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323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藁城一中19级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题,共64分)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力图一匡天下,士人游走列国,提出自己的治国理政方案,经济发展,文化思想活跃。这一社会巨变的根源是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分封制度的瓦解C. 私学教育的普及D. 各国变法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带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巨变有一定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2. 孟子说: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2、。”孔子惧而作春秋。由此可知孔子主张A. 民贵君轻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仁者爱人【答案】B【解析】从材料“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可知孔子对于春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况不满,他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故A项排除。“为政以德”和“仁者爱人”都是孔子的思想,但与题意无关,故CD两项排除。3. 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如图),公之于众。孔子对此批评道:”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应该,纠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这反映了A. 仁政与专

3、制的冲突B. 道德与法治的对立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 儒法治国理念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并“公之于众”体现了法家的治国理念,这一做法受到强调“礼”、“仁”等思想的孔子的批评,反映了春秋时期存在儒法治国理念之争,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仁政与“专制”的冲突,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道德与法治的“对立”,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项错误。4.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 代表下

4、层平民利益C.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D项错误。5. 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

5、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C. 皇帝个人的好恶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汉时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均是基于政治和思想上强化专制主义的考虑。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详解】6.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6、”这反映出董仲舒A. 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天为民而立君主,君主应当使民安乐,体现民本思想,故C正确;材料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法体现“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排除B;材料体现民本思想,无法体现“无为”思想,排除D。7.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

7、说明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答案】B【解析】“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8. 唐代中后期,某思想家提出所谓的“道统”思想,宣称只有儒家的仁义才是最高的道,认为儒学一度失传,只有自己才重新掌握了孔孟之道的衣钵。据此,下列对该思想家及其思想评述

8、准确的是A. 实质是门户之见,思想狭隘B. 据此强调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C. 目的是排斥佛道,抬升儒学地位D. 主张尊道、礼佛,发展新儒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韩愈的道统论,他提出道统论的背景是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其目的是排斥佛道,抬升儒学,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反映门户之见和思想狭隘,排除A项;宋代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秩序的合理性,强调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尊道、礼佛,发展新儒学是理学家的思想主张,与唐朝不符,排除D项。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

9、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是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B项正确,A项排除;理学的产生对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最终目的上与汉代儒学一致,排除CD两项。故选B。10. 宋代“事亲孝

10、,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 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 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 宗法制度重新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为人处世的天理”“扬善惩恶”“规范族人言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开始把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与理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出了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家族势力控制地方权力,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新兴市民阶层,故C不符合题意

11、;材料是理学强化宗族观念的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11.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反映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思想主张。材料“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反映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人性的宣扬,这些主张都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故A正确;西学东渐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政治的主张要

12、求,故C错误;“愚妇与圣人同直斥六经,张扬个性”体现了对传统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创新,故D错误。故选A。12.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 反对封建专制B. 主张学以致用C. 主张男女平等D. 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可知,顾炎武认为从自己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的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东西都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探究,体现其倡导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男女平等主张,排除C项;材料未

13、体现顾炎武对理学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13.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均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思和强烈批判,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呼声强烈,排除A项;明末清初理学

14、依然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中未体现思想的融合,且并未形成新理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C。14.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

15、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15.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 统治阶级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D.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正

16、常交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文化科技代表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而经济(生产力)则是文化科技发展背后的根源或根本动力,所以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其根源在于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对科技发展有强大的阻碍作用,答案选C,A B D三项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考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点评: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并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以创新性、理论性科技为主。16. 书法艺术

17、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下图作品属于A. 小篆B. 楷书C. 行书D. 草书【答案】A【解析】从材料“秦始皇”“诏铭”中可以看出,这是秦朝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的文字是小篆,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材料“秦始皇”“诏铭”是关键信息;从中可以得出答案。17.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 注重人物性格多变B.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 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京剧艺

18、术用特定的颜色(红、黑、白等)勾勒出色彩纷呈的脸谱,展示人物的性格、性情或类型,区分人物“善恶”, 达到“褒贬”人物(言行)的功能,说明京剧脸谱艺术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与京剧脸谱艺术“寓褒贬、别善恶”不符,A项错误;京剧脸谱艺术并未折射社会伦理“秩序”,C项错误;京剧脸谱艺术的出现不能说明戏剧艺术的“成熟”,D项错误。18.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答案】

19、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于宋代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于唐代李白的诗歌作品蜀道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故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汉赋、元曲的相关作品,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将“饮酒至酣”注释为“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注释为“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时代转型B.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C. 科举改革影响书籍出版D. 文化发

20、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中后期的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有利于降低阅读难度以适应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下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文化大众化倾向,故D项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并非学术研究,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教育体制转变,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改革科举制度,排除C项。故选D。20.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A. 倡导“开眼看世界”B. 主张进行变法维新C.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D. 主张全面学习

21、西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A项正确;19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其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其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C项错误;全面学习西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21.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A. 林则徐、魏源“

22、师夷长技以制夷”B.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D. 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这是批评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国的政教风俗优于西方,只是技术落后于西方,故B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CD两项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 22. 有学者说,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努力,孔夫子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学究式的古代文化保存者”,变成为了一个“含有新鲜的生命”的“热情的救世者”。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A. 开创了孔子儒学新体系B. 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C. 将孔子塑

23、造成了革新者D. 提升了儒学的宗教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为了给变法减轻压力,把孔子抬出来,推出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维新变法的先锋,从而出现材料中的情景,故答案为C。材料内容不是开创孔子儒学新体系,A错误。材料内容是利用孔子为变法减轻压力,并不是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B错误。材料与儒学的宗教地位没有关系,排除D。【点睛】孔子改制考是近代康有为撰。认为“六经”皆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尧、舜等都是孔子改制假托的圣王。认为“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开平世”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时代。借孔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对推动戊戌变法有很大影响。23. 关于戊

24、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A. 促进了民主意识的产生B. 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C. 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 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详解】使人们从“封建闭塞的发霉的气氛中”“清醒过来”,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A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戊戌变法运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项错误。24. 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这种说法有

25、所依据但也不尽准确。”这种说法“有所依据”是指A. 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B. 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制,二者均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故B正确;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错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主张,错误;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D错误。25. 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科

26、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B. 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C. 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D. 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当时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表明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故C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西方科学理论问题,故 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和马克思主义,故BD不符合题意。26.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

27、是A. 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 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为西方文化的传入提供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项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杜威强调的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27. 1919年12月,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

28、。”“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就是适应人类一体的道德、世界一家的社会之道德。这表明当时A. 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的探索B. 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先进的国人C. 唯物史观逐渐成为了国人的共识D. 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渐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关键信息“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内容,再结合“1919年12月”这一时间,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到了像李大钊这样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故B项正确;“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共识”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是什么,排除D项。

29、28. 1923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A. 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B. 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D. 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摆脱“城市中心论”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1926年并未摆脱“城市中心论”,故A项错误;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B项在时间上不符合,故B项错误;农民是革命力量,但不是

30、领导力量,故C项错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意在强调毛泽东的关注点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故D项正确。29. 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A.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 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 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著作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30.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

31、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3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

32、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B.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 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提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中共八大

33、、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关键词是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故D正确;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提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AB;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1982年召开中共十二大,C错误。32.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A. 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B. 中国向何处发展C. 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题眼是“马克思

34、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A、B、C三项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6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

35、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

36、,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思想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注重“三纲五常”。(2)特点:强调伦理道德;具有思辨性;融合佛道学说。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商业

37、(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张实行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2)根据材料二“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注重伦理纲常,融合佛道学说,将儒家仁义道德上升到天理高度,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二问结合理学产生的影响从个人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性格塑造进行阐述。(3)一问根据材料三“以工商为末,

38、妄议抑之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概括为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二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启蒙思想体现了对理学和君主专制的批判,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同时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产生一定的作用。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陈独秀将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国人觉醒的过程分为“七期”:一是明之中叶的“西教西器”时期;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季的“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和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

39、年研究材料二 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共和国体”时期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如何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新文化派的主张?(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答案】(1)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三民主义。(2)推动

40、:发起新文化运动。看待:新文化派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反映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态度过于偏激;但他们的主观目的是用这种极端手段彻底批判封建礼教。(3)趋势: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三个阶段,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势。【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共和国体”时期分别是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根据所学即可答出各自的核心思想。(2)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以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看待:可从新文化运动的破除封建与毀灭性打击两方面来回答。(3)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中国主流思想演变趋势,一是分阶段,从学技术、学

41、制度到学思想;二是层次不断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说明材料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该革命道路的意义?【答案】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典范。【解析】【详解】一问根据材料“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结合所学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将革命中心推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问意义结合对中国革命结果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主中国化进行阐述。-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