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一、单选题1. 如图表示利用高产不抗病和低产抗病的两个小麦品种,培育纯合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这种育种方法是( )A. 诱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详解】A、利用辐射、激光、化学药剂等进行诱导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而图
2、示的育种过程为杂交育种,A错误;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图示或册新品种的方法是杂交育种,B正确;C、单倍体育种的操作流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该育种方法能缩短育种的年限,图中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C错误;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图示的育种为杂交育种,D错误。故选B。【点睛】2. 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C. 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D. 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D正确;故选D【点睛】3. 2019年,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下列有关杂
3、交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B. 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C. 杂交育种的育种时间较短D. 若育种目标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在育种时长上可能与单倍体育种相差不大【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实例:水稻的育种。【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4、,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A正确;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B正确;C、杂交育种一般过程操作繁琐,育种时间较长,C错误;D、隐性纯合子在性状表现时就已经可以确定是纯合子,如果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情况下,杂交育种用时与单倍体育种基本相同,D正确。故选C。4. 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 诱变育种B. 单倍体育种C. 转基因技术D. 多倍体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培育三倍体西瓜的流程是将二倍体的西瓜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四倍体的植株,该植株做母本与二倍体正常植株做父本,得到三倍体的种子,
5、该种子种植开花后做母本,授予二倍体父本的花粉,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详解】诱变育种的实质是基因突变,A错误;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纯合子,B错误;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由二倍体西瓜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D正确;故选D。5. 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A 基因重组B. 染色体结构变异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导
6、致青霉菌基因发生改变,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选C。考点:诱变育种的原理。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6. 下列关于常见作物有种方法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杂交育种可实现任何两种生物个体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B. 单倍体育种获得纯种水稻过程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C. 多倍体育种培育的多倍体新品种通常果实大,营养物质丰富D. 通过诱变育种可以较大幅度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7、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可将两个或多个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优良性状进行重新组合,A错误;B、单倍体育种获得纯种水稻过程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B正确;C、多倍体的优点是果实大,营养物质丰富,C正确;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可以较大幅度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故选A。7.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
8、.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答案】D【解析】【分析】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详解】A、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不可能总是有益的,A错误;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B错误;C、基因突变只是改变某个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植物,C正确;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
9、相似的,都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点睛】太空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性。基因突变只是改变了部分性状,不会产生新物种。8. 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诱变可以定向产生有利于人们的性状B. 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C. 杂交育种难以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D. 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盲目
10、性较大;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可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详解】A. 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B正确;C.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难以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物种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C正确;D.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且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D正确。9.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原理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荷斯坦牛染色体结构变异B. 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
11、体数目变异C. “黑农五号”大豆基因突变D. 抗虫棉花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
12、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13、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详解】A、培育中国荷斯坦牛采用的是杂交育种的方法,A错误;B、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采用的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中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正确;C、培育“黑农五号”大豆是采用的诱变育种的方法,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D、培育抗虫棉花采用的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基因工程中包含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点睛】10.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提取目的基因,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
14、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故选C。11.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该过程中科学家所用的“手术刀”、“缝合针”和常采用的“运输车”分别是( )A. 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B. 限制酶、DNA聚合酶、噬菌体C. DNA连接酶、限制酶、动植物病毒D. DNA连接酶、限制酶、质粒【答案】
15、A【解析】【详解】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该过程中科学家所用的“手术刀”是限制酶,“缝合针”为DNA连接酶,“运输车”为运载体,质粒是常用的运载体。故A正确。12. 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A. 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B. 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C. 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培育成为抗病植株D. 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答案】C【解析】【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工
16、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用到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B错误;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培育成为抗病植株,运用是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C正确;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运用的是诱变育种,D错误。故选C。13. 据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B. b处代表氢键C. 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D. DNA连接酶可以连接氢键【答案】D【解析】【分析】
17、该图是DNA片段,a处是磷酸二酯键,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可以连接a处,形成磷酸二酯键(a处)。DNA聚合酶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片段上,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b处是氢键,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c处是脱氧核苷酸内的化学键。【详解】A、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处),其中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DNA连接酶可以连接a处,A正确;B、b处是氢键,B正确;C、解旋酶作用于氢键(b处),C正确;D、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处),而不是氢键(b处),D错误。故选D。14.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以来,就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
18、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育种方法也得到较大改进。下列育种方法能使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多倍体育种D. 单倍体育种【答案】B【解析】【分析】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
19、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详解】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
20、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别啊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即B正确。故选B。【点睛】15. 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A. 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白细胞介素B. 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C. 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D. 青霉菌生产青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药物(1)转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是指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株类细胞系。(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么长激素、干扰素等。【详解】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外源白细胞
21、介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取白细胞介素,属于基因工程制药,A错误;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使外源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体内表达获得干扰素,属于基因工程制药,B错误;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使外源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获得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制药,C错误;D、青霉素是青霉菌自身基因表达产生的,因此在青霉菌体内提取的青霉素不属于基因工程药品,D正确故选D。16. 艾滋病病毒约有100种不形态,形成较多不同变异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变化D. 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22、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详解】A、HIV病毒遗传物质为RNA,RNA分子为单链结构,由于结构的不稳定,因此在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不同的变异类型,A正确;B、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能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C、环境变化是变异的外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为遗传物质的改变,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故不存在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A。17. 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 细胞B. 个体C. 种群D. 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23、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正确。故选C。18. 下列各项生物进化的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A. 用进废退B. 过度繁殖C.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 适者生存【答案】A【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
24、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内容,A错误;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过度繁殖,B正确;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通过自然选择,有利变异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D正确。故选A。19. 下列有关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
25、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详解】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都是不定向性的,随机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 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是A. 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 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 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 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效果越来越差是因为农药对有抗药性的棉红虫进行了选择,使它们存活下来,故D正确。红铃虫产生
26、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农药对其进行选择,故A、B错误。红铃虫不会对农药产生隔离,故C错误。21. 抗流感的疫苗每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对旧的疫苗产生了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A. 病毒的获得性变异B. 病毒某些结构功能的用进废退C. 由于选择作用,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 病毒出现了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需要联系生物的进化理论,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变化,从而决定了进化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阻碍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
27、本环节。【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病毒抗性的提高是疫苗选择的结果,结构功能不存在用进废退,B错误;C、在疫苗选择作用下,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由于遗传,后代都具有抗性,C正确;D、病毒的抗性是突变产生的,不是生殖隔离造成的,D错误;故选C。22. 生物的进化就是生物在变化中不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无法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不是基因型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种群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
28、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其基本观点有:(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种群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D。23.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的数目占种群所有基因总数的比例B. 基因的突变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 种群
29、的基因频率始终保持稳定D. 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间的双向迁移,可减小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哈代温伯格定律可知,有一种理想状态,当种群非常大、个体间可自由交配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这五个条件都成立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可以世代相传,保持平衡的。【详解】A、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错误;B、基因的有利突变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C、若种群内个体能随机交配、种
30、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基因不产生突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C错误;D、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间的双向迁移,可减小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D正确。故选D。24.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经调查发现,其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18、78和4个,则该种群中A、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36%、64%B. 92%、8%C. 45%、56%D. 57%、43%【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详解】A:(36+78)/200=57%,a为43%,故选D。25.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
31、. 突变和基因重组B. 共同进化C. 自然选择D. 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
32、关说法正确的是()A. a代表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 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D. 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松鼠的进化过程,其中a表示地理隔离,可以阻断种群中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品系到物种过程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详解】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错误;B、b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先经历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物种的形成 ,C错误;D、品系1和品系2种群
33、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当两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故选B。27. 马和驴体细胞的染色体分别为64条和62条,骡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3条,由此可以推测( )A. 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 马和驴的遗传信息相同C. 骡可进化成一个新物种D. 骡是高度不育的【答案】D【解析】【分析】骡体内的63条染色体有32条来自于马,31来自于驴,因此这63条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骡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生殖细胞,因此无生殖能力。从而证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详解】A、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不可育,所以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
34、离,A错误;B、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C、骡子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生殖细胞,故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D、骡子中63条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骡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D。28. 生态学家赫奇森曾说过,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共同进化只有生物与生物的共同进化B. 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是非益即害的C.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 舞台和表演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铸造了生物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35、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共同进化不仅有生物与生物的共同进化,还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A错误;B、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多害少利性,也有无害无利的情况,B错误;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有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C错误;D、生态
36、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化指的是生物界的历史演变,舞台和表演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铸造了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29.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只表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详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
37、错误;B、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c表示新物种形成,因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与原物种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d表示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但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故选A。30.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详解】内环境是细
38、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正确;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不是细胞内的环境,错误;高等动物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正确。故选B。31.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 膀胱中的尿液B. 肌肉细胞间隙的液体C. 肺泡腔内的气体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A、膀胱中的尿液不属于内
39、环境,A错误;B、肌肉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B正确;C、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32.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 淋巴是免疫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 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血细胞直接
40、生活于血浆中,A正确;B、淋巴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故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错误;D、组织液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故选C。33.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量失盐,细胞外液滲透压增大B.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出现剧烈的变动C. 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这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D. 剧烈运动后,机体只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不需要无机盐【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
41、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2、人体剧烈运动时血液中O2含量下降,导致部分肌肉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但多数细胞仍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分解为CO2和水,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通过排汗将大量热能散发掉,以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在排汗的同时,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引起机体缺盐,以致疲乏无力,甚至引起肌肉痉挛或抽筋。因此,在剧烈运动后,适当喝些淡盐水是必要的。【详解】A、大量失盐,细胞外液
42、渗透压减小,A错误;B、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在缓冲物质作用下,血浆pH仍为弱碱性,B错误;C、乳酸为酸性物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剧烈运动后,机体会失去水分和无机盐 ,需要补充淡盐水,D错误。故选C。34. 下列有关稳态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B. 稳态的维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网络C. 当身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D. 寒冷时候,机体的内环境一定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1)稳态是内环境的理
43、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详解】A、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A错误;B、稳态的维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体液调节网络,B错误;C、当身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C正确;D、寒冷时,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C。35.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C. 血浆渗透压下
44、降D.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进入组
45、织液,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B、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C、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36. 2019年12月8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流汗使身体缺乏无机盐和水分,需要补充淡盐水B. 运动过程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慢C. 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缓冲物质H2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处
46、于动态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淡盐水是含有含钠的无机盐,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A正确;B、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能量,细胞呼吸速率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加快,B错误;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缓冲物质NaH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种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A。37.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
47、同,其目的是()A.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 使体内水分增加C. 使体内无机盐增加D. 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吸水而破裂,影响
48、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选A。38. 如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 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不经过内环境就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9、,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因此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C、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错误。故选D。39.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A. 中暑B. 糖尿病C. 低钾血症D.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答案】D【解析】【分析
50、】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A项错误;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B项错误;低钾血症是指血
51、清钾浓度小于5mmol/L,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C项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为遗传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D项正确。故选D。40.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 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B项正确;
52、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项正确;由于细胞代谢的不断进行,机体细胞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二、综合题41.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原理是_。(2)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过程的育种方法第一个步骤是_。(3)过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_、_。【答案】 (1). 杂交育种 (2). 基因重组 (3). 诱变育种 (4
53、). 提取目的基因 (5). 限制酶 (6). DNA连接酶【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诱变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详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杂交、和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2)过程通过射线诱变处理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通过导入外源抗虫基因D的育种方式为基因工程育种,步骤为: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因此该育种方法第一个步骤是提取目的基因。(3)过程为基因工程育种,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
54、NA连接酶。【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和方法。42.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b代表_系统。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填“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O2产生CO2。(2)血浆中维持pH相对稳定的物质是_。(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答案】 (1). 消化 (2). 细胞内液 (3). 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O4 (4).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分析】人体通过呼吸
55、系统来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气体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自由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缓冲物质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O4有关。【详解】(1)由题图可知,养料通过b进入循环系统,可推知b是消化系统;O2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自由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细胞内液。(2)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缓冲物质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O4有关。(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点睛】熟识人体各系统功能以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