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门前的小池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爱、前、永、远、丛、青、年、面”8个字,会认“清、长、周、围、蜜、蜂、映、越”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略)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会“爱、前、永、远”四个生字。)第二课时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
2、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一、以情入文,回顾池塘“清”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我家门前有一个小池塘。小池塘的水永远是清清亮亮的。我多爱这小池塘啊!二、情境读文,感悟池塘“美”。过渡:春天悄悄地来了。让我们也到池塘周围去看看吧!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还有谁喜欢小池塘?2、反馈板书:花、草、树;蜜蜂、蚱蜢、小鸟3、学习第2自然段。抓住“喜欢”、“高高兴兴地生长着”,多种方式读中感悟,体会花、
3、草、树在池塘边茂盛生长,体会它们对小池塘的喜爱,感受小池塘慢慢变美。出示CAI花草树蓬勃生长图,直观感受小池塘变美。小结并齐读第2自然段。4、学习第3自然段。师生互动,角色体验。出示CAI动物快乐生活图,感受小动物的快乐。练读,指名读,合作读,感受小动物对小池塘的喜爱。句式练习:喜欢它,喜欢它,也喜欢它。拓展: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喜欢小池塘?5、小结引读2、3自然段。6、学习第4自然段。范读第4自然段,听读想象。反馈板书:白云、青山。出示CA倒影图。感受白云、青山倒映在清亮池水中的美景。师生齐读第4自然段。7、律动清清小池塘。8、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夏天悄悄地来了,我走出家门,来到池塘边:快瞧!
4、池塘里又长出了什么呀?(睡莲)板书:睡莲。自读第5自然段,想象池塘美景。CAI演示莲叶铺满、睡莲盛开的画面,体会“铺满了”和“盛开着”。读中体会“水清、叶绿、花红”的美景。情景体验,板书“更美”。齐读第5自然段。9、学习第6自然段,小结池塘“越来越美丽”。小结:春天,小池塘花红柳绿,鸟儿歌唱;夏天碧波荡漾,睡莲盛开;小池塘真是越来越美丽。(板书:越来越美丽)齐读第6自然段。三、总结升华,感受对小池糖的“爱”总结全文。板书(爱)并读题“我爱门前的小池塘”。四、写字。1、学习“从、青、年、面”的书写。2、范写面”并提示要领。3、学生书写练习。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
5、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
6、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板书设计:11、我爱门前的小池塘蜜蜂、蚱蜢、小鸟白云、青山越来越美丽花、草、树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