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各2分,共7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皇权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2.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
2、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3.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 ) A.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4.唐初中书省下设
3、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 A. 君相矛盾得到缓解 B. 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C. 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D. 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4、( )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C.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D.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6.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记载:“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 A.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盛行 B. 洋货成为国人生活必需品C. 天津通商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 D. 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7.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
5、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C.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 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8.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9.1912年
6、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说:“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为避免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出现“革命后的专制”,此前孙中山等人所做的努力是 ( )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颁布临时约法C. 改组中国同盟会 D. 发起了护国运动10.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 ( ) A. 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 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
7、础扩大C. 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11.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据此,英国“克服专制王权”措施并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条件是指( ) A. 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工业革命C.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成立责任内阁,君主“统而不治”12.“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
8、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 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1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C. 设立两院
9、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机构间的制约平衡14.“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 不结盟原则 B. 睦邻友好原则 C. “一国两制”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1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17.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 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18.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
11、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渡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并购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 A.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19.1931年,荧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厂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继续实行兼并,到1934年并进杭州光华厂为止,大中华的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9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
12、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准备了外部条件C. 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20.表是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5532机器制造业4422电力151073煤6644石油2322钢5553A. 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
13、位的快速提升C. 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 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21.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 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 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 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 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22.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
14、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 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3.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GNP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 B. C. D. 24.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
15、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 A. 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B. 发展为福利国家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25.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比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 ) A.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 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
16、导地位26. 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 A. 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 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7礼记王制中提出:“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孟子梁惠王下强调:“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墨子七患说:“仓无备粟,不
17、可以待凶饥。”这反映出( ) A中国有着尊老养老的传统 B古代中国救济的重点在灾民C历代社会救济主体是政府 D中国救济思想植根久远历史28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不得已从外部输入稻米,于是丧失了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湖广地区飞快地开垦了耕地,并将生产的粮食输入江南,成为当时的粮食中心。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A湖广地区经济水平超过江南三角洲 B长江流域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C我国南方乡村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D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变迁29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比较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民间土地买卖的相关材料。这主要反
18、映出当时( ) 类型具体做法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才会完全丧失土地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许赎回、找价A土地私有神圣不可侵犯 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的市场化程度高 D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301912年2月申报报道:“近来无知乡愚,或于谣言,死命保留猪尾。又虑上街购物,或被巡士断送,以致屏迹城市,蛰居不出者,十室而九。”这不能反映出( ) A断发易服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B中华民国强制推行剪辫发令C民国初年剪辫具有革命色彩 D上层变革与底层民众间冲突31康德相信理
19、性,断定人类一定会克服对抗走向和谐,各个国家也会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建立良好的国际联盟,最终建立跨越国界的“普遍立法的公民社会。”与康德这一构想最接近的是( )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欧洲联盟成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2.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 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遵从理性,反对权威A. B. C. D. 33.西方文明史对卢梭有很高的评价:“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20、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B.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34.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热爱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由此反映了彼特拉克( ) A.关注凡人的世俗生活 B.追求人的宗教信仰自由C.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 D.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35.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
21、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二、材料解析题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共30分)3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
22、,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说民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立法理念,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7分)3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巩固统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北魏统治者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的改革以太和十四年(490年)为分界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冯太皇太后主政时以孝文帝的名义进行的改革;后一个阶段是孝
23、文帝主政独立进行的改革。材料二下列图片反映了鲜卑族服装的变化:请回答:(1)在改革的第一阶段,北魏政府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材料二中图二中的服饰与图一、图三中的哪一服饰相似?为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进步意义。(5分)水一中高二级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CADBDBBBBBDDBDCCDDCACBDCCDDCABACAD 二、材料解析题题(
24、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立法理念:刑无等级、赏罚分明、严刑峻法。(6分)意图: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2分) (2)看法:商鞅提出“刑无等级”的主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但在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3分)商鞅主张严刑峻法,使人人畏惧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刑罚过于严酷,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2分)其法治理念为中国以后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今天以法治国提供借鉴。(2分)37、(1)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取代难以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6分)(2)图一。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4分)(3)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