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783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积累(37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_。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_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_。李白的歌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震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_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淋漓尽致 变化莫测无

2、与伦比行云流水B.酣畅淋漓 波诡云谲无与伦比跌宕起伏C.淋漓尽致 变化莫测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D.酣畅淋漓 波诡云谲美不胜收跌宕起伏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本质上是一个“个人媒体”,它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B中国队年轻运动员敢打敢拼、不怯场的精神弥足珍贵,这让主教练对新奥运周期的备战充满信心和期待。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 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3.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验忽魂悸以魄动:悸:猛然惊醒的样子B.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C圣益圣,愚益愚 愚:愚昧 官盛则近谀谀:谄媚奉承D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回转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或师焉则耻师焉圣益圣吾从而师之非能水也小学而大遗A/B/C/D/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读之不知A不拘于时,学于余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何陋之有 D. 蚓无爪牙之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

4、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D燕秦所以不相欺

5、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B.杜甫杜工部集以官爵命名,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以谥号命名,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以帝王年号命名。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另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统称。D.“中岳”,指恒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刚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6、”描写一片曙色,又以“_,_”两句写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给人以时空变幻之感。(3)杜甫登高中“_,_”两句,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4)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三)课内文言文翻译(8分)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

7、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他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

8、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可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是“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意境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概念。材料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9、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而研究得十分深透。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论述得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们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诗句表面上都是写景,实际上都是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10、。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当你可以了解到诗人写诗时的险恶处境,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历史的和现实的、宇宙的和人生的因素随着诗人情感弥漫了整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都成了有形的图画,这就叫做“情中见景” 。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自己激动过分而失态了

11、。于是漫卷诗书欢喜若狂,实际上又失态了。但诗人于狂欢之中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已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文学理论教程:意境的形成及界定有删改。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概念,刘勰、钟嵘、王昌龄、诗僧皎然、刘禹锡、司空图等人的不断拓展和生发,使意境论确立了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B王昌龄在诗格中直接使用了古典文论中“意境”这个概念,标志着文学意境论的全面形成。C意境创造就是把情景结合起来的艺术。古人在情景交融这方面研究十分深透,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D意境的概念由于历经千

12、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境论在古代逐渐成了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古代的学者文人都对它作补充、发挥,其中王国维是集大成者。B司空图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和“景”指诗歌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物象和景象,后一个“象”和“景”则是指由此引发的读者多方面联想所营造出的新的意象和意境,新的审美想象空间。C情景交融的类型有三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用这三种意境创造方式都可以写出上乘的作品。D南宋范晞文和清人王夫子的论述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

13、做到“景中生情,情中含景”。12根据下列各首诗词内容判断,属于“景中藏情式”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B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C陆游的示儿D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不健全的腿萧红“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二里半又去问青山。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

14、心里结成冰。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哇叫。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

15、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这都是你拾的麦穗吗?”祖母把笑脸转换成哀伤的脸,她想:“孩子还不能认识麦穗,难为了孩子!”五月节,虽然是夏天,却像吹起秋风来。二里半熄了灯,雄壮着从屋檐出现,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这是二里半临行的前夜。老羊呜叫着回来,胡子间挂了野草,在栏棚处擦得栅栏响。二里半

16、手中的刀,举得比头还高,他朝向栏杆走去。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清早他像对羊说话,在羊棚喃喃了一阵,关好羊栏,羊在栏中吃草。五月节,晴明的蓝空。老赵三看这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快!去年的五月节,清清明明似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李青山的身子经过他,他扮成“小工”模样,赤足卷起裤口,他说给赵三:“我走了!城里有人候着,我就要去”青山没提到五月节。二里半远远跛脚奔来,他青色马一样的脸孔,好像带着笑容。他说:“

17、你在这里坐着,我看你快要朽在这根木头上,”二里半回头看时,被关在栏中的老羊,居然随在身后,立刻他的脸更拖长起来:“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他快走,跟上前面李青山去。身后老羊不住哀叫,羊的胡子慢慢在摆动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遥。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注: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共十七章。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

18、初期东北地区沦陷后,广大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本文选自生死场第十七章,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描写的是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乡村的生活情景,这里的人们愚昧、麻木,这里闭塞、荒蛮,人们没有文化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绰号或代名词。如:二里半、老赵三、麻面婆、王婆、罗圈腿、李二婶等。B文中几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如二里半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的乡村景物,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C文中画线部分描绘了一幅凄凉死寂、毫无生机的农村图景,也暗示了当时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环境,情与景交

19、融。D小说中老祖母领着孩子们拣麦穗的画面令人动容,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麦穗,捡了一筐蒿草,这个小插曲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14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写道:“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结合这句话分析二里半这个人物形象。(6分)15. 小说以二里半与山羊诀别作结束,小说自始至终也没有说明过山羊究竟给二里半带去了哪些现实利益,那么二里半养的山羊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四诗歌鉴赏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20、】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来自诗经“七月流火”,指天气开始变凉。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这里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出”和“渡”,化动为静,突出变化之迅烈。C在颔联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具有突出强调意义的作用,巧妙照标题。D尾联中的“悠悠”本是忧郁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用水为喻,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17前人评价“健举之

21、至,行气如虹”,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五、写作(3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要三千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课文劝学,你有怎样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安

22、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答案一、基础积累(37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_。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_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_。李白的歌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震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_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淋漓尽致 变化莫测无与

23、伦比行云流水B.酣畅淋漓 波诡云谲无与伦比跌宕起伏C.淋漓尽致 变化莫测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D.酣畅淋漓 波诡云谲美不胜收跌宕起伏1c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的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变化莫测:变化很多,难以预料。波诡云谲: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千姿万态,不可捉摸。形容事物的变幻莫测,常贬义。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美玉无瑕:比喻人或者事物完美无缺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2.下列各句中

2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本质上是一个“个人媒体”,它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B中国队年轻运动员敢打敢拼、不怯场的精神弥足珍贵,这让主教练对新奥运周期的备战充满信心和期待。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 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2 B (A“提升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3.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

25、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验忽魂悸以魄动:悸:猛然惊醒的样子B.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C圣益圣,愚益愚 愚:愚昧 官盛则近谀谀:谄媚奉承D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回转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C (A悸:因惊惧而心跳。B暂:忽然,一下子。D.转:更加,越发)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或师焉则耻师焉圣益圣吾从而师之非能水也小学而大遗A/B/C/D/4D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师”,意动用法,把当做老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

26、一个“圣”,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读之不知A不拘于时,学于余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何陋之有 D. 蚓无爪牙之利5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6.下列对

27、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6【答案】D【解析】句意: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故”是原

28、因,“无异故”动宾结构;其前后需断开;“燕太子”作“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B.杜甫杜工部集以官爵命名,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以谥号命名,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以帝王年号命名。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另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统称。D.“中岳”,指恒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7 D中岳是嵩山。(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梦游天姥

29、吟留别一诗中,诗人刚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描写一片曙色,又以“_,_”两句写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给人以时空变幻之感。(3)杜甫登高中“_,_”两句,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4)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8.(1)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三)课内文言文翻译(8分)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9(1)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30、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他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

31、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可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

32、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是“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意境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概念。材料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而研究得十分深透。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论述得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33、。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们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诗句表面上都是写景,实际上都是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当你可以了解到诗人写诗时的险恶处境,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历史的和现实的、宇宙的和人生的因素随着诗人情感弥漫了整个空间,在这个空间

34、里,一切都成了有形的图画,这就叫做“情中见景” 。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自己激动过分而失态了。于是漫卷诗书欢喜若狂,实际上又失态了。但诗人于狂欢之中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已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文学理论教程:意境的形成及界定有删改。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35、“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概念,刘勰、钟嵘、王昌龄、诗僧皎然、刘禹锡、司空图等人的不断拓展和生发,使意境论确立了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B王昌龄在诗格中直接使用了古典文论中“意境”这个概念,标志着文学意境论的全面形成。C意境创造就是把情景结合起来的艺术。古人在情景交融这方面研究十分深透,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D意境的概念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10CA.“拓展和生发”错误,原文说“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文学意境论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只是“已见端倪”,而不是“拓展和生发”。B“王昌龄在诗格中

36、直接使用了这个概念,标志着文学意境论的全面形成”错误,原文说“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由此可知,王昌龄直接使用的概念并不是我国古典文论中提到的“意境”概念,也不能标志着文学意境论的全面形成,选项与原文表意不符。D.“意境的概念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错误,原文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所以“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不是“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的全部原因。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境论在古代逐渐成了诗学、画论、书

37、论的中心范畴,古代的学者文人都对它作补充、发挥,其中王国维是集大成者。B司空图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和“景”指诗歌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物象和景象,后一个“象”和“景”则是指由此引发的读者多方面联想所营造出的新的意象和意境,新的审美想象空间。C情景交融的类型有三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用这三种意境创造方式都可以写出上乘的作品。D南宋范晞文和清人王夫子的论述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做到“景中生情,情中含景”。11 AA.“历代”不等于“古代”,“都对它作补充、发挥”错误。12根据下列各首诗词内容判断,属于“景中藏情式”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

38、的沁园春长沙B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C陆游的示儿D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2 BA.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属于情景并茂式。C陆游的示儿,属于情中见景式。D.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情景并茂式。故选B。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不健全的腿萧红“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二里半又去问青山。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

39、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哇叫。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

40、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这都是你拾的麦穗吗?”祖母把笑脸转换成哀伤的脸,她想:“孩子还不能认识麦穗,难为了孩子!”五月节,虽然是夏天,却像吹起秋风来。二里半熄了灯,雄壮着从屋檐出现,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

41、杨树下,他也搜遍。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这是二里半临行的前夜。老羊呜叫着回来,胡子间挂了野草,在栏棚处擦得栅栏响。二里半手中的刀,举得比头还高,他朝向栏杆走去。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清早他像对羊说话,在羊棚喃喃了一阵,关好羊栏,羊在栏中吃草。五月节,晴明的蓝空。老赵三看这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快!去年的五月节,清清明明似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李青山的身子经过他,他扮成“小工”模样

42、,赤足卷起裤口,他说给赵三:“我走了!城里有人候着,我就要去”青山没提到五月节。二里半远远跛脚奔来,他青色马一样的脸孔,好像带着笑容。他说:“你在这里坐着,我看你快要朽在这根木头上,”二里半回头看时,被关在栏中的老羊,居然随在身后,立刻他的脸更拖长起来:“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他快走,跟上前面李青山去。身后老羊不住哀叫,羊的胡子慢慢在摆动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遥。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注: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

43、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共十七章。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沦陷后,广大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本文选自生死场第十七章,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描写的是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乡村的生活情景,这里的人们愚昧、麻木,这里闭塞、荒蛮,人们没有文化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绰号或代名词。如:二里半、老赵三、麻面婆、王婆、罗圈腿、李二婶等。B文中几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如二里半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的乡村景物,烘托了

44、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C文中画线部分描绘了一幅凄凉死寂、毫无生机的农村图景,也暗示了当时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环境,情与景交融。D小说中老祖母领着孩子们拣麦穗的画面令人动容,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麦穗,捡了一筐蒿草,这个小插曲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13B。“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错误,原文写二里半“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感到满意”“并不引起他的悲哀”“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从这些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二里半在李青山家吃完饭回去时的心情并不惨淡、苦痛,而是怀有希望,比较振奋。14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写道:“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

45、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结合这句话分析二里半这个人物形象。(6分) 愚昧无知、思想觉悟不高。二里半是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下的农民之一。(他们的心灵世界被黑暗的社会现实折磨,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成为一具动物般没有精神内质的空壳)。二里半的心里只有山羊。(家破人亡的时候,他并不在乎亡国对他的影响),只要山羊还在,他就是满足的。 性格怯懦软弱。(二里半家中亲人除了他自己全都死了的时候,他终于想和李青山离开这伤心地去参加“人民解放军”),李青山为了之前的事笑话他连杀羊的胆量都没有。二里半为着向李青山证明,也为了斩去最后一点牵绊,准备杀死羊。但最终也没下手,他抚摸着

46、羊头,内心翻腾,愧疚无比。 重情义。离家走上抗日战场前,一遍遍地抚摸着老山羊,与家园故土难割舍,而这正成为他走上保家卫国战场的心理契机。 觉醒和抗争 。二里半在失去家乡后终于觉醒,和老山羊告别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虽然不知道二里半结局如何,也不知道他是否会回到家乡,但起码在这个懦弱的男人心中产生了反抗的念头,也让人在最后看到了一丝希望。(答对三点即可)15. 小说以二里半与山羊诀别作结束,小说自始至终也没有说明过山羊究竟给二里半带去了哪些现实利益,那么二里半养的山羊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15人物角度:衬托人物形象,二里半临行前夜试图杀羊时的愧疚和痛苦,临走前把山羊托付给赵老

47、三时的不舍和坚定,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出一个仁慈善良,走投无路最终奋起反抗的农民形象。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小说情节结构表现为二里半被嘲笑不敢杀羊,试图杀羊,杀羊失败,托付山羊。山羊作为小说的主体物象,贯串全文,使小说首尾呼应,文脉更加清晰。主题角度:深化小说主题,深爱山羊的二里半最终选择将羊托付给赵三,毅然投身抗日队伍,反映当时的底层民众在贫苦无告的生活状态中苏醒的民族大义与抗争精神。四诗歌鉴赏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之邀,同来太原,意欲

48、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来自诗经“七月流火”,指天气开始变凉。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这里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出”和“渡”,化动为静,突出变化之迅烈。C在颔联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具有突出强调意义的作用,巧妙照标题。D尾联中的“悠悠”本是忧郁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用水为喻,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17前人评价“健举之至,行气如虹”,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49、。(6分)16 B化静为动。17 心绪不高:本诗只选用了落花、霜、云这两个意象,意象简单,而且本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花草凋零,色彩黯淡。“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可知,作者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格调自高:措辞设喻之新奇巧妙。以水喻情,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诗风雄健:诗中描绘了边塞雄奇壮大的景象,借助丰富的想象写出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李白的边塞诗基调健康向上,笔力雄健。五、写作(3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要三千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课文劝学,你有怎样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