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背景(1)国内:政治方面: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方面:经济萧条,国力衰弱。阶级关系:马木路克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意识: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2)国外: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2改革内容 措施内 容作 用土地制度取消免税地和没收违规宗教地产;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消除了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经济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工业: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
2、金,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的进步措施内 容作 用政治体制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在地方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文化教育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以及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等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措施内 容作 用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实行征兵制;按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学校,培养新型军官;改善武器装备等增强了军事实力,在一个较长
3、的时间里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3改革影响(1)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2)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 的进程。(3)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 治危机。(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 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 统治。2维新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
4、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上: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上: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4)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 改进军事装备,
5、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变法背景(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统
6、治危机: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经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严复: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2变法过程(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 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2)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
7、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定国是诏。(3)失败:戊戌政变。3百日维新 内容作用政治颁新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颁布新法: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改革旧制: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作用文教颁布新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旧制: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
8、传播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军事颁布新法: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改革旧制: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 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5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9、,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 新风。(2011江苏高考)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2: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
10、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3: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 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1)依据材料1,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2、3,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第(1)问,注意问
11、题中的关键信息“明治维新之初”,由此判断方式是“官办”,“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1回答;第(2)问,材料2、3分析了鼓励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和必要性,“原因”可从官营企业的状况、私营企业的状况及其两者的关系分析;第(3)问,要注意辩证地分析政府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
12、变。(2011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2: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1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1)问,材料1表明戊戌变法影响有限,反映其严重脱离群众;第(2)问,结合维新派的局限性分析导致“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目的无法实现的原因。答案 (1)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