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元化生源视角下高职院校有效教学探讨【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多样化。不同入学渠道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层次性,对未来就业或升学的倾向不同,对教育的需求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必须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所需的有效教学以顺应上述新形势。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主要生源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关键词】生源多元化;高职院校;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27-0074-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
2、7.2018.27.033【Abstract】The advance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directly l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tudent source structure of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ollment channels vary in thelevel of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They have differ
3、enttendencies for future employment or further studies and there are differentdemands for education.Therefore,HVCs must provide effective teaching to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above new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ty
4、pes of stud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HVCs,as well as theinfluencing factors of effective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 in HV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sources.【Key words】Student divers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ffectiveteaching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5、的高校招生模式造成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的局面,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在价值取向、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了分化,从而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应运而生。高职院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坚持有效教学的价值导向是高职院校最终实现有效教育的本源。如何根据各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所需,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1 高职院校主要生源类型及其特征1.1 普高生源普高生源是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被高职院校专科批次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高中三年他们接受了系统的、严格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
6、较好,较易理解并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中,普高生通常表现出更多的自信、积极、独立、合作。但是,普高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的教育,因此职业理想比较模糊。1.2 对口单招生源对口单招生源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往届毕业生。他们经过在中职校三年的严格训练,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专业意识,练就了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期望通过后续进入高职院校深造在专业上获得纵向提升和横向拓展。此类学生是中職校中的佼佼者,但他们仍有文化基础薄弱这一最大的短板。而且此类学生多数是当初中考的失利者,在学习中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较少,因此普遍会有自信心不足的学习心理表现。1.3 注册入
7、学生源江苏省从 2011 年起开始进行注册入学招生改革试点,即普通高校面向中职学生注册入学和面向普通高考学生注册入学。注册入学生源有升学愿望,但他们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难以通过普通高考或对口单招进入普通高校。此类学生被视为“质量”最差的生源:无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差、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特别低。但通常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与其更多地关注兴趣爱好、参与实践活动有关。1.4 高职与本科分段/联合培养生源高职与本科分段/联合培养,是江苏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中的两种新型培养模式,是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探索。这两个项目分别在高职专科批次和本二批次招生,学生的录取分数是所有生源中
8、最高或次高的,是高职院校中“质量”最好的生源。因为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高,这类学生会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不过压力之下,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动机强烈,会进行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2 有效教学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2.1 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是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后果或结果,如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价值。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产生了效果和收益,即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果,还与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相吻合。有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2.2 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指影
9、响教学活动进行及其预期效果、效益和效率达成的原因或条件,从教师和学校层面看,影响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2.1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影响教学实践。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职教育应有社会功能的日益凸显,职业性(高深技能)已取代高等性(高深学问)而成为高职教学理念的第一属性,即所谓“知识够用,能力为本”。与此同时,学生的个别差异逐步获得承认和尊重,所以高职教学理念又被赋予了差异化属性。高职院校只有正确认识并理解教学理念发生的变化,才能为教学行为合理而必需的变更以及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奠定思想基础。2
10、.2.2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方案四个环节。(1)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化、操作化描述。教学目标越清晰具体、越便于观测,则越有利于有效教学。(2)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提供预测、反馈与指导,能促进教与学按照有效的目标导引方向进行。(3)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着重考虑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组织。(4)教学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撰写的实施教学的书面计划,教案与社会需求结合越紧密,与教育对象个别差异越适应,则教学活动越有效。2.2.3
11、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包括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组织形式。前者指如何有效地利用、控制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后者指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管理、调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受教学观念、任务、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制约。例如在教学对象学习可能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时,班级授课制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就需要考虑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利用。3 提高高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3.1 认识生源群体差异,树立有效教学观念生源多元化已然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分
12、化成了若干个特征不同、需求各异的群体。但是在学校并无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教学思维的惯性使教师很少去考虑差异化教学。教师亟需转变观念,革新意识。通过对不同升学渠道学生特征的分析与研究,把握学生在认知结构、心理倾向、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形成基于多元化生源视角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另一方面,有效教学是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但有效教学理念却尚未深入人心。学校应引导教师在理论上对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认识,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对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探索。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愿望与需求,提供最大程度满足其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服务,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成长为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有用之才。
13、3.2 设定分类培养目标,分流教学各有侧重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保持目标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及对未来出路的不同愿望,将培养目标细分为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预备人才,并构建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在同一专业群内,大一大二按入学时组建的行政班实施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后续学习所需的方法论,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习得一定的职业迁移技能。在摸底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了解学生、家长对就业升学的选择倾向后,大三按不同培养目标实施分流教学。学习基础较差、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即未来一线岗位的操作人才,因此教
14、学要更多强调专门知识和技术,强化一技之长。学习基础好、能力强且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定位于“高级应用型预备人才”,他们未来将接续应用型本科相关专业学习,因此教学既要突出文化知识的查缺补漏以及应试能力的训练,又要突出厚基础理论、强职业能力、提全面素质。上述两类之外的学生定位于“技术型人才”,即未来智能型的操作人才,他们常常从事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因此教学要更多强调拓宽而不是加深专门知识面,強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着重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协调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3.3 贯彻因材施教思想,合理实施分层教学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因此必然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使得分层教学有了学
15、生数量的保证;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技能水平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下文以无锡某高职院贸易金融学院 4 个专业群的平台课程基础会计为例,说明分层教学法的具体运用。3.3.1 教学对象分层先按基础会计是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将全部学生分为“财会金融类”(A类)和“其他经管类”(B 类)。然后在 A、B 两类内部,打破专业的限制,按入学前是否学习过基础会计,再将学生分为“有基础”(a 类)和“无基础”(b 类)两类。一般而言,对口单招、中职注册的学生绝大多数为 a 类,而入学前从未接受过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普高生均为 b 类。教学对象分层的结果为 Aa、Ab、Ba、Bb 四个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是一种动态分层,教学每完成一个阶段,需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进行分层调整。3.3.2 教学目标分层各层次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应基于职业岗位对会计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分别设置。对于 A 类学生来说,基础会计是其后续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要体现职业技能发展所应达到的状态,如: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准确、熟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对于 B 类学生来说,基础会计与其后续专业课程几无联系,因此教学目标要体现的不是会计信息生成能力的培养,而是使用会计信息分析、解决经济管理工作中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