军队不顾法军和英军正在北上,放弃热特河有利之阵地,向安

62、特卫普撤退。同一天里,正在全力北进的朗雷扎克接到霞飞给他的两个方案,要他选择。一是按现在行动的那样,比、英、法部队联合向桑布尔河北面进攻;二是如果穆斯河西岸之敌仅是德军右翼的一部分力量,则朗雷扎克的第集团军回渡穆斯河,支援向阿登山区进攻的主力部队,由比、英两军来对付桑布尔河和穆斯河北面的德军。朗雷扎克对总部的敌情判断完全失去信任,将第二个方案置之不理,继续向桑布尔河前进。这天德军右翼正展开向比利时的迂回,克鲁格第集团军、比洛第集团军、豪森第集团军正从外、中、内三路分别向布鲁塞尔、那慕尔、迪南挺进。月日,朗雷扎克的一部分兵力渡过桑布尔河到达北岸,和德军比洛的先头部队接火,比洛的另一部兵力也在那慕

63、尔和沙勒罗瓦强渡桑布尔河到达南岸。这时,法军第集团军和弗伦奇的英国远征军再加那慕尔比军个师,总共个师,而德军在这一地区投入作战的共有个师。朗雷扎克虽然不清楚对方确切的数目,但深知既然德军采取了迂回比利时的战略,他自己的集团军现在也就处于首当其充的位置。他自己这点兵力是难以承受其压力的。月日,德军比洛的第集团军展开个军在沙勒罗瓦地区向法军第集团军发起正面进攻。是夜,德军豪森第集团军投入个军猛击法军第集团军的右翼,不过豪森没有遵照参谋总部的命令,挥戈西南夺取吉韦,直扑法军后方,而是听从了比洛的错误指挥,向西直接攻打法军较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致法军第集团军的后撤通道始终畅通无阻。月日,法军第集团军左

64、翼的骑兵部队被德军击溃,同英国远征军之间出现的缺口越来越大。正午时分,比利时第四撤出那慕尔要塞。傍晚,豪森部队扩大了穆斯河对岸迪南南面翁埃耶的桥头堡,有进一步席卷法军第集团军后方的模样,紧接着,沙勒罗瓦正面部队未能守住阵地、正在退却的消息,以及右翼德朗格尔第集团军在阿登山区严重受挫,从早晨其一直在退却的消息都得到证实,至此,朗雷扎克感到法军已全线败退,自己的正面、左右两翼正在崩溃中,如不及时撤出战场,就会重蹈年色当会战的悲惨结局。朗雷扎克在没有征求总部意见的情况下,断然下达了第集团军全面撤退的命令,总部得知后,既没有提出异议,又没有撤销该命令。后来法国官方为寻找替罪羊指责朗雷扎克是:自认为他右

65、翼受到威胁便命令撤退而没有反攻。倒是一位英军发言人说了公道话,他认为朗雷扎克的撤退命令使法国避免了又一次色当大败,毫无疑问地拯救了英国远征军,同时也使法国军队免遭了灭顶之灾。德国冯.豪森将军在战后承认,朗雷扎克的撤退打乱了以包围法军左翼为出发点的德军全部作战计划,迫使克鲁格采取蹩脚的内圈迂回行动。月日,在德军毫米和毫米巨型攻城炮的轰击下,那慕尔要塞千守军被迫投降,至此,桑布尔河会战以法、比军队的失败而告终。蒙斯会战英国远征军在鲁昂上岸后即向勒卡托和莫伯日地区集结,一路上受到法国和比利时民众热烈欢迎。月日,远征军司令弗伦奇爵士与法军第集团军司令朗雷扎克将军会晤,因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意见不合而产生误

66、解和对立情绪,弗伦奇一改和霞飞会晤时答应于月日完成作战准备的承诺,告诉盟军他要到月日才能准备就绪。朗雷扎克大失所望,得出英国人靠不住的结论。月日,德军克鲁格第集团军攻占布鲁塞尔,并南下向蒙斯方向挺进,此刻北上的英军也正向蒙斯接近,双方都互不摸底。月日,双方先头部队中的侦察骑兵发生遭遇战。克鲁格吃了一惊,他为没能及时吃掉热特河比军个师而懊丧不已,比军这个师已撤往安特卫普,克鲁格集团军南下时,比军可以拊其背。现在前面又突然冒出了英军,克鲁格要求继续向西,寻找敌人侧翼边缘,以便将对方“兜”进罗网,但他左翼第集团军司令比洛害怕两军之间会出现缺口,肘制他继续西进,便命令克鲁格直接向蒙斯进攻。早在月日,参

67、谋总部就命令克鲁格接受比洛的指挥。于是,怒气冲冲的克鲁格只好向英军正面发起强攻。月日,在英里长的战线上,弗伦奇指挥黑格的第军和多林的第军开始接仗,英军原以为当面之敌是个或个军,但实际上德军投入作战的有个军和个骑兵师,还有个后备役军,一个还差天路程,一个在防犯安特卫普的比军。克鲁格以第、第两个军集中进攻多林的英军第军,经一整天惨烈之战斗,双方均遭重大损失,英军炸毁了蒙斯河上的桥梁后,退守第二道防线。克鲁格在当天下午才意识自己犯了致命的错误,即没有将两翼第、第两个军投入战斗,他调整部署,命令进攻的两个军在正面牵制住英军,第、第军从两面包抄其后方,打一个歼灭战。弗伦奇原想第二天再战,但这时一个令人沮

68、丧的消息传来,法军朗雷扎克第集团军已后撤,撤退前也没通知英军,当晚弗伦奇又接到霞飞的电报,说各种证据表明英军面对的是德军个军加个骑兵师。于是,孤立无援的英军决定在夜幕掩护下后撤。黑格第一军不在德军攻击范围内,至今几乎一枪未发,很快撤了下来。多林因司令部位置设置有误,直到凌晨点才接到命令,这时德军已将另外两个军拉了上来,多林的第军不得不在一整天的炮击下开始撤退,遭受不小损失。蒙斯会战以英军后撤而结束,法、德两国的边境会战也随之结束。十一、英法联军向巴黎败退边境战役之后,法军左翼个集团军全线败退,右翼个集团军仍在洛林战线苦撑。德军右翼和中路的个集团军象一把横扫的镰刀,从比利时向法国割来。月日,德军

69、进入法境,为了不让英、法军队站稳脚跟,以便获得喘气机会而重组防线。克鲁格集团军和比洛集团军不顾部队的极度疲劳和后勤供给已近极限,连续强行军,对同样是疲惫不堪的英、法军队一路穷追不舍,迫使后者不断地返身进行艰苦而危险的后卫战。霞飞为阻止德军右翼向法国腹地的突进,于月日,发布第号通令,提出从洛林方向抽调部队组成一个新的第集团军,并将其部署在德军右翼的进军路上,正在退却的个集团军应尽力设法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由后卫部队进行短促而猛烈的反击,阻挡或者至少阻滞敌人前进,并做好重新展开攻势的准备。德军即将席卷巴黎的姿态使法国首都陷于一片惊慌中,政府内部在寻找替罪羊,有人责骂霞飞是个白痴、笨蛋。也有人扬言要

70、剥陆军部长梅希米的皮。最后梅希米和米歇尔被普恩加莱和维维尼尔解除了职务。由米勒兰接替梅希米的职务。月日,加利埃尼出任巴黎军事长官兼巴黎部队司令,他是在政府答应调拨个军给他的情况下任职的。是日,第集团军的核心部队,莫努里将军的“洛林军”从右翼原来掩护阿登、洛林进攻的位置向左翼运动,乘火车经巴黎到达了亚眠,并向前方开进。第集团军由第军和从第集团军抽出的第、第两个后备师以及巴黎方面的第六、第两个后备师编成,埃贝内任司令。为防止第集团军在展开部署前就被德军进军的洪流冲垮,霞飞于月日严令正在撤退的朗雷扎克第集团军立即掉转身来,向西北方向的圣康坦发动进攻,以便迟滞西进的德军。朗雷扎克先是拒绝,后在霞飞威逼

71、下不得不着手进攻。月日,霞飞亲临前线督战。由于名法军军官被俘,泄露了法军作战计划,法军向圣康坦的进攻被严阵以待的德军击退。德军比洛部乘机向第集团军右翼发动攻势。朗雷扎克再次显示出他的机智和敏捷,断然放弃进攻,重新集结兵力,重创比洛部于吉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由于左翼的英军和右翼的法军第集团军继续在撤退,朗雷扎克的两翼失去掩护,仍有被包围之虞,只好向后退却。英军自蒙斯后撤以来,其后卫一直被德军克鲁格部紧紧咬住,月日,黑格将军的第军在朗德雷西埃遭敌突袭,他因过分紧张而向远征军总部求援,弗伦奇受其影响特变得慌乱起来,下令黑格撤退方向由东南改向正南,造成同多林的第军分道扬镳。为摆脱纠缠,月日,英军多

72、林的第军被迫在勒卡多转身与德军进行了一场艰苦的后卫战,弗伦奇断定多林第军的复没已无法避免,惊慌失措地将自己的司令部撤往圣康坦,对黑格询问如何帮助激战中的多林部队的电报竟然不能给予任何指示,以致实力充足的黑格因“拿不定主意”而无法相助苦战中的第军,虽然已听到勒卡托方向密集的枪炮声。多林毅然转身迎战之举拯救了整个战线的左翼,并暂时摆脱了德军的纠缠。这时发生了一段插曲,月日,为从背后牵制德军向西南进军,个营的英军和千名比军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登陆,但因英、法军队后退太远,这一背后威胁已完全丧失意义。到月日,英军个营有重新上船回国。德军出乎意料的主攻方向和庞大兵力的压迫,再加法军第集团军撤退时,事先招呼

73、都不打,以及接二连三的败退和英军人的损失,使情绪易变的弗伦奇感到惊慌、愤怒、沮丧而被笼罩在末日将临的恐惧中,初来乍到的雄心大志和豪言大语早已烟消云散,他现在唯一的想法是尽快脱离与德军的接触,以保证英军不被消灭。他拒绝霞飞要他坚守阵地配合法军第集团军的反攻,当法军反攻时,弗伦奇继续后撤,以致在他左左翼的法军第集团军和右翼的法军第集团军侧翼暴露无遗,只好也跟着后撤。月日,方寸已乱的弗伦奇下令英军各部将所有军火弹药和非必需缁重统统扔掉,显然他不愿再战而只想逃命了。但实际上英军的士气和撤退状况远不象他的总司令想象的那样糟糕,大部分部队指挥官没有理睬这道命令。月日,弗伦奇又下令将英军主要基地撤到诺曼底半

74、岛南面的圣纳泽尔,此命令跟抛弃军火的命令在精神上同出一辙,他断定法国已一蹶不振,英军得尽快撤到海岸,登船回国。霞飞告诉他第、第集团军正在奉命坚守阵地,请求他不要继续后退使法军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缺口。弗伦奇在写给陆军大臣基钦纳的报告中竟歪曲事实,说法军是想自己撤退,让英军单独坚守阵地,所以自己才不得不如此。(直到战后弗里奇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仍这样写,使得他的同胞们不得不赠送给他一个词:“谎言”。)陆军大臣基钦纳并不赞成弗伦奇的做法,几次电文往来后,基钦纳于月日上午赶到法国巴黎,在英国大使馆里同弗伦奇会商,最后的结果是,英军继续部署在作战线上,与法军配合行动。十二、“他们把侧翼送上门来了”德军右翼在

75、一条左右杀开英里宽的地带,浩浩荡荡向巴黎方向进军。追杀在最前面的是克鲁格,他是施里芬计划中要去“袖拂海峡的右翼末梢”,同时也是“镰刀”上弯曲的刀尖部分,并将随进展的顺利,这一刀尖会越来越弯,越来越长,直到碰上靠近瑞士的法德边境“刀柄”而形成“圆圈”。月日,他的第集团军在右翼击退了法军第集团军的几支分队,在中路发现英军撤退时仓惶丢弃的大批弹药和缁重,他的左翼报告法军第集团军已被打得抱头鼠窜,克鲁格感到决定性的时刻已到来,他一方面决心不让对手获得丝毫喘息之机,另一方面,他又从法军第集团军的撤退方向判断,法军防线向西延伸的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远,因此就无需死板地按原计划从巴黎西面和西南进行迂回和大面积

76、扫荡,而在巴黎北面即可席卷法军,这样也可填补同比洛之间那个始终令人放心不下的缺口。当晚时分,比洛来电要求克鲁格采取内圈包抄行动,此建议正中后者下怀,克鲁格毅然作出了影响后来战争进程的错误决定,改变进军方向,当晚小毛奇电复批准,因为德军右翼的密度已低于进攻所需,如按原定计划从西面迂回,战线势必还得延长英里或更长些,而小毛奇本来就为战线上的几处缺口感到不安,所以认为克鲁格的建议会带来幸运。月日,德军第集团军从正南改向东南前进,以企席卷法军第集团军。这样,巴黎便不在施里芬原来的包围计划中了,德军“右翼末梢”也不能“袖拂海峡”,而是在巴黎东北面,从法军第集团军的正面擦过。克鲁格的先头部队已突破法军第集

77、团军与巴黎之间英军后撤留下的缺口,第集团军仍未摆脱被包围的危险,德军的包抄运动看来已无法遏制,。月日,霞飞发出第号通令,决心撤退到塞纳河对岸稳住战线,然后用一周时间调整部署,月日重新发动攻势。月日,负责巴黎防务的加利埃尼终于被授权指挥第集团军,第师和从凡尔登方向第集团军抽调的第军在以后天也乘火车到达巴黎。是日深夜,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波尔多。月日,法军侦察飞机报告克鲁格的部队从巴黎东北擦过,由西向东移动,当德军的转向行动在加利埃尼司令部作战地图上用彩色大头针显示出来时,他的参谋长克莱热里和吉罗东上校不禁喊道:“他们把侧翼送上门来了!”加利埃尼立刻看出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决定尽速对德军暴露的右

78、翼进行侧击,并说服霞飞停止向塞纳河后撤,立即在全线恢复攻势。显然这一战略行动取决于霞飞的同意和英国远征军的配合。此刻,霞飞也在忙着反攻的事,不过不是在考虑具体地点和时间,而是在撤换第集团军司令朗雷扎克,这位才华出众、极富远见,法军最优秀的将领几乎从战争一开始就一直同总司令在许多问题上磕嗑碰碰,使霞飞的指挥极不顺手,霞飞为保证部下贯彻其作战意志,终于下决心将其解职,任命原第军军长弗朗歇.德斯佩雷担任该集团军司令。月日拂晓,法军飞行员的报告进一步证实:克鲁格部队向东南方向的迂回已使他的殿后部队成为法军第集团军和英军国远征军的明显攻击目标,上午点,加利埃尼在未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命令莫里努将军立刻

79、做好部署,于当天下午出发,作为第集团军向东全面出击的先头部队。同时又将部署电告霞飞的总部,建议于月日在马恩河北岸进攻。现在霞飞要在原计划撤至塞纳河再反攻和抓住目前机会立即冒险与敌决一胜负之间进行选择。霞飞总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笼罩在一片紧张和兴奋中,霞飞走出屋子,在一棵垂柳下一动不动整整思考了大半个下午,终于定下决心,他向全军发布命令:“将巴黎守军设想的局部行动扩大到协约国军左翼的全面反攻。”月日,各协约国代表在战场节节败退的沮丧气氛下会聚伦敦,签署了“在这场战争过程中,不得单独媾和”的相互约束的条约。是日上午,霞飞得知弗伦奇的英国远征军拒绝参加反攻的消息后,感到震惊,他驱车英里于当天下午时赶到

80、英军司令部驻地,面对弗伦奇声色俱厉道:决定性的时刻已经到来,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为了拯救法国,最后一连的法军也要投入战斗,法国全体人民的生命、法国的国土、欧洲的未来,全靠这次进攻了,“我不能相信英军在此紧急关头会推卸它的责任对你们的不参加战斗,历史将作出严厉的审判。”最后,霞飞一拳砸在桌子上道:“元帅先生,英国的荣誉处在危机存亡之中!”弗伦奇元帅一直面红耳赤,心情激动地听着,最后被“英国的荣誉”刺激得泪流满面,终于答应与法军协作,参加反攻。十三、马恩河会战从月日起,小毛奇对克鲁格向内转后,侧翼暴露的情况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他给克鲁格下了一道通令,一方面批准向东南转进,另一方面要求克鲁格集团军列成

81、梯队,尾随第集团军之后,并掩护两军的侧翼。克鲁格根本不愿执行,这将使法军获得喘息的计划,他向部队下令继续向马恩河方向追击,并于明日渡过该河。克鲁格曾三次电告最高统帅部自己即将横渡马恩河的意图,由于通讯困难,这三份电报只直到第天才收到,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关键时刻与克鲁格第集团军失去联系整整两天,等发现克鲁格拒不执行先前给他的命令时,他的先头部队已经渡过了马恩河。此时德军统帅部发现,虽然十几天来,德军连续击败法军,但俘虏甚少,缴获的大炮数量也较小,小毛奇判断法军正在作有计划的撤退。接着他又接到情报法军两个军从洛林战线抽走,而开往巴黎方向的列车络绎不绝,这表明法军在向左翼增援,这也就意味着法军要向德军

82、右翼进攻早在月日,德军参谋总部就从克鲁格和比洛的部队中各抽去一个军,增援东普鲁士,因为俄国出人意料地提前发动了攻势,同时也以为法军已被击破,西线即将大获全胜。这样原定应在进攻中不断得到增强的德军右翼,非但没有得到计划中的个军,反而从攻击主力中抽去个军。小毛奇不从德军左翼抽兵,一来是被两面包围的前景所吸引,二来可能是迁就领兵的将领,因为他们是王储。月日,小毛奇打算从左翼抽调兵力支援右翼,但鲁普雷希特和冯.克拉夫特反对从左翼调走一兵一卒。恰好德皇视察鲁普雷希特的第集团军前线,对攻破南锡的法军防线深信不疑,也极力支持鲁普雷希特等人的意见。小毛奇既然无兵可调,只好决定右翼停止前进。当晚他草拟了一份命令

83、指出:法军已摆脱德军第、第集团军的包抄,部分已与巴黎守军会合,摩泽河战线上的法军正向西移动,很可能要在巴黎附近集中优势兵力,威胁德军右翼,因此第、第集团军必须停在原处,面对巴黎以抗击对方的任何进攻。这份命令反映了小毛奇在许多人沉浸于胜利在望的喜悦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他虽有遇事犹豫的缺陷,但毕竟不象后来指责他的人所说的那样,是个地道的庸才。如果不是加利埃尼反应迅速的话,这道命令尚能及时挽回危局。月日,渡过马恩河的克鲁格集团军继续全力向前推进,企图卷击法军侧翼,个军浩浩荡荡向大莫兰河挺进。他的部队疲惫不堪,士兵到达宿营地倒地就睡,强行军使重炮部队落在了后面。上午时,他接到小毛

84、奇电令,要他转身对付巴黎方向的威胁,克鲁格对此命令不屑一顾,仍全速前进。是夜,小毛奇派参谋总部情报处长亨奇上校从卢森堡驱车英里赶到前线,向克鲁格解释命令的原委,敦促第集团军务必撤到马恩河北岸。亨奇告诉克鲁格,左翼鲁普雷希特集团军在法国边境堡垒线上已陷于僵局,后者和其参谋人员大吃一惊。接着又有沮丧的消息传来:在马恩河北岸担任侧翼后卫的德军第后备军发来报告证实,法军已开始行动。这正是从巴黎向东进攻的莫努里的先头部队。强悍的克鲁格这次不得不屈服,决定于次日,即月日晨,开始后撤。就在亨奇警告克鲁格的同时,法军这边,霞飞回到总部走进作战室,对聚集在那里的军官们说:“先生们,让我们在马恩河战斗吧。”不过,

85、为了在万一失败时推托责任,霞飞在给总统和总理的电文中说:“由于加利埃尼过早地发动了进攻,我已下令停止退却,接着我也转入了进攻。”后来霞飞想贬低加利埃尼在此战中的作用,企图从作战记录里抹去某些事实时,白里安发现了这份电文,他出示给加利埃尼说:“这过早两字值千金。”马恩河会战实际上是在月日就已经打响,源于格罗劳指挥的德军第后备军对莫努里部法军先头部队的袭击,整个过程达天,从凡尔登到森里斯整条战线上战潮起伏,包括了无数小型战斗。月日上午,德军林辛根的第军奉命赶到提里普特,增援苦战中的第后备军,在小时内,这支极度疲劳的部队便同法军第集团军整个正面展开激战,这时莫努里手中已达万兵力,攻势凌厉,林辛根深感

86、危机,向克鲁格紧急求援,后者又调阿尔林的第军前往助战,于月日清晨到达战场,这天战况对德军越来越不利,巴黎方向的第集团军气势滂薄的攻势有席卷德军整个右翼的的模样,克鲁格不得不把第、第两个军调转身来全力对付来自巴黎方向的压力(月日黄昏,德军从战俘身上搜出霞飞的反攻命令,方知局势严峻)。月日这天,莫努里的第集团军情形也十分危机,当时有一个师的生力军赶到,在巴黎下了火车,距前线尚有英里,加利埃尼情急生智,紧急征用出租汽车辆,竟用两个来回便把一个整师送上火线,成为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汽车运输军队的先例。德军若想取胜,关键是豪森的第集团军需击退新成立的福煦第集团军,这样就可迂回法军第集团军右翼,迫使其

87、后撤,这样巴黎方向的法军第集团军就孤掌难鸣了,即便有英军相助,克鲁格也能应付裕如。但福煦还是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至月日,莫努里已将克鲁格整个集团军调转过来,被吸引在奥里奎河上,德斯佩雷指挥的法军第集团军也返身击退比洛的德军第集团军,迫其向东北退却。于是,克鲁格与比洛之间出现英里宽的缺口。弗伦奇的英国远征军个军乘隙而入。按富勒的说法,战争史上没有比这种时刻更需要速度了,但弗伦奇的精神状态跟不上从自己差点被全歼到可以全歼对手的时间和角色的快速转换。面对个师的德军警戒部队,他总觉得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巨大的埋伏圈。天内英军在这个缺口里小心探路,竟推进英里,从而成为后世笑柄。如果弗伦奇以一个真正的骑兵老将

88、的姿态,迅速插入,便可轻松地从背后将克鲁格集团军包围起来。小毛奇已为前线的局势感到万分焦虑,他又派亨奇视察前线个集团军,同时授予他代表最高统帅部发布命令的权力,月日,亨奇在第集团军司令部接到比洛已经撤退的电报,而且获悉英军已进入第、第两集团军之间的缺口,于是这位参谋总部的全权代表下令克鲁格全面撤退,从而避免了德军右翼的崩溃。然而,这同时也就宣告了德国人苦心孤旨的“施里芬计划”已彻底破产。具有戏剧性的是,当弗伦奇带着个军慢吞吞爬进克鲁格和比洛之间的缺口时,便创造了“马恩河奇迹”,而他自己却还莫名其妙。马恩河会战的意义在于:它使法国避免了军事上的全面崩溃,重新组织起一条新防线,从而稳住了西线,粉碎了德国先西后东,对法国、俄国实行各个击破的“施里芬计划”,使德国陷入它所竭力想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因此它意义重大,可看作是战争史上的因此决定性会战。此战法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从开战到马恩河会战结束为止,法军多万部队有万人死伤和被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