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719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课 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2.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而没有太尉。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C.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3.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

2、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A.汉设立中朝B.唐设节度使C.宋设枢密院D.元设中书省4.唐代前期,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的人常为“中书舍人”,额员有七、八人之多;中书舍人的官位并不高,但他们却有拟撰诏敕之权。这种制度设计()A.使决策具有民主性B.抑制相权,加强皇权C.内部强调分化事权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5.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B.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C.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

3、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杜绝三省专权,加强皇权B.促进决策的准确性C.政务公开,相互监督D.发挥民主制作用7.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刺史B.三司使、刺史C.监御史、枢密使D.御史大夫、节度使8.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明确官员的职责B.减少吏治腐败发生C.防止官员权力膨胀D.提高中央行政效率9.东汉实行察举制

4、,“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 B. 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10.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11.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

5、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能够缓和民族矛盾C.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有利于选拔人才12.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C.冲破门第,品德唯上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6、”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次是监察机构

7、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唐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彰显御史台官员监察职能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震慑朝廷百官,行使监察的权利,赋予了御史官特别的地位。贞观初年,御史一职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升迁至宰相要职的阶梯之一。 谏官便是专职针对皇帝进行监督的监家机构。只是谏官的监察手段是以劝谏的方式来对皇帝进行变相的监督,谏官主要通过言谏的方式来规劝皇帝,来保证皇帝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或者做出重要的政治决定时,能移做出正确的选择。 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执掌封驳之事。

8、封驳官是唐代监察制度中对皇权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机构,与谏官共同组成了对皇帝的监督机构,封驳主要是通过对皇帝的最终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审查,选择执行或者驳回皇帝的诏令,以此来对国家的重要决定进行监督审核的监察机构。也可以说是唐代监察机关的最后一道监察防线 摘编自马骏唐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套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度、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考

9、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1.据材料概括唐代对中央权力监督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中国对中央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C项错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秦朝皇位继承依然实行世袭制,政权依然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家天下在管理上不再是分封制,而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由材料“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10、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权由皇帝亲自掌握,这是出于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故A项正确;丞相负责的是行政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内容与当时国家政局太平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太尉并不是后人杜撰,秦朝存在这个官职,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宰相军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故C项正确;A项属于分割宰相行政权,排除;B项属于地方制度,排除;元朝中书省设立加强了丞相的权力,故D项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人员多、职位不高、权力大,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正确;

11、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专制,A错误;材料反映分散相权,而不是分化事权,C错误;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制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拥有不同的权力,分工合作,彼此制衡,故C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三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制是专制统治的产物,与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B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是中央的监察官员,刺史是汉代地方监察官员,A选项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宋朝设立的分割宰

12、相财权的官员,B选项错误。枢密使是宋朝管理全国军务的官员,C选项错误。节度使是唐朝地方行政官员,D选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C 9答案及解析:答案: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前的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而现在九品中正制下的中正官由中央官员兼任,可见中央加强了对官员选拔的控制力度,体现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意在强调

13、科举制是有利于选拔人才的,故选D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和竞争性,能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政治统治基础;材料是对科举制的肯定性评价,故选B项。A,D两项没有体现出科举制“公平、竞争”的积极方面;C项中“品德唯上”是察举制的特点,不符合科举制的特点,故排除。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制度:世官制;标准:血缘。2.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为西汉强盛选拔了人才。3.影响:积极: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4、;用考试的方式、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选官,相对公平公正。消极:有束缚知识分子创造性的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主要措施: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制订相关的监察法律,使监察活动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其他回答如史官秉笔直书的史官制度、罪己诏制度等亦可。)2.突出特点:建立了专门权力监督机构,监察机构权力日益重要,地位日益上升;制定了相关监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与行政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1.唐代对中央权力监督的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谏官便是专职针对皇帝进行监督的监家机构”“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执掌封驳之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古代中国对中央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赋予了御史官特别的地位”“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清时期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