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讲城 市 化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图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图示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
2、被拉平的“S”形曲线A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的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
3、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微点1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微点2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微点3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微点4不同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判断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用城市人口占
4、总人口的比重来说明不同的发展时期。一般认为城市化比重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为中期阶段。另外还可以通过人口数量迁移方向和示意图来判读城市化进程阶段。微点5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化进程(2019高考全国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
5、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B3.A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较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
6、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续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
7、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2020济南评估)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据此回答12题。1该城市发展历程可能是()AQPNBNPQCPNQDNQP2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P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BQ阶段城市交通体系较完善CN阶段城郊农业最发达DQ阶段工业产值不断降低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为5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35%和15%,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P阶段第二产业比重约为50%,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约为18%和32%,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Q阶段
8、第三产业比重约为6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5%和30%,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阶段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但城市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还没有达到最高,A错;N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郊农业并不是最发达的,C错;Q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生产力水平最高,交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成长阶段有所减少,但工业仍然不断发展,产值继续上升,B对、D错。答案:1.B2.B(2020青岛质检)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
9、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35题。3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4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5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
10、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解析:第3题,两个时段,M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2005年,M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B选项正确。第4题,20002005年吉林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B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是吉林省镇
11、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C选项错误。第5题,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越低。读图可知2010201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故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000200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故A、C选项错误。答案:3.B4.D5.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 k
12、mB1520 kmC2025 kmD2530 km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 B C D【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C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利影响(2)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13、、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城市水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产生噪声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就
14、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20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曲线图,回答12题。1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B其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C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其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2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D地表径流减少解析:第1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A、D不选;深圳邻近香港,受其影响经济发展迅速,B正确;深圳是移民城市,发展历史较短,C不选。第2题,
15、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大,居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地表硬化面积大,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选A。答案:1.B2.A(2020邯郸模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3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4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
16、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解析:第3题,图示该县城呈同心圆状,则建城的前提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而河谷中地形狭窄,则该处能修建城镇的突出优势是地形平坦。第4题,图示八卦布局的形式使环形道路与放射状道路多处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答案:3.B4.C选择题(2020辽宁朝阳抽测)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回答13题。1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雏形阶段B加速阶段C调整阶段D成熟阶段2日本
17、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A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B以核心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拉大D已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阶段是雏形阶段。第2题,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
18、题。第3题,由图可知成熟阶段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以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缩小;是否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无法看出。答案:1.A2.D3.A(2020河南六市联考)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为此,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据此回答45题。甲乙丙丁1980年2214333444352016年544333
19、4343244.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增长城市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对四座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B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C丙城市化水平显著下降D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解析:第4题,丙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增大,说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上升,但是人口规模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说明该城市可能经历了传统产业衰落、外来劳动力减少的过程,其后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第5题,甲城市从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顶级位置的大城市,仅依靠传统制造业是很难达到的;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
20、城市;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但经济总量指数增加,在我国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水平仍会有所提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丁城市的三个指数均降低,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厂矿倒闭或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闲置土地、设备等。答案:4.C5.D(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降低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据此回答67题。6“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
21、用地规模D人口流动7“合村并居”的实施,可以()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B降低人口密度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D促进乡村竞争解析:第6题,由“建设高密度村居”,可判断合村后会大大减少住宅用地,则可限制用地规模。“合村并居”将几个邻近的乡村整合成一个乡村,所辖人口变多,加之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乡村的服务种类会增多、服务等级也会得到提升。第7题,“合村并居”通过高密度安置农户,会减少对农村周边耕地的占用,也能重新利用原来闲置的土地,则可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合村是把几个小乡村合并,没有增加区域内的乡村人口,则人口密度、比重变化不大;合并后成为一个整体,也降低了乡村之间的竞争。答案:6.C7.A(2020福建龙岩模拟
22、)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810题。8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9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10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
23、紧张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9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
24、、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10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答案
25、:8.C9.D10.B(2020成都一诊)下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示期间我国()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12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解析:第11题,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所以说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对;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错;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26、D错。第12题,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属于城市化阶段,使我国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增加,A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仍然是城市化阶段,B错;城市数量增加,但并不代表分布均匀,C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对。答案:11.A12.D(2020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据此回答1314题。13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
27、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14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解析:第13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工业不发达。据此分析选C。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
28、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C。答案:13.C14.C(2020赣州模拟)下图表示四类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关于四类城镇发展现状的分析,正确
29、的是()A资源枯竭,迁入人口多B环境良好,就业压力小C产业结构的调整起步早D服务业发达,科技实力较强16目前类城镇()A环境污染严重B企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C节能减耗成果显著D环境人口容量上升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类城镇资源消耗、环境负效、发展水平均下降,说明该地资源枯竭,迁入人口减少;类城镇资源消耗、环境负效升高,但发展水平也升高,说明该区域污染严重,但经济发展快,就业压力小;类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资源消耗、环境负效达到较严重程度的时候才开始进行的,起步并不早;类城镇后期资源消耗、环境负效下降,但发展水平升高,说明其已经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服务业发达,科技实力较强。第16题
30、,根据图示可知,类城镇的环境负效目前较低,资源消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目前的类城镇环境污染不会严重;企业分布通过图示看不出;该地资源消耗依然很高,故节能减耗成果并不显著;目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负效降低,故环境人口容量上升。答案:15.D16.D(2020“温州十五校联合体”联考)到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据此回答1718题。17推测西安市2020年将出现()A“郊区城市化”现象B“虚假城市化”现象
31、C“滞后城市化”现象D“逆城市化”现象1819722020年,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A北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B北部科技先进C北部交通便利D北部工业发达,经济基础好解析:第17题,根据材料,到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新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最有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选D。第18题,西安北部科技不先进,北部交通也欠发达,经济状况欠佳。根据图示信息,西安北部靠近渭河,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选A。答案
32、:17.D18.A章末综合检测(七)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地域空间变化示意图和该市20022018年人口变动统计表,回答13题。年份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人口出生率()8.048.007.937.767.80人口死亡率()8.007.977.947.988.03人口总数(万人)57.361.766.372.678.2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2002年,现在的城区面积变化不大B该城市是因为地处铁路交会处而形成的C交通条件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D该城市地域形态由集中式逐渐变
33、为分散式2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分析,正确的是()A高新技术园区布局较合理,沿铁路布局,便于产品和原料运输B纺织厂布局不合理,应布局在郊区,以接近原料产地C发电厂布局不合理,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大气D物流园应布局在城区,以接近消费人群3关于该市2002年至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人口大量迁入B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较快C人口总数不断减少D出生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相对于2002年,现在的城区面积明显扩大,A项错误;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铁路交会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但不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交通条件对于该城
34、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C项正确;目前该城市各项用地依旧连成一片,城市地域形态仍是集中式,并没有变为分散式,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高新技术园区在环城公路附近,离铁路较远;纺织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厂应布局在离城区近的地方,便于工人上下班;物流园货物流量大,应布局在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发电厂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为盛行风的上风向,会对城区大气造成污染。第3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2002年至2018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及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小于0,而人口总数仍在不断增长,可判断该市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A正确、B错误;该市人口总
35、数不断增加,C错误;与2014年相比,2018年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说明出生人口增多,D错误。答案:1.C2.C3.A(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中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称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按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城市分为滞后型、中等型、较发达型、发达型。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城市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46题。4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的()A交通联系不便B信息交流较少C产业部门类似D产业
36、联系较弱5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型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B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C除发达型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6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A服务范围拓展B服务功能转移C服务职能增加D服务对象转变解析:第4题,所谓“大都市阴影区”,就是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较少的大城市周边区域。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比较方便;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大不相同;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产业联系较弱,形成“大都市阴影区”。第5题,京津冀地区发达型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资金等高度集中于发
37、达型城市,故该地缺少较发达型城市;该区域中等城市间并不存在竞争严重的状况;该区域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规模较大;该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内外联系方便。第6题,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规模大、人口多,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中心城市的一些服务功能转移出去(建设卫星城等),来减轻中心城市的压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答案:4.D5.A6.B(2020深圳高级中学适应性考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下图),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38、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千米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回答79题。7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地势C地质灾害D人口和城市建筑8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自然灾害对管线的破坏B减少管线管理和维修成本C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D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9我国特大城市城区推广地下综合管廊较难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A建设技术不成熟B管理协调难度大C路面开挖影响大D建设成本过高解析:第7题,东京和北京都是经济发达的超大都市,二者人口密度相当,对管廊的修建影响极小。管廊修建过
39、程中需要做到防水、防震、防塌陷、防透水、防地质灾害等。东京和北京地形都是以平原为主,气候都为季风气候,故排水、防渗等差别不大。但东京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严重,防震要求高,建设成本高。故本题选择C。第8题,读图可知,管廊的修建可以适当减缓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也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地上设施的破坏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充分利用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故本题选择D。第9题,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铺设,说明不是技术瓶颈的问题;管廊每千米造价约1.2亿元,我国特大城市城区面积大,管廊建设成本高;路面的开挖对生产、生活、交通等影响大;因为管廊布线及修建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所以很难操作。故本
40、题选择A。答案:7.C8.D9.A(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图a为我国某大城市甲、乙两个快速公交站台示意图,图b为两个站台工作日分时段平均净上车人数统计图(净上车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读图,回答1011题。10邻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11图中快速公交系统()A运行方向为M出城、N进城B与轨道交通相比,更准时C与普通公交相比,运营效率更高D能够促进城郊间人口迁移解析:第10题,甲站台7:00上车人数最多,此时为上班时间;乙站台18:00下车人数最多,此时为下班时间。故邻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住宅
41、区。第11题,大城市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周边,甲站台上车的大部分人是去往城市中心区工作的,故M方向是进城,N方向是出城,A错;与轨道交通相比,快速公交虽然有专门的车道,但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交通信号灯、车流量等,故没有轨道交通准时,B错;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客运系统,与普通公交相比,运营效率更高,C对;快速公交系统可以促进城郊间人口流动,不是人口迁移,D错。答案:10.B11.C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上海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2 418.33万人,城市化率达89.6%。多年来,上海
42、市的城市空间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扩展,特别是自1990年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为上海市20052015年建成区内部不同建设面积一览表(单位:万平方米)。时间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经济功能空间工业用地11 52114 52616 80119 22323 06225 103商场店铺3 2414 0295 0895 6546 1656 773社会功能空间住宅37 99743 28350 21155 07758 94063 007道路20 94222 57924 56626 17627 29028 567学校用地2 3262 56
43、22 8083 2513 1273 366医院564591658763595631办公用地4 3344 9725 9716 5206 5457 343生态功能空间绿地28 86531 795116 929122 283124 295127 332绿地覆盖率(%)3737.638.138.238.438.5(1)概括上海市城市化的主要特点。(6分)(2)说出上海市社会功能空间用地的变化特征。(6分)(3)简析上海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1)获取文字和表格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如由“上海市常住人口2 418.33万人”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大;由“城市化率达89.6%”可知
44、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等。(2)获取表中信息进行概括即可。概括住宅、道路、学校用地、医院、办公用地等的变化即可。(3)对比经济功能空间、社会功能空间、生态功能空间建设面积的变化即可得出上海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影响也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大城市病”,诸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差等。答案:(1)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展速度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快。(2)住宅、道路、学校、医院、办公等用地类型的面积整体呈增长趋势;办公、住宅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医院、道路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慢。(3)问题:经济功能用
45、地增长速度较快,生态功能用地和社会功能用地增长速度相对滞后,城市整体功能失衡。影响:土地供应紧张,房价高涨,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受的压力较大。13(2020沧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天津市的发展建设以滨海新区为重点,但近年来滨海新区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满
46、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有关部委在天津滨海新区,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建设中新生态城。下图是天津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1)与重庆相比,说明天津市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2)说明滨海新区发展中出现的“水问题”。(8分)(3)说明滨海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对提升天津中心城市功能的作用。(8分)答案:(1)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以天津港为依托,形成以海运为中心的现代运输网络;地处京津唐地区,临近辽中南地区,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附近煤、铁、石油、海洋等资源丰富。(2)降水集中,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工农业需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水体,造成水质下降;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3)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多;营造自然、绿色的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