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638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就有了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

2、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

3、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之间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有删改)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

4、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了尊体之说。B北宋词坛有人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C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这种做法。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C项,“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说法错误,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故选C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5、是(3分)()A第一段由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起笔,转而引入文章的中心话题,即北宋词坛的尊体说。B第二、三段主要论述苏轼尊体,先述说苏轼对词风的改革,再着重分析他创作上有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C第四段重点论述李清照尊体,比较了李、苏观点和做法的不同之处,指出李清照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思想。D文章先指出尊体说的展开大致有两个层面,接着依次从两个层面分析,最后指明两个层面的关系及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指出李清照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思想”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故选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以诗为词”,对传

6、统词风进行了改革,这在当时堪称非常另类的表现。B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C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即音乐性。D苏、李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错,文章没有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的内容,原文第四段“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中不被多数人接受的是偏离词的音乐传统的创作。故选D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

8、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

9、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

10、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

11、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4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

12、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A项,“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于文无据,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只是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

13、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C项,错在“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原文第三段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她的治学并不是“独一无二”的。6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答: 答案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

14、研究上有所创新。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重心,然后锁定区域,筛选答案并进行概括。本题信息区间在第36段,分析叶嘉莹在诗词研究方面的贡献,要根据文章内容筛选出传主为此所做的努力和相关事迹。如文章第3段讲述了叶嘉莹对古典诗词研究有所创新,即将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中;第4段讲述其奔波于大洋两岸教书的过程,并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用来培

15、养人才;第5段讲述其为继承推广古典诗词所做的两件大事;第6段讲述其保留至今的学术成果,她的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根据以上整理,分条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

16、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

17、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

18、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超越时空的孤独是李清照绕不过去的人生境遇。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

19、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

20、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声声慢特别是开头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文章以此相关内容开篇,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文章用相当的篇

21、幅叙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和张汝舟的反目形成对比,突出张汝舟人品的败坏和李清照婚姻的不幸。C从文本提供的背景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中“愁”是指对国运维艰、丈夫病故、金石文物散失、孤独一身、漂泊流离的悲愁,“载不动”突出了愁在其心中的分量。D李清照自视才高,然小女孩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对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是因为她点出了李清照悲剧的根源,击中了其人生的痛处。答案C解析A项,“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分析欠妥,第二段的叙述基调是轻快的;B项,“为了与后文和张汝舟的反目形成对比,突出张汝舟人品的败坏”分析错误,应是为了突出李清照第二次婚姻的不幸,以及这不

22、幸对她心灵的影响;D项,“李清照自视才高”于文无据,“因为她点出了李清照悲剧的根源”分析错误,李清照悲剧的根源不是小女孩的话。8文章题为“乱世中的美神”,请结合文本,说说李清照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答案灵秀的气质和如花的外貌之美;卓越的艺术才华之美;独立不迁的人格之美;忧国忧民的情操之美。(意思对,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概括的能力。注意抓住文中“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等关键语句,然后再去概括总结。一是她本身的美貌;二是她所创作诗词金石录的艺术美;三是她宁肯坐牢,也要告发丈夫欺君之罪的独立人格美;四是她对国家的真情美。9有人评价李清照

23、说“她是那个时代了不起的女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答案在“才藻非女子事也”观念占主流的年代,李清照不拘于世俗,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她坚守独立的人格理想,宁肯坐牢,也要告发丈夫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山河破碎,身为女子,她却拥有男儿般的气度和胸怀,心忧国运,情系天下。在一个封建意识极强的时代,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乱世中尽管遭遇各种不幸,但能够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拥有心系天下的气度和胸怀,李清照确实展现出了一个伟大女性独特的人格魅力,确实是那个时代了不起的女性。解析李清照之所以能成为那个时代“了不起的女性”,不仅表现在才学上,更重要的是她坚守独立的人

24、格和心系天下的气度胸怀。后两点容易被忽视,探究时要结合文本全面理解与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

25、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

26、勘谢枋得过弃疾冢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圈出句子中

27、的名词和代词,如“议者”“御前金字牌”“弃疾”“之”“飞虎营栅”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降”是动词,如把“降”放在前一句中,“御前金字牌”中就没有谓语动词,“御前金字牌”是“降”的宾语,排除B项。“议者以聚敛”中没有谓语动词,“以”意思是“把”,介词,“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闻”是动词,即“上报朝廷”或“让朝廷知道”,故“闻”应放在前一句中,排除D项。“之”是“藏”的宾语,句意已经表达完整,故应在“之”后断开,排除A项。选C项。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

28、送的文件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B“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应是以面朝南为准,古人坐北朝南为尊位,江左,长江以东;江右,长江以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克服重重阻力,建成了飞虎营栅,然后向皇帝上书陈述

29、事情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这体现了辛弃疾的智慧与谋略。B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在筹建过程中体现了他的行事风格与雄才大略。C虽然部属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所住的僧舍时,听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之声,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辛弃疾的愤激不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D项,“谢枋得经过辛弃疾所住的僧舍时”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说的是“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冢旁僧舍”,可见并非路过“辛弃疾所住的僧舍”,而是他的坟墓旁的僧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0、语。(10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译文: (2)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5分)译文: 答案(1)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干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2)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依赖这些粮食得以度过饥荒。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数”,多次;“沮”,通“阻”,阻止,阻挠;“卒”,终究,最终;“夺”,改变。(2)“连”,接连,连

31、续;“樯”,船只;“直”,通“值”,价格;“自”,自行;“济”,度过。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的历城人。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皇上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论南北形势和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且直露。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充满正气、谋略过人的辛弃疾。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五万铜钱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马。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干得更

32、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要担忧。”他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两天就备齐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

33、好的。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依赖这些粮食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的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后来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擅长作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上。咸淳年间,

34、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鸣发其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声音一直不停,谢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文章写成声音才停下。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

35、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花丛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B上阕“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表明不止一次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C下阕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D“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答案A解析A项,“风雨之多,花丛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错误,通过“又过了”“算年年”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无奈,“空相忆”“闲愁极”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

36、思念之情,并不只是受到风雨的影响。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惋惜,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3分)上阕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含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下阕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3分)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关键词等。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词人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

37、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含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道:“,。”(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两句写滔滔江流。(3)醉花阴下阕写重阳节赏菊饮酒的情景。词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才强打精神“,”,以香菊表意,暗写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答案(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

38、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于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与文学作品和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唱叹“曲高和寡”。()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能力。反之,文

39、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渐行渐远,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苦心经营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上。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B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D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

40、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A项,主语残缺,且“赢得”与“关注度”搭配不当。C项,“文学”与“黑色幽默”主宾搭配不当。D项,“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主宾搭配不当。故选B项。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B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C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D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复

41、位的能力。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故排除A项。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此处的主语应该为“文学奖”,且应放于句首。借助句后破折号的作用来看,此破折号的作用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C、D两项。故选B。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

42、然也如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的能力。A项,该项与原文破折号的用法都是对破折号前面文字的解释说明。B项,突出语意转折。C项,引出总括性的说明。D项,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表示两个破折号中间的文字是插说的话。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愿我们活

43、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答: 答案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心境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解析通观整个文段,谈论的是应该像苏轼那样面对人生的风雨。第空,后文讲的都是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再结合前文的“人有悲欢离合”,可知填入此处的是对这两句的归纳总结,故应填“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之类的总起句。第空,由前文“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及后文意思可知应与前文构成辩证分析,强调了心境的重要,可填“心境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第空,要紧承前文的比喻“撑起了一把伞”,再由“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可知,应填“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一类的句子。21请在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人,先

44、写出你对他(她)所作评价的比喻物,然后引用其一句名言作佐证。(5分)例如:陆游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名人:屈原司马迁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鲁迅柳永比喻物: 名言: 答案(示例一)司马迁: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示例二)李清照:海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示例三)鲁迅: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解析做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比喻物要切合人物身份;二是名言必须是所选名人的一句话,且符合名人的特点。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5、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这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了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也不是

46、泛泛而谈的英雄。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应侧重“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一观点,否则将会出现负能量的文章。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

47、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佳作展台时代呼唤“年份英雄”岁月流金。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着“年份”的终极奥义。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向着“苦干实干吃上饱饭”的目标,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幸福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断臂的困难,自主创业、帮扶他人

48、,用勤劳奋斗铺就了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光就会发一分热,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领头人。”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领袖曾说,“实现

49、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国为民的事。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行之愈深,其进愈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难题,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

50、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年份英雄”人人可为。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多年的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名师点评本文题目新颖,文章脉络清晰,思

51、想内容积极健康,语言精炼,富有感召力。从题目来看,作者以“年份英雄”这一崭新的概念为题,新颖独到。从文章结构来看,文章脉络非常清晰,主体部分从“有人用生命去回答,有人用心灵去感悟,有人用信仰去诠释”三个方面来论证“时代的年份英雄”,论证恰当有力。从内容来看,作者所选取的事例,都是极为普通而富有英雄气质和英雄精神的正面事例,其中融入了时代发展的历程,读后能让人产生心情为之振奋的感觉。从语言来看,有极为恰当的妙喻等,如“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等等。总之,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