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页(共 10页)第 2页(共 10页)会宁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李博审题人:马正业第卷(选择题)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的的法制不仅指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的亲疏原则,更重要的是这种宗族的血缘亲疏关系与西周整个政权结构的结合,即所谓宗统和君统的结合。这说明西周时期()A.家国同构理念开始形成B.周王垄断国家政治权力C.血缘政治获得较大发展D.传统权力分配方式改变2.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秦昭王“取郢为南郡”.秦庄襄王“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秦统
2、天下的时候,“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争霸战争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进程B.国家统一成为设置郡县的必备条件C.秦统进程与国家体制变革相结合D.秦国的官僚政治已取代了贵族政治3.钱钟书在淡艺录中对唐宋诗词进行比较,曾指出:“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忱,乃染宋调”。在钱钟书看来,唐诗体现出()A.推陈出新的创作风格B.自娱自乐的价值追求C.国家兴亡的社会关切D.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4.下表为乾隆年间关于短工市的部分记载,由此可知()时间地点概况乾隆元年直隶大兴雇工辛大“上街卖工夫乾降二年广东钦州雇工梁连贵“在峒利墟觅工”乾隆十三年山西阳高雇主张世良、梁祝“在街前
3、觅人锄地”乾隆三十七年四川营山县雇工广云俸“在西桥场寻工”乾隆三十八年奉天开原雇工徐兼忠,进城到“功夫市”卖工夫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雇佣关系产生B.农业生产中已出现雇佣关系C.雇主在雇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D.农村地区租佃关系较为普遍5.自 18 世纪以来,茶叶长期成为中国最大亲出口商品。同时,中国几乎是世界茶叶出口市场唯一供给国。但自 1873 年到 1920 年,华茶出口从 251000 磅映至 4787000 磅,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比重从 92%路下跌至 6%。导致华茶出口锐减的原因是()A.欧美国家的茶叶需求量锐减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D.世界茶叶市场竞
4、争日趋激烈6.1912 年 9 月,孙中山在北京与梁士诒谈话时提到:“中国现农业这切,倘不能于农民自身求彻底解放,则革新匪易.欲求解决农民问题: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孙中山()A.民生主义思想存在时代的局限B.肯定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重视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D.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7.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1952 年到1957 年,新建铁路 33 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里程达 25 万公里。这一时期的交通建设()A.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时代需要C.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D.揭开
5、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巴尔巴罗认为,男性在本质上是强壮的,能够真正的养家,而女性在本质上是软弱的,只能照看男性提供的东西。这种强调男性和女性因本质的不同而担负不同职责的观点在当时非常普遍。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A.具有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B.充分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C.男女平等的理念初步形成D.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9.1825 年至 1835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54 现名式各样的铁路条例,1836 和 1837 两年间,又通过了 39 顶铁路法案。1845 与 1846 年通过的铁路法案分别是 120 件和 272 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愈发的
6、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法治进程第 3页(共 10页)第 4页(共 10页)C.产业革命推动国家治理方式转变D.法律体系的完善助推工业现代化10.共和党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托马斯杰斐逊认为政府权力应加以严格限制。然而,在 1803 年拿破仑以 1500 万美元的价格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的时候,杰斐逊和他的共和党同僚们将正常的程序暂时搁置,最终完成了这笔巨大的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政治生活中的悖论B.政党政治亟待完善C.人民主权面临挑战D.联邦政体受到冲击11.下表为苏联 1953-1958 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苏联()A.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长B.农业集体化取得明显成就C
7、 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D.生产关系调整具有合理性12.1937 年,贵州全省工厂仅有 55 家,1938 年为 60 家,1940 年为 76 家,1943 年增长为 154 家,1945 年则只有 57 家。这种现象()A.主要得益于贵州本土工业的长期积累B.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C.是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D.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13.1915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介绍了卡内基、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塑造一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缩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人”。据此推论,早期新文化运动意在()A.唤醒国民的人权意识
8、和科学精神B.关注旧道德与新思想的融合C.重视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的影响D.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拯救中国14.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说:“国民党的军队本来是有大体相同于今日的八路军的精神的。那是在 1924 年到 1927 年的时代”“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靠着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旨在()A.说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B.强调军人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重要C.重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肯定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的斗争精神15.甘肃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油矿,由西南联大等校的毕业生边学边干开发成功
9、的:1942 年生产汽油 180 多万加仑,供应西北军用交通和重庆工业与民用等需要。这说明()A.国民党政府实现了能源自给B.玉门油田解决了军用和民用能源需求C.抗战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D.抗战需求促进西部地区重工业的发展16.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土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果不摧毁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地改革()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C.解构了旧有的乡村
10、统治秩序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17.有学者认为:“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事实上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奧秘,他们在海洋探险中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由此可见,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特点是()A.通过航海突破对自然的认识B.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王权扩张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海权意识服从专制皇权18.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后半期,革命与复辟、帝制与共和在法国反复登场,政局动物,外来矛盾不断激化。这反映了()A.思想引领与专制制度的对抗B.民族自立与外部
11、干涉的冲突C.浪漫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脱节D.国家统治与社会松散的影响19.1848 年英国颁布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53 年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建成下水系统。材料说明()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总产量(单位:万吨)8250856010370125001026013470第 5页(共 10页)第 6页(共 10页)A.城市环境严重恶化B.治理环境污染缺乏法律依据C.城市建设杂乱无章D.法律赋权政府进行城市治理20.罗斯福执政期间,国会通过颁布法律建立许多新的独立行政机构,并把部分立法权委托给这些机构,如“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据统计,1937 年国
12、会通过的所有公共立法议案 2/3 的创意是直接来自这些行政机构。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国会与总统间权力的争夺B.确保精英治国理念的落实C.政治实践背离了宪法精神D.国会不能独立行使立法权21.1971 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黄金美元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意味着()A.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美国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金本位制利于经济发展22.1953 年赫鲁晓夫指出:“1940 年粮食收购量为 22.25 亿普特,面 1953 年仅为 19.5亿普待,同时,由于国
13、民经济总体增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实际工资的提高,谷物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这表明赫鲁晓夫()A.下放中央企业的管理权B.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C.将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D.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23.戴高乐执政期间将大多数的能源工业、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转由政府控制,从 1947年起,法国政府先后制定了 10 个经济发展计划,不仅实现了高增长率,还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改造,众多小企业被合并为大的工业集团这表明法国()A.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废除私有制实行国有化C.大力推行“混合经济”模式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4.全球化是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图 1 和图 2 反映了美国在
14、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态度变化,这说明()A.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衡B.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观点C.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D.美国霸权主义是阻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 题、第 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 题-第 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其中一题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家长权既是一种制度设计,也一种伦理要求。自先秦孔子创建儒学以来,到清末变法之前,家长权之实际内容都深爱传家孝道伦理之影响。儒家伦理中重点论述家长和子女关系的所谓孝道,构成了家长权演进和发展的伦理基础。
15、不论是孝道还是家长权,二者都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相对温和到绝对压制的过程。家长权作为一个法律制度的确立离不开儒家的“孝”理论和中国法律的儒家化。摘编自史永平中国古代家长权之法理探析材料二古罗马时期,在国家还没有力量干预各个家庭以内的事务时,要由家长负责维持全家的秩序,当时的家长权是绝对的,共和国末期以后,家长权逐渐受到许多限制。公元前 89年庞泊亚法取消祖父对孙子、丈夫对妻子的生杀权,家属的人格逐渐自由。早期处于自然经济社会的罗马,家庭财产集中于家长,家属没有私产,其所得的一切财物均归家长所有。后来,由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达,家长需要家属帮助经营管理他的作坊、店铺以及航海事业等,家属因此获
16、得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其法律地位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关于“家属所得财物全部归家长”的古老原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代罗马的人格逐渐自由。摘编自汪丽古罗马与古代中国家庭制度之比较研究第 7页(共 10页)第 8页(共 10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家长权的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家长权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17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节选)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 年 2 月第 1 版)整理中国共产党在 100 年的奋斗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了体现党的本质属
17、性和核心价值的精神谱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精神,进行历史解释。(要求:选取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 分)材料:密折制度为清朝所独创,至少在康照初年已经出现。密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折人和皇帝直接发生关系。臣工若需奏事,可绕开内阁、通政司直送皇帝。皇帝阅看后,若有批示,便随折发还具斯人晓得谕,由于它的机密性极高,很多官场隐私及地方动静,不便公开于众的事,都可经直报告,而皇帝也从中了解过去从题本中无法获知的信息,扩展了政治视野,为了追究某事的原委或某人的根底,皇帝还可通过朱批再令有关人员密奏,对于沟通上下情况,
18、增加决策准确度,具有相当作用。所以,特准街折言事的官员,也从原来少数的皇帝亲信,逐渐向外层扩展。到了雍正以后,规定朝廷内外的高级官员,凡属“宜守机密机或“应速上闻”之事,都可密折言事。又确定,凡经朱批的奏折,必须按时如数上缴朝廷。还制定了密折录副存档和传抄遵办等制度。摘编自李世愉中国大通史清(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密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密折制度的影响。28.【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二战后期,如何处理德国是盟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1945 年雅尔塔会议,美、苏、英、法发表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将德国及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別进
19、行占饺,全面接管德国权力,在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对处置战败德国达成重要协定:放弃分割德国,使德国人民“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重建他们的生活”。1946 年,西方盟国认为要对付苏联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将西部德国彻底“西方化”,将其经济、军事、政治重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西方安全同盟下进行。到 1947 平底,西方(英、美、法)与苏联就解决德国问题进行的五轮艰苦谈判以失败告终。东占区和西占区的合并已不可能,苏联与西方在各自占领区开始独立行使各自的占领政策。1949 年 5 月,西方主导下的联邦德国宣告成立;10 月苏联影响下的民主德国政府宣告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至此形成
20、。战后初期,盟国强制德国社会全面改造,迫使德国的知识精英和普通公民开始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罪恶进行反思和批料,认为排外的、忽视或毁灭他人生存权利的发展不是德国真正的发展道路。只有加快工亚化,融入欧洲一体化,尊重公民参与政治的权第 9页(共 10页)第 10页(共 10页)力等才能推动德国正常发展,这为后来德国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摘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41-1949)(1)根据材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后盟国对德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影响。29.【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21、)材料卢作孚(1893 年-1952 年),重庆合川人。他一生从事多项事业,主要创办了北碚图书馆、成都通俗教育馆等文教机构,以民生公司为代表的 70 多家企业,嘉陵江三峡现代乡村建设等现代集团生活实验。抗战爆发初期,他“梦寐毋忘国家难”,策划民生公司负责战时运输,将拥挤在宜昌的 3 万多人员包括大量的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社会贤达以及 10 多万吨兵工器材运送到西部后方,史称“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撒退”。卢作孚的强国富民理想是树立民众的现代化“公共信仰”。他创办的公共文教机构把文化教育与改良社会联系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北碚定为:“基本教育实验区”。卢作孚以“为了事业,(个人应)忍受自己的困苦。如果整个(民生)公司的人都有这种精神,可以建设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都有这种精神,更可以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的“民生精神”,从事产业、交通、文化、国防领域的现代化运动。后人评价:“在旧中国,明确提出现代化口号,并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的大,卢作手还是第一个。”摘编自卢晓蓉 卢作孚与图书馆的一生情缘、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撒退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为建设中国现代化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作孚倡导的“民生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