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926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四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

2、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

3、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

4、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

5、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比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将第一段“数字化记忆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和第四段“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进行简单拼接,强加因果。C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说“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D项,“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曲解文意。由原文最后一段可推知,“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的行为本身属于数字化记忆霸权,而“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

6、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

7、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B项,绝对化。原文第三段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

8、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

9、为努力方向。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摘编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材料二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

10、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

11、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12、。(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材料三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

13、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取材于“澎湃新闻网”2017年8月24日新华社独家专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14、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B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C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D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对“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

15、”分析可知,选项中的“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错,文中只是说二者方向不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他星球。B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C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D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答案C

1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的开头,“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错,这是美国科学家斯蒂的个人看法,并不表示普遍,或者最终结果。B项,“宇航员们最多只能”错,材料二原文表述为“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另外,原因还应包括失重状态。选项缩小范围。D项,在材料三的末尾“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可知,选项将未然变已然。错误。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答:答案(

17、示例)有利因素:有一批致力于太空文明的组织机构、研究人员和设计方案等;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移民的最佳选择;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探月工程技术积累与火星观测研究使人类具备了离开地球的能力。不利因素: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种种危险,不能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中工作或旅行;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必须经过改造;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材料的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有利因素:结合“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

18、实问题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等分析可知,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探月工程技术积累与火星观测研究使人类具备了离开地球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三内容分析,有一批致力于太空文明的组织机构、研究人员和设计方案等。不利因素:在材料二的第二段、第三段,结合“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分析可知,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种种危险;结合材料三的第二段“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机

19、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分析可知,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

20、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

21、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

22、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

23、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

24、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城市

25、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是错误的,原文是“飞船收到了从地

26、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8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答案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根据小说中的相关描述进行分析得出。回归地球着陆前,“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表现了先行者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

27、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听小姑娘说出“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时,“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当姑娘发问,先行者意识到半球玻璃罩中的人类有可能并非虚拟时,“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内心感到震撼,以及重新燃起了希望。9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答:答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

28、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体特征的能力。在回答此题时,首先,要立足于题干所要求的“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其次,需要用明确的词语指出二者彼此的关系,说明各自在科幻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还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为馆阁

29、校勘,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时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括侍帝侧,帝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曰:“必得请而后反。”括诣枢密院阋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

30、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为使契丹图抄上之。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至镇,悉以别赐钱为酒,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越岁,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节选自宋史沈括传)注日官:指古代掌天象历数之官。顷岁:昔年。彻札超乘:彻札,谓穿透铠甲;超乘,指跳

31、跃上车,形容勇猛敏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B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C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D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是解州,“运解盐”是运解

32、州的盐,“运”与“解盐”间是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臣”作为“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举司天监,是司天监的长官,司天监在宋代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书等事务。B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C先君,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祖先或已故的父亲,此处特指辽国已经逝世的皇帝。D出知,指我国古代在京师任职的官员被朝廷贬谪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事等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被朝廷贬谪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事等职”错。出知,指京官外任,未必是被贬谪到地

33、方上任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括体恤民情,做事务实灵活。在淮南发生饥荒时,他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对填封四川私人盐井一事,他从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意见,得到皇帝支持。B沈括未雨绸缪,不辱外交使命。他预先找出宋辽边界土地争讼的档案数十件,让吏士背熟,使他们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辽国只好在领土上做出让步。C沈括戍守边疆,重视边防工作。在担任延州知州时,他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当地的边防力量得到有力的加强。D沈括学识广博,科学贡献突出。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学问,精通观测仪器,招请人修成新历法,编写的梦溪

34、笔谈流传于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项,吏士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只是使对方无言以对,并未使之做出领土上的让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5分)译文:(2)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5分)译文:答案(1)杨益戒没有话来应对,轻慢地说:“你们连几里土地都舍不得放弃,难道想轻率地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吗?”(2)有出众才能的人,沈括亲自起身斟酒慰劳他,边境上的人欢喜感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关键词:(1)“无以”,没有来;“谩”,轻慢;“绝”,断绝;“好”,形容词用作名

35、词,友好关系。(2)“轶群”,超过众人和同辈;“能”,才能;“劳”,慰劳;“欢激”,欢喜感激。参考译文沈括,字存中,因为父亲做官而担任了沭阳县主簿。考中进士后,担任馆阁校勘,升任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庸碌碌的人,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像及天文仪器等,大多一窍不通。(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后,)开始设置了浑天仪、景表、五壶浮漏,招请卫朴修成新的历法,把方技科分为五项,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淮南发生饥荒,朝廷派遣沈括前去巡察,他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疏通河渠,修治荒废的农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破坏。升任太常丞、同修起居注。当时市易司担忧四川禁止不了私贩井盐,打算把四川的私

36、井全部填实封住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沈括侍立在神宗身边,神宗问他川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填塞封掉而运解州的盐,使盐全部由官府发售,确实好。但是忠州、万州、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的小盐井特别多,不可能一下子禁绝,势必要派人加强警戒,我担心所得不足以抵消花费。”神宗点头同意。辽国特使萧禧来宋朝处理河东黄嵬一带地界划分的问题,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能返回。”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找到当年议定疆界的文书,把文书里所画的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沈括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议。沈括找到宋辽两国争论地界的各种档案数十件,预先让吏员们背熟,杨益戒有问题提出,

37、沈括就回头让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改天再问,还是这样回答。杨益戒没有话来应对,轻慢地说:“你们连几里土地都舍不得放弃,难道想轻率地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出师有理则气壮,无理则气衰。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了你们先君的重大信誓,用暴力役使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于是丢开黄嵬不谈而只要求将天池地区划归他们。于是沈括起程回国,撰修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沈括复职担任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被派遣出任青州知州,还没有去上任,改任延州知州。到了延州,沈括把朝廷额外赏赐给的钱买酒,命令街市百姓中清白人家的子弟比赛骑马射箭以分高下。有出众才

38、能的人,沈括亲自起身斟酒慰劳他,边境上的人欢喜感激。过了一年,沈括挑选到能射穿铠甲、飞身上车的人一千多名,都补充到中军做志愿兵,因此延州军队的声威超过了其他州府。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编成梦溪笔谈一书,大多记载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故旧老臣的进退情况,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39、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以“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写小狗因地湿而爬到台阶上睡觉,小鸟飞到窗前不停欢叫,似在向人们报告晴好天气的到来。本联对犬、鸟的传神刻画,紧扣了“早”字。C尾联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本句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答案C解析C诗中并没有提到诗人为思乡而借酒浇愁,只是睡醒后倍觉轻松而己。15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

40、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6分)答:答案“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饮酒甚多,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春天到来,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联系颈联赏析细微之处4分,表达情感2分)解析解答本题,先解释诗句意义,然后再通过特殊字词分析其内涵,最后结合诗歌主旨或情感思考。本首诗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分析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白话诗歌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打开屋门,只听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

41、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身体顿觉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咏怀古迹(其三)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的两句是:“,。”(2)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典故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理想的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的两句

42、是:“,。”答案(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

43、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

44、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D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遐想”可无依据,“联想”一般有依据。语境中是说“嫦娥四号”传回的影像图引发人们想起一些景象,是有依据的,应选用“联想”。“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出;“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语境中讲人们对月球背面的探索以电磁波的传递为条件,应选“制约”。“亢奋不已”,极度兴奋,多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兴奋不已”重在“振奋,激动”,多用于

45、形容人的心情。根据语境,此处强调人们对“第一次”的激动之情,应选用“兴奋不已”。“源源不断”,持续不断的样子。“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中是说传回的“科学数据持续不断”,故应选“源源不断”。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46、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上文提到“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故主语应是“人们”,可排除A、B两项。D项,“无论何时观察月球”缺少对观察地点的限制,且“人们”之前用“地球上的”多余,故排除该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

47、,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从成分赘余、句式杂糅、成分残缺的角度设误。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大致研究得清楚了”语句不通顺,应去掉“得”。提取“最古老的背面的深坑”的主干后发现,“历史是在深坑”和“历史藏在深坑”两种句式杂糅,“是”和“藏”应删去其中一个。“在月球背面的深坑”这个介词结构不完整,成分残缺,应补充完整,改为“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综合以上信息判断,A项正确。20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补写不超过15字。(6分)今年年初,引力波被科学家证实,在很多

48、人尚未明白它究竟是何物之际,已有商家“抢占先机”,。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够防引力波辐射的毯子售价近200元。?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一直存在,只是人类技术此前无法探测到。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15 ),就会向外辐射能量,但人们需要防护的是那些能量高的电离辐射。引力波作为一种携带能量的时空波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都要弱太多,。答: 答案开始出售能够防引力波辐射的产品引力波辐射真的对人体有害吗根本不需要防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根据语段论述中心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空处根据后文“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

49、够防引力波辐射的毯子售价近200元”内容概括即可;空处要根据后文“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进行推断、概括;空处要根据前文“引力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都要弱太多”进行推断人们该怎样面对“引力波”。21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

50、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新月状光环。答:答案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全文三句话,第一句话可压缩概括出时间、国家、事件和对象:“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第二句话对比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态度,天文学家认为“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三句话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的黑洞情况。整合

51、三句话的意思,发现第三句内容可以合并进一二句话,故考生可以得出最后答案,注意“句子流畅,不超过65个字”。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的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

52、一两个小时没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最近几年,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或多或少地对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材料中,父母对手机依赖而影响到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解题时要注意到“家庭”“手机”“孩子”三者的联系,不要割裂开仅从一方去立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一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做了不良示范,休息就是玩手机,这让孩子误认为,手机最好玩,孩子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宅”,甚至沉迷于玩手机。二是从如何建

53、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入手。玩手机影响亲子关系,时间久了,家长变得不会跟孩子交流,不知道如何交流,孩子与家长的隔阂也会越来越深。当然也可以综合立意。佳作展台放下手机,让亲情常在有一种花叫烟花,它绽开在黑暗的夜空,燃烧着空气中的原子;有一种灯叫指明灯,它闪烁在茫茫大海之中,璀璨着黑夜的空间;有一种亲情叫陪伴,它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亲近的关系。当玩手机时,当与朋友聊天时,当刷微博时,请父母们不要忘记多陪陪孩子,放下手机,让亲情常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它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使我们能与亲朋好友视频聊天,不用出门便能了解很多天下大事。父母们上网聊天,刷

54、微博,刷抖音,整天抱着手机乐呵呵地笑,以至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很少,夫妻关系渐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也慢慢变淡了。这不能全怪手机,为人父母者应该反思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什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中央电视台的那句公益广告词说得好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请放下手机,多花点时间去陪陪孩子吧,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为人父母者的首要职责。与孩子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才能成为您最幸福的记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陶艳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伟大并不是因为抚养孩子成人,而是因为花时间去陪孩子。她的儿子从小就耳聋,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收留他。但陶艳波为了让儿子在学校不受歧视,她陪读了整整十八年,从小学到大学,几

55、乎与儿子的水平学历相等。她学习手语,在学校听完老师讲课后,回家亲自教给儿子,遇到不懂的就跟在老师后面问,为的是让孩子学得更好。如今,儿子成才了,这不仅仅是靠她的努力得来的,更是她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的结果。她以身作则,为那些为人父母者树立了好榜样,也彰显了母爱的伟大。史铁生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写母爱亲情的,正是因为母亲给他温暖的陪伴,他才能够从心底发出对母爱的赞颂。近段时间,电视上经常播出关于亲子的真人秀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中那些明星父母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为孩子穿衣做饭,和孩子一起参与任务,让人心中不免产生感触。不知道那些整天玩手机,很少认真陪伴孩子的父母看了节目,心中作何感

56、想?不要等亲情离你远去了,才开始后悔;不要等到孩子养成坏习惯了,才悟出教育已晚。请放下手机,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陪陪您的宝贝孩子。愿世界安宁,父母都能感受到亲情的幸福,孩子都能感受到父爱母慈的驻存。让我们用静心守护,让亲情常在。名师点评作者开篇用语不俗,排比句的运用引出中心论点“放下手机,让亲情常在”,同时又照应题目,这是提出问题。接着宕开一笔谈及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由此引出手机挤占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成了手机的“奴隶”,甚至使为人父母者无暇陪伴自己的孩子,这是在分析问题。然后,作者展开类比联想,列举正面事例,公益广告词、“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史铁生、电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等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成才的故事,意在呼吁为人父母者放下手机多多陪伴孩子,这是解决问题部分。文章结尾呼吁那些已为人父母者珍惜亲情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让亲情永驻,再次点出中心论点并照应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