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996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

2、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才能炸响,才能。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3、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易混成语的能力。重点是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把握其重要区分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有一个大致印象,但印象不深。由“便再不染政”可知,此处应填“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大幅度的起与落,形容变化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的结构可知,此处应填“大起

4、大落”。忧心如焚:忧愁的心情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由“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治国方略”可知,此处应填“忧心如焚”。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诗歌”“才能炸响”可知,此处应填“振聋发聩”。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

5、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鼓荡,鼓动激荡;怂恿,带有贬义色彩,指鼓励、煽动别人做坏事,结合语境,应选“鼓荡”,故排除A、B两项。结合上下文,前后分句之间应是必要条件关系,故选“只有才”;另外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后面用了两个“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应该用“才能”,这样语序更为贯通,据此排除D项,选C项。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6、答案C解析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语“不但”语序不当,应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处是整个句意是递进关系,但画线句子是“递退”关系,应该先“艺术本身的魅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据此排除B项。另外D项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后半句相应部分应改为“艺术本身的魅力”。1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我的答案:_答案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词人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词人的眼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这时,夕阳西沉,阵阵

7、的雁啼,更增添了江南游子的愁怨。可见词中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2高考源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作者说“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背景及全词分析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我的答案:_答案(1)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牟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

8、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3高考源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怎样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内涵?我的答案:_答案词的上阕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阕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南宋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令人目不忍睹的现状,投降派没有丝毫的危难观念,更无收复失地的志愿,谁能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呢?作者想起了在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使者,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证明自己尚能领兵作战。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希望自己能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之情。可是有

9、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个字,含有无限的悲怆,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哀。4高考源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我的答案:_答案观点一:该词用典多不能说是堆砌。典故不在多少,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作者辛弃疾所用典故除了末句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这和一般辞章家所用典故不同;况且作者所用这些典故,都和该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而论,作者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的许多典故,更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正是该词的长处。观

10、点二:有堆砌之嫌。辛弃疾作词好用典故,导致文章深奥难懂,本篇文章仅有百余字,但写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有“掉书袋”之嫌,在历史上就有人给他指出过。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注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年已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

11、整整:词人家中的婢女。无凭准:靠不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再到花期已定的喜,又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的联想。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节日里众人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错在“喜”,这首词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欢喜快乐。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

12、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词的下片,承上片之末“恨”字而来,专写作者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2直击高考源点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对国事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在新皇即位之时,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词人忧心如焚。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本词,首先必须知人论世,抓住辛弃疾的遭际和其

13、词的情感类型,再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另外,本词的词眼下片中的“恨”字最为关键。词中将人们庆春节(宋代称为元旦,民国以后才称为春节)的热闹与词人“往日不堪”的忧伤形成对比,表达对人生飘摇沉浮的感伤。“今岁花期消息定”表面上是写自然现象,实以“花期”指代词人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只愁风雨无凭准”表明政治上的“风雨”很多,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全词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词人时刻忧心国事却罢职闲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全部蕴含词中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

14、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才被起用,却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

15、能是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对“空”的理解错误。两个“空”的意思不一样,“潭空水冷”指空荡;“泪空流”中指徒劳的。陆游诉衷情的三句是说还没有灭胡,鬓发就白了,眼泪也白白地流了;其中“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4直击高考源点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答: 答案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廉颇老矣”句,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启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元龙老矣”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可是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情感相同。然后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情感相同的原因。本词中“廉颇老矣”句,运用廉颇的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词人慨叹自己报国无门的忧虑之情。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用反语,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两句情感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