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8328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县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60分, 每题1.5分)1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 A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C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D加强对外开疆拓土2先秦时期的铜矿等矿藏被发现和确认以后,会被视为王室拥有的财产,不容他人染指。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王室奢靡生活的需要 B诸侯割据纷争的乱局 C土地制度的制约 D法律规定的严苛3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等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此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被

2、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这一现象说明( ) 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 B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 C汉武帝放弃道家黄老学说 D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4孝经所用的文字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5曹魏时期,选官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C打破了门第观念 D改变了乡里

3、选的选官方式 6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绸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的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7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在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 ) 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C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放松了对地方控制8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

4、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D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9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被束之高阁。这反映了( ) A重政治轻科技观念不利于科技发展 B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经济C传统科技轻视科技理论探讨 D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 10程颢提出“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5、( ) A倡导格物致知 B提出知行合一C奠定心学基础 D主张经世致用11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为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C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12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时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方告结束。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 B 外部因素始终影响着政局的分与合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D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

6、外轻局面1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应了清朝前期( ) A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B文化控制趋于严密C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D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14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5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项目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县府、直隶州/ 州府、

7、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B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性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D上层趋稳、下层剧变是古代地方行政改革的特征16总理衙门设立之时,奕提出“各国公使驻京后,往来接晤,及一切奏咨事件,无公所以为汇总之地,不足以示羁縻”;同时在官吏设置以及经费等方面格外裁减,以显示高低轻重差别。由此可见,总理衙门的设置( ) A便利了政府对外处理事务 B受到了夷夏观念的影响C促进了外交的近代化 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17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一带(右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

8、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 A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 B文化差异是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18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19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9、”。由此可知( ) A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化 20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核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下、最下5等,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之名,再被分配、担任相应的官职。这( ) A表明改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B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 D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 2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认为: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10、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推翻了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独立 22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 A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23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B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C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D意识到

11、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24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文件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党的这一决议( ) A促进了革命形式的迅速发展 B是共产党独立自主决策的体现C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 D说明了党以农民运动为中心25阅读下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1875年法国宪法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门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

12、理和部长)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都确立了共和政体 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各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A B C D261937年国民政府指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拟请依法将陈独秀原处刑期,减为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已入狱三年的陈独秀因此获释。这件事( )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C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271938年初,国民政府恢复政治部并下设三个厅,其中第三厅的主要工作是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入侵。同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救国

13、纲领,纲领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员。这表明( ) A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B国民党意图实行全面抗战C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一致 2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阐明,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 A遵循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运行规律 B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9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

14、苏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为打败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 B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C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D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3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 B主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 D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31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七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

15、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D国家政体的变化32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33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 “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 “鸟”即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 ) A建立社会

16、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C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D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34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B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 C蕴含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 D表现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351985年,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照市场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这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自己生产的产品则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或出售( ) A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17、 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C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废止 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36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 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D夸大了个人作用 37苏格拉底认识到当今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 “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的是( )

18、 A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 B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 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38有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的投票就是法律”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法律中所发生的革命了;它使罗马从神的法律中解放出来,法律成了一项人类的工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其中“人民”指罗马帝国的自由民 B罗马法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罗马法对宗教改革起到直接作用 D成文法一经产生便不可更改 39民主制时期的雅典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界有界限”。怀疑精神成为日益风行的时尚。谁都在城邦生活的正义秩序问题上有发言权,但却不比别人更有见地。这种时尚的形成( ) A反映了雅典人对自由的

19、渴望 B折射出雅典人理智的不成熟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影响力度 D说明了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40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前,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审理。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察机构 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二、材料题41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流动,揭示出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向。阅读材料

20、,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社会流动具有适度封闭性特点,它既严格限制垂直流动在任何阶级、阶层间自由发生,又保证一定范围内的上升性流动。在“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的等级观念的作用下,平民做出向士绅阶层流动的努力。20世纪初,随着晚清末年社会的剧变,结构性社会流动加剧,传统的身份等级结构向近代职业功能结构转向,导致士绅阶层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动。士绅阶层大规模流向其他阶层,而自身却丧失了引流的力量;由于“功名”身份的失落,士绅与其他阶层的社会对流情况也不复存在,最终促使整个士绅阶层开始走向消亡。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清(上)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

21、不断产生。“新社会阶层”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被媒体冠以“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的“新社会群体”也不断涌现。2016年,全国新社会阶层与群体有5000多万人,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增强。据李培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变化:晚清末年以前是上升性流动,主要是通过参加科举由平民向士绅阶层流动。2分 清朝末年以后是结构性流动,传统身份结构向近代职业功能转向,士

22、绅流向其他社会阶层。2分原因:科举制的废除;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反清革命运动的发展;清末新政的影响。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涌现的时代背景,说明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的影响。(6分)背景: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思想观念的解放。2分 国际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联系日益加强,2分影响: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流动更加自由、开放、包容;社会治理更加多元、有效。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

23、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调配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方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力。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孟彬等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

24、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变化原因。(6分)政策变化: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2分原因: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统一分配能保障各地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需要大量人才;调整分配政策,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多元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更需要效率和社会公平并重。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8分)改革开放前面对经济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统一分配政策有利于集中人才建设国家重点项目或行业,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2分;就业机会公平;有利于巩固新政权2分改革开

25、放后,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就业政策变化满足了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2分;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就业政策,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繁荣。2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 在1950年婚姻法实施之前,由于旧式婚姻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导致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所占的比例很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施行,在借鉴苏联、朝鲜、德意

26、志民主共和国等国婚姻制度,批判地吸收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亲属编、继承编等相关内容,并总结解放区20年来改革婚姻家庭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为保障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婚姻法,并利用报刊、广播、壁报、冬学、民校和文艺活动等方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1955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婚姻登记办法,从婚姻缔结形式方面对新式婚姻制度在全国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前提。(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特征。(6分)特征:借鉴先进经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强调男女平等;注意宣传动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意义:有利于革除封建陋习,促进男女平等;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