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讲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借助图表理解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2)结合生物变异的来源,能够解答新情境下的生物育种问题。(3)熟练运用单体、三体判断基因的位置。(4)通过比较识记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第 3 讲基因系统的发展变化变异与进化考点一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明考向不走弯路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以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生常因不能准确辨析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而失分,如课前诊断卷 T5。联知识简洁串记1需辨清的两组概念(填空)(1)易位与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图解区别发生于_之间发生于_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属于_属
2、于_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变异范围:基因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NA 分子(染色体)上若干基因(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属于_变异。变异结果:基因突变中的“缺失”不会改变_数目,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改变_。染色体基因基因数目2需明确的推断生物变异类型的三个角度(填空)(1)生物类型推断法:(2)细胞分裂方式推断法:(3)变异水平推断法:3需理清的一对关系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填空)(1)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增添大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_的序列缺失大缺失位置前不
3、影响,影响_的序列插入后缺失后(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_ _。基因突变若为突变,如 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同一种氨基酸隐性4需掌握的一个技法“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填图)析考法命题扫描模式图中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典例 1课前诊断卷第5题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 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4 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B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妺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思路点
4、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各模式图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再逐项分析得出答案:答案 C备考锦囊 学会利用“还原法”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在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时,可将变异后的图形还原或分开的方法予以判断,图示如下:备考锦囊 学会利用“还原法”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借助实例考查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典例 2(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 含 链 霉 素 培 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P能0突变型P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 蛋白结构改变
5、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KR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图表信息类选择题,正确识读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答案 A即时练举一反三1(2016江苏高考)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 e 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6、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若 E、e 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答案:B2(2016南通一模)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 不能再与 T 配对,但能与 C 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 DNA 分子占 1/4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解
7、析: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属于人工诱变。A 变为 I 后,I 不能与 T 配对,故突变后的 DNA 分子中 A-T 碱基对被替换;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突变后的 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得到的 4 个 DNA 分子,有 1/2 的 DNA分子仍含原基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突变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答案:B 考点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明考向不走弯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优缺点以及育种方案的选取和设计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育种程序图的判断与分析是考生易出错点,如课前诊断卷
8、T7、T13。联知识简洁串记1熟知生物育种程序和原理(填空)(1)识别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A:,D:,B:,C:,E:,F:,G:转基因技术,H:脱分化,I:再分化,J:包裹人工种皮。杂交自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变处理秋水仙素处理(2)判断育种方法及依据原理:育种流程育种方法原理亲本A、D 新品种育种亲本B、C 新品种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育种植物细胞G、H、I、J 新品种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杂交基因重组单倍体染色体变异诱变基因突变多倍体染色体变异2准确选取育种方案(填空)(1)依据目标选方案:育种目标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_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_育种(
9、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使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_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_育种单倍体杂交诱变多倍体(2)关注“三最”定方向:最简便侧重于技术操作,育种操作最简便。最快侧重于育种时间,育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最准确侧重于目标精准度,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杂交单倍体析考法命题扫描借助程序图,考查育种的原理与程序 典例 1课前诊断卷第7题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 A和 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 B 和 b 控制。现有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水稻品种,如图
10、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包括过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人工诱变育种为过程,B 可能来自 b 的基因突变C单倍体育种包括过程,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D多倍体育种包括过程,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育种程序图中的各育种方法,再逐项分析得出答案。答案 B考查生物育种方案的选取与设计典例 2 萝卜和甘蓝都是人们喜欢的蔬菜,并且萝卜和甘蓝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且都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18。萝卜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AA18,甘蓝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BB18。如图是利用萝卜
11、和甘蓝培育作物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作用的时期是_;与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一种措施是_。(2)以上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甲、乙、丙、丁 4 种植株中,可育的有_,其染色体组的组成和染色体数分别为_。植株丁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染色体_条。(3)基因型为 AaBb 的萝卜和基因型为 DdEe 的甘蓝杂交,后代基因型有_种;请设计一个利用基因型为 AaBb 的萝卜和基因型为 DdEe 的甘蓝,获得基因型为 aaaabbbbddee的萝卜甘蓝新品种的培育步骤(写出一种即可)。解析(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12、与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是低温处理,低温处理同样可以诱导多倍体产生。(2)植株甲获取的原理是染色体组加倍,为同源四倍体,可育;植株乙是通过杂交获得的异源二倍体,不可育;植株丙获取的原理是染色体组加倍,为异源四倍体,可育;植株丁是通过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不可育。甲的染色体组组成和染色体数为:4nAAAA36;乙的染色体组组成和染色体数为:2nAB18;丙的染色体组组成和染色体数为:4nAABB36;丁的染色体组组成和染色体数为:3nAAB27。植株丁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染色体为27254 条。(3)基因型为 AaBb 的萝卜和基因型为 DdEe 的甘蓝各产生 4 种互不相同的
13、配子,随机组合可产生 4416 种基因型的后代。获取基因型为 aaaabbbbddee 的萝卜甘蓝新品种的方法很多,如用 AaBb 的萝卜自交,获得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为 aaaabbbb 的个体,再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为 aaaaaaaabbbbbbbb 的个体;用基因型为 DdEe 的个体自交获得基因型为 ddee 的个体,对其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为 ddddeeee 的个体;让基因型为aaaaaaaabbbbbbbb 的萝卜与基因型为 ddddeeee 的甘蓝杂交,获得的后代即基因型为 aaaabbbbddee 的萝卜甘蓝新品种;也可以先
14、获得基因型 为 aabbde 的个体,然后诱导染色体加倍。答案(1)抑制纺锤体形成 有丝分裂前期 低温处理(2)染色体变异 甲、丙 甲:4nAAAA36,丙:4nAABB36 54(3)16 用 AaBb 的萝卜自交,获得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诱导加倍获得基因型为 aaaabbbb 的个体,再诱导加倍获得基因型为 aaaaaaaabbbbbbbb 的个体;用基因型为 DdEe 的个体自交获得基因型为 ddee 的个体,对其诱导加倍获得基因型为ddddeeee 的个体;让基因型为 aaaaaaaabbbbbbbb 的萝卜与基因 型 为 ddddeeee 的 甘 蓝 杂 交,获 得 的 后
15、代 即 基 因 型 为aaaabbbbddee 的萝卜甘蓝新品种(答案合理即可)即时练举一反三1黑龙江省农科院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高品质的糯玉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 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a 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C利用 c 过程定能更快获得高品质的糯玉米Db 过程一般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解析:a 过程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 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的幼苗;c过程使用 X 射线处理,属于诱变育种,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突变频率低的特点,因此,不一定能很快获得高品质的糯玉米;b 过程
16、是杂交育种过程中的操作,即连续自交和人工选择,该过程可以提高纯合率。答案:D 2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 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解析: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和高产的突变,通过筛选就可以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
17、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可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再通过人工选择,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答案:D 考点三生物的进化明考向不走弯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及应用等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是难点,也是考生的易失分点,如课前诊断卷 T10。1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填图)联知识简洁串记2数字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两、两、三、三”(
18、填图)防易错无障通关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生物进化最终会导致物种的形成()(2)物种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进化()(3)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4)共同进化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5)种群个体自交时,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不变()(6)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7)60Co 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9)因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10)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1)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
19、因 A、a 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12)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13)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学方法触类旁通遗传平衡定律在基因频率计算中的应用(1)使用范围:种群非常大、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突变、无自然选择。(2)定律:PAp,Paq,且 pq1,则达到平衡时种群中 PAAp2,PAa2pq,Paaq2。依次类推,在复等位基因中,PA1x,PA2y,PA3z,且 xyz1,达到平衡时种群中 PA1A1x2,PA2A2y2,PA3A3z2,PA1A22xy,PA1A32xz,PA2A32yz。(3)定律
20、的由来:可根据配子法,利用棋盘法得出。A(p)a(q)A(p)AA(p2)Aa(pq)a(q)Aa(pq)aa(q2)如果是伴 X 染色体的遗传,则是:XA(p/2)Xa(q/2)Y(1/2)XA(p)XAXA(p2/2)XAXa(pq/2)XAY(p/2)Xa(q)XAXa(pq/2)XaXa(q2/2)XaY(q/2)示例 若在果蝇种群中,XB 的基因频率为 80%,Xb的基因频率为 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理论上 XbXb、XbY 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A2%、10%B4%、10%C2%、20%D4%、20%解析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XB 的基因频率为 80%,Xb 的基因频率为 2
21、0%,故卵细胞中含有 XB 的占有 80%,含有 Xb 的占 20%,精子中含有 XB 的占 40%,含有 Xb 的占 10%,含有 Y 染色体的占 50%,故 XbXb 的基因型频率为 20%10%2%,XbY 的基因型频率为 20%50%10%。答案 A考点四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明考向不走弯路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此类问题的难点在于选取合理的杂交组合,突破点在于构建常规的思维模型和模式类型。深思维纵引横连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2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判断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1)类型显性突变:aaAa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
22、,一旦表现 即为纯合子(2)判断方法: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4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1)判断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2)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5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会迁移题组练通题组一 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1某野生矮茎豌豆种群中发现了几株高茎豌豆,经基因检测,该突变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判定基因突变的类
23、型。解析 答案 让突变体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若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隐性突变。题组二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判断2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 XAY 与一白眼雌果蝇 XaXa 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方法一:_。方法二:_。解析 本题考查变异类型的判断,准确获
24、取信息,知道不同变异类型的检测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对于染色体变异,一是通过显微镜检测的方法,观察该果蝇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确定该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二是利用题干中的信息“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死亡”这一现象,将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来确定该变异的来源。若为基因突变,则 XaXaXAYXAXa、XaY,子代雌雄比例为 11;若为染色体缺失,则 XaXXAYXAXa、XAX、XaY、XY(致死),子代雌雄比例为 21。答案 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
25、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方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目与雄果蝇数目比为 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目与雄果蝇数目比为 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题组三 生物变异类型的综合判断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 和 R/r)控制,已知 A 和 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且其中 R/r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实验: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1 全为红眼(偶见一只雌果蝇为 XXY,记为“M”;还有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N”)。(1)由题可知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白眼雄
26、果蝇基因型为_,其不可能与 R/r 一样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以上实验过程(产生正常 F1 果蝇)。(2)M 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 X、Y、XY 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_。(3)N 果蝇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是亲本雄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是亲本雌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 XO 型果蝇(XO 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N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
27、改变;.若_,则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若_,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解析(1)由题意知,A 和 R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则 F1 全为红眼时,亲代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XRXR、AAXrY。(2)XXY 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X、XY、Y 及 XX 四种类型,其比例为 XYXYXX2121。(3)欲确认 N 果蝇(白眼雄性)出现的原因,可将 N 果蝇与 F1 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若由环境改变引起,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AaXRXr杂交子代基因型为 3/4A_XRX、1/4aaXRX,即红眼白
28、眼31;若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则 N 果蝇基因型为 aaXRY,N 与 F1 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应为红眼白眼11;若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则 N 果蝇基因型为 AaXrY,它与 F1 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 3/8 红眼、5/8 白眼。若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则 N 果蝇为 XO 型不育雄性,它与 F1 红眼雌果蝇杂交将无子代产生。答案(1)AAXrY 若 A/a 与 R/r 都在 X 染色体上,则纯合白眼雌果蝇的雄性子代也只能是白眼(2)XX 2121(3)将果蝇 N 与 F1 红眼雌果蝇交配.红眼白眼31.红眼白眼11.红眼白眼35.无子代一、练全国
29、卷高考真题知考查重点1(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 2(2013全国卷)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A水稻 F1 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 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30、,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解析:A 项所述为单倍体育种,B 项所述为杂交育种,D项所述为诱变育种,都没有涉及基因工程技术;C 项所述育种方法涉及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答案:C 3(2016全国丙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为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 AA 和aa 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
31、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染色体变异涉及许多基因的变化。故基因突变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比染色体变异涉及的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显性突变是 aa 突变为 Aa,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AA、Aa 和 a
32、a,子二代再自交,子三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算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隐性突变是 AA 突变为 Aa,在子一代还是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AA、Aa 和 aa,即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也就是隐性突变纯合体。答案:(1)少(2)染色体(3)一 二 三 二二、练各地市调研试题知命题热点1普通水稻是二倍体,有的植株对除草剂敏感,有的植株对除草剂不敏感,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方法,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B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C用 射线照射单倍体幼苗,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D用除草剂喷
33、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运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水稻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抗除草剂的水稻正常生长,保持绿色,不抗除草剂的水稻叶片变黄,故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答案:C 2(2016安阳第一次调研)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 E2 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 E2 形成 E1 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
34、信息会发生改变B基因 E2 突变形成 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的C基因 E2 形成 E1 时,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 E2 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解析:基因 E2 突变形成 E1 时,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蛋白质中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这说明该突变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造成氨基酸数目和种类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 E2 突变形成 E1 后,植株代谢不一定加快,含糖量不一定增加。答案:D 3(2016济南一模)脆性 X 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
35、的 FMR1 基因出现过量的 CGG/GCC 重复序列,导致 DNA 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脆性 X 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 X 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 X 染色体“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 CGG/GCC 重复序列,脆性 X 染色体结构更稳定解析:脆性 X 染色体是因为基因中出现过量的 CGG/GCC 重复序列,这属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脆性 X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说明易于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 X 染色体
36、,女性体细胞中出现 X 染色体“缢沟”的概率更大些;较多的 CGG/GCC 重复序列使染色体结构不稳定。答案:D 4如图 A、B、C 代表不同的种群,A 和 B 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 C 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 A 和 B 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 A 和 B 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A 和 B 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 A 和 B 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A 和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了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解析: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且产生的后代
37、可育才说明两种群属于同一物种;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A 和 B 若为同一物种,则不是竞争关系;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A、B 属于两个种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答案:D 5在某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不考虑自然选择对果蝇眼睛颜色性状的作用。现在种群中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为 11,且在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 F1 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20 C1/32 D1/40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种群在除去白眼雌性果蝇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因为雄性果蝇中红眼(X
38、BY)白眼(XbY)31,故该种群中 PXB3/4,PXb1/4,所以雌性群体中,PXBXB9/16,PXBXb3/8,PXbXb1/16,雄性群体中 PXBY3/4,PXbY1/4。除去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后,剩余群体的雌果蝇中 PXBXB3/5,PXBXb2/5,随机交配后 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5)(1/4)(1/4)1/40。答案:D 6(2016鹰潭一模)蕹菜(二倍体)披针叶(Ce)基因与心形叶(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Es)基因与自交不亲和(E)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e 基因比 C 基因多了 T5 转座子,T5 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他位
39、置的 DNA 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 Ce 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1)将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 F1。F1 叶型为心形叶,表明_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 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_。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 F1中的 Ce 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 F1 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 Ce 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 情 况 下 发 生 的 自 然 突 变 频 率 _,推 测 可 能 是_的结果。(2)从 F1 中选出基因型为 EsE 且 Ce 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 F2。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 F2
40、中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从 F2 的 150 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 5 株植株含 E 基因,推测F1 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解析:(1)F1 由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到。只考虑叶型这一对性状:若 F1 叶型为心形叶,则可以判断出心形叶为显性性状,披针叶为隐性性状,则 Ce 基因为隐性基因,F1 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 CCe。F1 植株中 Ce 基因发生改变的概率为 50%,而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是极低的,故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高。由题意“Ce 基因比 C 基因多了 T5 转座子,T5 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他位置的 DNA 片段”可推测出:Ce 基因突变频率增加应该是 T5 转座子发生转位的结果。(2)所选 F1 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 CCe,F1 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 F2,则 F2 中基因型为 CeCe 的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1/4。Es基因与 Ce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理论上披针叶植株不可能含 E 基因,现在 150 株中有 5 株含 E 基因,推测应是 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交叉互换)。答案:(1)Ce CCe 高 T5 发生转位(转移)(2)1/4 基因重组(交叉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