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1328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1.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是身为季氏的家臣

2、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起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项排除,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需要能够透过史料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紧扣材料中“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的历史现象,从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分析归纳即可。2.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B. 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C. 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D. 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

3、弃了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掌握政治权力,世族经济是门阀世族政治的经济基础,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排除BD;材料中“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时间不符合,因此C错误。 3.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靑睐。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

4、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上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杭州的货物运到广州表明长途贩运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的外贸市场不是主动开辟的;B选项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4.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

5、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贏。”下列有关各方的“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清政

6、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 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 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 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贏”可以看出,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辛亥革命时,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但其统治得以延续;B项错误,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C项错误,辛亥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实现。6. 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

7、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种变化表明A.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 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C. 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 D. 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是在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阐释传统手工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故B项排除;鸦片战争后,国人依然仇视外洋事物,还没有完全从“天朝大国”中解放出来,所以会出现“奇

8、技淫巧”的认识,而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及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应该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故C项正确;“追逐西方时尚”与材料主旨不合,故D项排除。7. 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 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 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 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 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由于

9、传统观念导致只学习西方表面的东西,而不利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转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当时的留学教育不利于社会的转型而非危及清朝统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留学教育的弊端而非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教育的半殖民地化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答案】A【解析】

10、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点睛: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

11、性到写意性的变化。9.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C.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答案】D【解析】罗马法公正对特定自然资源的自由利用,而不是保护或限制,故A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D;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人类共同享用,任何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但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故D正确。10. 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英国民主政治也随之扩张,

12、政治制度再改变却未爆发革命。议会自身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如此,便形成了对国家问题的解决机制。这一机制A.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C. 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权利中各个阶层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相互牵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政治的和谐稳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国家元首依旧是国王;C选项错误,这种现象是对工业革命有利的;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

13、1.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这表明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体现出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全国劳动关系法财产税法表明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

14、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说明政府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2.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答案】A【名师点睛】电影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是时代的产物,应该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史实,好莱坞搞笑片、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产生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15、下,以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13.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一系列务实合作结出了早期的果实。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

16、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摘编自 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

17、;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归纳其对近

18、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答案】(1)特点: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中欧贸易由间接贸易变为直接贸易;贸易商品以茶叶、丝绸、陶瓷为主,技术先进;主要商路由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国家管理加强;官商占主导地位;外交与外贸相结合。 (2)变化:贸易主权沦丧;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海禁政策被打破;外贸管理逐渐近代化;贸易思想转变,由抑商变为护商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外资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解析】试题解析:(1)由“转口来的中国产品”可知古代中国对欧洲贸易最早是间接贸易,后变为直接贸易。由“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

19、易为重点”可知,对外贸易从陆上转为海上为主。此外,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为丝绸、陶器、茶叶。从“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可知,外交与外贸相结合。另根据所学,官府设机构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时间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到1978年以前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吴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

20、反五反、台湾战争、达赖叛逃、大跃进、中越战争、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等1978年以后40余人近百次,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杨振宇、李泽曹、吴仁宝、刘雯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傲世、台独活动、台湾地震、贫困落后、环境污染、港澳回归、移居国外、SARS、北京奥运会、人民币国际化等上表能反映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变化,选取其中一个变化,并说明原因。【答案】示例:1978年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

21、界的步伐。原因:中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与世界的交流;等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社会发展方面,二是对外关系方面,结合表格的具体内容来看社会发展方面主要从经济迅速发展、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以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多方面分析才可以。对外关系方面特别要突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积极参加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加大加快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

22、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等【名师点睛】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注意论据全面、详实。15.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数据KS5U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

23、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2)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1)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比例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人才选拔;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北宋时改革

24、完善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平、客观。(2)特点: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作用:有利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出魏晋、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世变化趋势并结合背景予以分析,最后归纳得出古代选官制度选择官员标准变化趋势及影

25、响即可。(2)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政策,第一小问学生从材料中“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概况总结即可。第二小问其作用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等角度进行阐述即可。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6 -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战期间,美国在中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它希望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能够作为美国的朋友在

26、亚洲发挥稳定作用,而中国内战一旦爆发会摧毁美国这一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美国并不认为蒋介石政府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另一个因素是,美国不得不担心国共战争的升级会让“苏联政府采取公开或隐蔽的干涉行动”。 随着内战的扩大,同时到来的还有中共及其影响下的人民群众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美国和美援。美国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蒋介石所奉行的武力政策极大地威胁了美国利益。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开启了全面内战。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运令。同时,美国通知英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要求它们采取同步的行

27、动。在禁运令颁布后半年,国民党军队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军火匮乏状况。此时,正是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大量获得苏联武器和日本遗留兵工厂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7年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指出,如果“收回对国民政府的支持,苏联在中国的影响就将随之增强”。在国际冷战加剧背景下,经历了十个月的禁运之后,美国最终解除对华军火禁运。摘编自胡美、任东来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国民政府实行军火禁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国民政府解除军火禁运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美国希望

28、一个稳定的中国作为美国在亚洲战略基地;美国对蒋介石政府取得战争的胜利信心不足;美国担心国共战争的升级会引发美苏直接对抗;内战的扩大引发中国人民反美呼声。(2)影响:助长了国民政府的气焰但未能扭转国民党军队的颓势;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表现;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国内战一旦爆发会摧毁美国这一战略目标”能够得出美国希望一个稳定的中国作为美国在亚洲战略基地,实行军火禁运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蒋介石的内战作为,从而为美国称霸服务;根据材料“美国并不认为蒋介石政府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能够得出美国对蒋介石政府取得战争的胜利信心不足;根据材料“美国不得不担心国共战争的升级会让苏联政

29、府采取公开或隐蔽的干涉行动”能够得出美国担心国共战争的升级会引发美苏直接对抗;根据材料“随着内战的扩大,同时到来的还有中共及其影响下的人民群众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美国和美援”能够得出内战的扩大引发中国人民反美呼声。(2)根据材料“正是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大量获得苏联武器和日本遗留兵工厂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得出美国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削弱了国民党力量,而解除禁运则能增强国民党军事实力;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除禁运无非是担心中国即将成为红色地带,增强国民党实力有利于对抗社会主义阵营;随着禁运的解除,中国内战再次紧张,引起苏联在东亚的警惕和东亚局势的紧

30、张。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 1924年l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

31、耕者有其田,因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报失”。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反对贫富分化;提

32、出土地国有,平均地权;重视解决中国农民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进行土地革命;渐进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主张由政府实行和平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主张宣传并启发农民觉悟。(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苏俄的影响;进行民主革命的需要。【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以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为切人点,以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概括主张,应分阶段、紧扣两则材料“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仔细提取相关信息,注意语言表述应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原因应紧扣设问提示的思路,抓住时间提示,提取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作答,可从近代中国的国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需要等角度分析。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