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 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怎样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置教学活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坚持这一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运用多元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是语文學习的核心,在学生理解与驾驭语言方面作用突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也必然会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
2、到这一要点,深化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增强学生的文本掌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表达技能的发展。下面将重点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一、营造问题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还处在需要通过课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来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对单调、枯燥的课文内容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阅读感悟,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恰当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也让学生对参与阅读理解活动产生强大动力。因为学生的认知层次相对较低,在思考和探究问题时往往不具备针对性,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让学生抓住阅读学习的核心。对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前先对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在阅读当中找寻答案,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方向,沉浸在童话故事当中,并体会其中的哲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来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丑小鸭受到大家排挤的原因是什么?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二、巧用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过去在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机械性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然后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告知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而是由教师代替学生阅读和思考,自然无法提高学
4、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能力能否提高与教师选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考虑到小学语文阅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所以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约束,提升阅读素养水平。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成语故事之旅”的主题阅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进行表演、辩论,开展讲成语故事大赛,既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成语故事,又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成语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本课的成语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中感受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促进了学生阅读
5、层次的提升。三、利用读写策略锻炼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是想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思路,但这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还必须掌握把阅读当中获得的知识与思路进行有效应用的能力,以便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过程是语言信息资料不断输入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则需要通过写作的方法来达到此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将在阅读文章当中获得的技巧方法以及文章创作的思路在独立写作当中进行合理化应用。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作者在描绘春天时运用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主动阅读与理解意识。在这之后,教师指导学
6、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春天的情景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当中运用上课学习到的一些方法和思路,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也让学生丰富阅读感悟,收获更大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只有当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解决好语文学习当中的实际问题,夯实语文素质的基础。教师要改变机械被动性教学的方法,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掌握水平,丰富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巧用实践活动和运用读写策略等方法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1吴小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84-185.2苏友拉其其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6):188.3李传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84-85.作者简介:陈彩云,女(1979),广东电白人,大专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