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097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追求共同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某班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全球化的推动者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C三项都是正确的,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不同以及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

2、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C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解析:选C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面临着机遇又是挑战,所以不能抵制,应该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积极面对。3要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就要做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各国放弃自身利益,超越民族界限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3、新秩序,同时各国应建立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机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各国掌握经济自主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故表述错误。4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D经济区域化发展的结果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经济全球化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长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悬殊。5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解析:选C邓小平讲话中前两

4、句话指发展,后一句话是指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指出了发展是实现和平的基础。6我国政府曾多次声明:“中国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不称霸,将来国力发展也不称霸。”这说明我国() A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C主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现在不称霸,将来国力发展也不称霸”。不称霸表明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态度,故D项正确。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是我国的发展不依赖于外国;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主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措施。

5、A、B、C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 排除。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

6、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

7、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的信息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答案:(1)原因:局部战争、军备竞赛从没停止过;核武器的存在与发展;国际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的肆虐。(2)转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理念:发展中的和平、民主下的和平以及公正的和平。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

8、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警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祭奠,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6分) (

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可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纷纷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并增强对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这已然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其次,结合历史与现实,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第(2)问,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警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

10、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可知,有利于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此外,也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再次,也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最后,也表明国家政治世俗化、平民化的一种体现,彰显着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答案:(1)背景: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 (2)意义: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