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308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实例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生态工程实例一、选择题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解析:“石油农业”不仅投入高,而且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致使土壤板结,粮食产量下降。答案:D2.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C.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D.焚烧秸秆解析:从题干中很容易看出D项既污染环境,又违背了物质循环利用的原理。答案:D3.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系统的突出特点是()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

2、心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D.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答案:B4.树林具有防风固沙和改善气候的作用,为了防治西部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在西部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营造防护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下列哪一种做法最好?()A.选择成本低廉的树种B.选择单一树种,营造纯种树林C.选择速生、抗病的树种D.选择多种当地的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土地沙漠化,营造防护林,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当地的树种,以适应当地气候、水土等条件,选择多种而不是一种,是为了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D5.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

3、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生态农业模式()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所以A项错;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环节的增多而发生改变,所以C项错;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虽然更加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依然需要外部的投入,所以D项错。答案:B6.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

4、该模式()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解析: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因而仍需外部能量投入。答案:B7.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C.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解

5、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可以循环利用;该农业生态系统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B8.下图为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A.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B.该系统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D.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弱解析:设计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

6、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B9.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下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有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了植物和蚯蚓之外,还包括泥、沙、小石、大石中的微生物;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还存在水平结构;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其植物所

7、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应包括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答案:B10.会仙湿地是目前广西湖泊类型湿地中最大的一片湿地,也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典型喀斯特岩溶湿地,但是,随着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境退化严重,加上周边村民不断围垦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退化严重,引起环保专家对会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会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D.会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降低解析:生态系统的间

8、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调节功能的价值,题干所述的现象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丰富度下降;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组分、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答案:B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2)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9、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3)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作用,可以形成被植物吸收利用。解析:(1)从题图中分析可看出该生态工程设计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2)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充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沼气池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氨经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2)各营养级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硝化细菌的硝化硝酸盐12.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结构图,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了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2

10、)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设计的。(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以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2)该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科学地实现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充分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等,多数属于原核生物,其细

11、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应根据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地增加生物种类,以达到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目的。(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被利用;物质、能量是否充分利用;能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是否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质循环再生(3)核糖体(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生物种类(5)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