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一、选择题1.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 魏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郑观应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知此人属于封建地主阶级,C项是农民阶级的代表,D项为早期维新派代表,B项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合,答案应为A。答案:A2. 2014海淀
2、区高三测试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 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解析:关键是题干中的“新”字,因此A项的“保护传统经济”、B项的“加强集权统治”、D项的“维护传统文化”都不是新的内容,都不对。只有C项符合。“近代文明”是指民主、工业与启蒙思想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新的。答案:C3. 2013湖南永州一模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 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
3、体西用”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及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答案:D4. 2013广州二测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洋务派希望通过“中体西用”来拯救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主旨相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属于旧式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属于新的社会变革,三者都不符合“半新半旧”这一限定词,排除A、C、D
4、三项,故答案选B。答案:B5. 2014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项。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
5、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排除C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梁启超奠定的,排除D项。答案:B6. 2013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统考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A.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C. “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D.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维新派主张的理解能力。 他们的主张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A项是顽固派,B项是鸦片战争后
6、的爱国人士,D项是革命派。故答案选 C。答案: C7. 201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 要不要社会革命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 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
7、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C项不正确。答案:D8. 2013广东深圳南山高三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A.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对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说明梁启超要唤起民众的思想觉悟。答案:C9. 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
8、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打着民主科学的大旗,彻底打倒传统的权威,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答案:D10. 201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考试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A. B. C. D. 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
9、,因而和是对的。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因而也对,而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因而也对。答案:D11.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救亡图存 B发展资本主义 C政治民主化 D反封建统治解析: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向西方学习,对强国之路的探索,故A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无法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和反对封建统治,据此排除B、C、D三项。答案:A12. 201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
10、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 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 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 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 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答案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
11、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
12、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
13、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他问题。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孙家鼎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分析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分析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从材料中“征之科学”“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入手,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核心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救亡的特点。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
14、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任答2点即可)派别: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态度:否定。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步: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
1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16、?(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则材料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材料二是洋务派的观点。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的信息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作答。第(4)问应结合四则材料来归纳。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