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三)(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末)“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2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知,147个项目中绝大多数为重工业,体现了优先发展
2、重工业的特色,故B项正确;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首批解放牌大卡车是在()A.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期间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大跃进”运动期间D.“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大都超额完成。长春一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故答案为B项。答案B3.(2017河北保定期末)下图为朱宣咸1956年创作的报喜庆祝公私合营图,由此可知当时()A.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B.农民已走上集体化道路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
3、成D.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4、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武汉期末检测)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以下一段文字:这表明()A.我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B.经济领域出现了“左”倾倾向C.经济生产秩序已遭到严重破坏D.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解析根据材料“公社化”“大生产”等信息能够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一五”计划在1957年完成,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经济领域“左”倾错误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材
5、料没有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6.(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恶化 B.三年自然灾害C.“左”倾错误严重 D.“文化大革命”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59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也是经济困难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属于客观原因,故B项错误;195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引发粮食短缺和饥荒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文革”(196619
6、76)尚未爆发,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在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堂老人开始并不情愿承包土地。但一旦看到双水村一队在单干后的产粮状况,他立刻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双水村的农民生活得更好。“以前的做法”之所以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农业改造的滞后性 D.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人民公社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故B项正确。答案B8.(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下图呈现的数据变化源于()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
7、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新时期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故答案为B项。答案B9.(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加强计划管理 D.发展乡镇企业解析1984年,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对,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属于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
8、制的内容,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市场的作用,故C项错误;发展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到1985年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8河南
9、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87年9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对邓小平说,八年前你在访问美国时同我说:“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这则材料说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中国、苏俄都与美国保持友好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解析苏联(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向外国资本家租让经营,美国人哈默当时即在苏联(俄)发展重工业,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哈默也来到中国投资,这说明苏俄、中国都实行引进外资的开放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12.从1978年到
10、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四川大竹县文星中学考试)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19531957195819
11、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
12、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先根据图表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依据那段时间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这一问时要注意从图表中先解读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
13、化是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占主体,知道了这个变化,再看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原因。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时间类别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第二小问要回答的是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答出变化后,根据变化,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14、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2016南京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材料三通过对政治、经济、国
15、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
16、改变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部
17、门和意义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对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对比说明与讨论,说明了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三中还说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三个原因,一是没有钱,无法从别国购买发展工业需要的设备,二是西方世界的禁运和封锁,三是国防工业发展也需要重工业作为基础,另结合所学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的经验,就可以得出原因。答案(1)措施: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