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茉莉花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977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茉莉花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茉莉花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茉莉花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茉莉花教学反思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是三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茉莉花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妈妈养茉莉花的一段经历。作者不仅将茉莉花的变化描写的非常具体,还写出了随着木莉花的成长,“我”不断变化的心情。在教学中,我突出了重点段落的学习,让学生读读句子,找找描写茉莉花成长和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全文以茉莉花的生长为主线,介绍

2、了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情形。而始终伴随左右的,是小作者对待茉莉花的不同态度。通过前后的对比,折射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因此,全文的行文线索,其实由两条线交织而成。对开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易于接受的,是茉莉花的生长变化。而对于由此引发的作者态度的变化,却需要教师在引导下学习。因此,本文的情感目标,即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位,在教学设计时,我有如下几点想法:首先,在导入部分,注重调节学生对茉莉花情感上的关注度,让学生说说他心目中的茉莉花。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围绕茉莉花发表不同的观点,既是生活体验的

3、流露,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为下文的学习预设了情感基调。其次,在研读课文时,依托重点句,逐步引导学生加强对情感的体验。只有在充分了解茉莉花坚持绽放的过程下,学生才有情可抒。所以,在设计体验小作者的情感时,每一处都依托直接描写茉莉花外形的语句进行。比如,在2、3小节的教学设计中,从茉莉花的外形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教师可利用感悟式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手法,将小作者前后对待茉莉花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这使得学生开始对此进行个体情感上的判别,在内心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此时,再借助于朗读的表现力,学生才能将各自情绪体验的过程较充分地表达出来,实现对情感上的把握,也形成了他们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在此基础上

4、,通过讨论,学生达成了共识,了解到蕴藏在文本后的情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最后,在设计拓展练习时,让学生读读叶圣陶的牵牛花,想想作者是从什么方面来介绍牵牛花的?实现课内所学的课外迁移。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教学茉莉花有感茉莉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清新脱俗的茉莉花形象。对于这类文章,如果拘泥于细小的评词评句,必然会造成整篇

5、文章的支离破碎。因而,教学时,我便有了如下的尝试:一、突出重点教学伊始,在激发兴趣之后,我便直奔主题,让学生重点关注作者描写茉莉花花开情景的句子。结合媒体与实物的演示,理解“绽开”、“浓郁”等词语后,进而了解茉莉花的主要特点:白与香。随后,紧抓心情变化中的“惊喜”,联系上下文,明白作者对茉莉花逐步了解的过程,从而节省时空,让学生自我感悟。二、读中有悟重视朗读和感悟的结合,可以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更富实效。于是,我在课堂中,除了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外,还特别注重要求明确,分层递进。如在学习第四小节的重点部分时,学生接力朗读,初步感知茉莉花后,再次默读,静心感受茉莉花的特点,并进一步巩固圈划的习惯。接着,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再次体会茉莉花的特点,降低学生自我感悟的难度。最后,各种形式的自由练读,让学生充分地在朗读中传情达意。齐读则将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另外,我还创设了世博会到来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转换、丰富课文内容,围绕茉莉花写一句话,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增加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有一个学生就引用了歌词中的那句:“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于是,我适时播放这支熟悉的曲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声充溢了整个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