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 要: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接受方式的需要、对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借鉴,使得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以中国著名民办高校 H 校为例,可以从学校发展历史进程、学校精神与校训、校园活动与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对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关键词: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86-0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人们不知
2、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各种物质、文化和信息的总和。它是对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以外的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统称。在中国目前的大学校园环境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而民办高校因其办学方式、办学历史及教育方式等原因与公办高校在精神形态隐性教育资源方面截然不同,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民办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一、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一)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
3、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民办高校因其教育成本分担及与公办高校学生在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不同待遇,其民主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尤为突出,对自身利益需求和发展完善也更加关注。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使得大学生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同时对其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及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既对高校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
4、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小存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大现于国家、世界重大事件之中;简见于一时一事,繁显于社会活动不受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2而在这些事件中蕴含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传达的价值观、思想品质、内涵素养等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民办教育者,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中的精神形态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民办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现实需要民办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使得其思想接受方式与中学生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而高额的教育费
5、用与不同的待遇使其与公办高校大学生亦有所不同:不再被动接受现成的理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去寻找答案;不再盲目服从教师和家长的命令,而是希望能够自己经过思考做出决定。这就使得民办大学生在与其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受教育者的角色,而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做出选择。这就决定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灌输在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而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赋予了民办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自我引导,自我教育,适应了其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要求,有效地消除了其逆反心理,使其在喜闻乐见、润物无声中树立起
6、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三)对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虽无思想政治教育之名,却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实,这些国家一直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苏格拉底的“助产师”方法,到杜威的德育理论,再到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西方国家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学校教育中,无论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学生活动方面,无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及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情景;在宗教活动中也处处隐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向国民传达国家精神和价值观念。而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
7、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为效果显著。西方发达国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给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借鉴西方国家模式,开发和利用民办高校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包括精神形态在内的各种资源,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教育合力,对解决中国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提高其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二、民办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探索中国众多民办高校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调整而创立并逐步发展壮大的,与公办高校相比,其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之处。其载体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历史、学校精神与校训、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文化氛围等
8、。这些载体所蕴含与传达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素养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正向的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作用。以中国著名民办高校 H 校为例,可以利用下列载体对其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一)学校历史发展进程如前所述,众多民办高校都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调整而创立并逐步发展壮大的,H 校更是其中的典范。H 校创立于 1984 年,初始为自学考试辅导班,被光明日报赞誉为“全国自学考试的一面红旗”;1994 年第一个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0 年第一个实施本科学历教育;2004 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9、2008 年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 1984 年建校以来,H 校怀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信念,逢一必争、逢金必夺,在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创立了多个第一,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多次报道。H 校自建校以来近三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学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信念,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背景下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这种信念之下,H 校才能多次勇夺第一,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桥头堡。教育者可利用校史馆、校园表彰等机会对 H 校历史发展进程中蕴含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
10、育资源进行更为深入的开发和利用,使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位师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勇气和信念的熏陶和感染,成为师生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毕生的精神财富。(二)学校精神与学校校训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标志。H 校在其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学,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且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在对这种精神力量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学校于 1989 年将本校精神概括为“清醒敏锐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简称“开拓、拼搏、实干、奉献”,在这其中,开拓是创新,拼搏是根本,实干是前提,奉献是核心。在教
11、育价值上,这种学校精神不仅是对学校发展历史的精准概括,更是对全校师生在学校未来发展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殷切期望。校训体现出学校对其培养的大学生的期望,反映着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比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H 校则在传承学校文化传统与奋斗精神的基础上,汲取现代教学理念,确定了“厚德博学、励志图强”的校训。学校精神和校训都深刻地反映了校园精神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核心,在无形中影响着、感召着校园中的每一位学生。其魅力在于他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灵之中,通过内化到学生自身的实践之中,对其在校
12、期间及以后人生历程的理想、品格、德行产生深远影响。(三)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开展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陶冶学生情操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讲座、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庆祝活动等。这些活动因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价值观念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讲座。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宽视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H 校特意精心打造了一个文化与学术的饕餮盛宴黄河讲坛。黄河讲坛自创办以来,已经举行了 110 多起讲座,既邀请了王义遒、费恩伯格伦、陈宇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也邀请了如交警杨
13、华民、最美女记者曹爱文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还有焦金鹏、李德功等优秀校友。黄河讲坛浓缩着 H校人对文化学术的满腔热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 H 校传播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亦可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作为对学生进行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黄河讲坛之外,H 校还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新生入学适应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来满足学生在不同方面的需求。这些讲座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学校对其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关注与不懈努力。第二,校园文体活动与庆祝活动。前者如春季运动会、周末文化广场、迎新晚会、毕业典礼等,后者则包括庆祝“五一”劳动节、“
14、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的活动等。这些活动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磨练意志、提高能力、愉悦身心而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教育者可将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融入其中,既使学生各展所长,也使其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潜在的团队合作意识、拼搏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第三,校园社团活动。H 校学生社团众(下转 302 页)(上接 287 页)多,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电子协会等,这些社团活动中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社团文化、社团活动及人际交往中所传达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发展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是无形不可触摸的,但其影响却是潜移默化和无
15、处不在的。首先,校园社团是大学生在共同的爱好和理想的基础上成立的,可以激发大学生共同追求、奋发向上的精神;其次,社团组织中的和谐人际关系可以使其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爱,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塑造道德品质;再次,社团活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成员能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四)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社会气氛”,指学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环境与气质风貌,它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及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一种精神氛围,使其在其中体会到自豪感并产生归属感,从而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H 校自建校以来,为了能够在众多民办高校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并不断开拓进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向社会输送更优秀的成才,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脚踏实地、敢拼敢闯的精神气质,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这种校园文化氛围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熏陶,形成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行为习惯。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2 江立成,朱克平.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刍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3.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