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走近作者胡锦涛,1942年12月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祖籍安徽省绩溪县。1959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泰州中学。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1984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03年3月在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04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2相关知识(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2)论据的类型: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
2、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3)使用论据的要求: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1注音(1)统筹(chu)妥(tu)善说(shu)服疫(y)情 宿(s)愿 嘹(lio)亮贪图安逸(y)(2)扎轧2写对字形(1) (2)(3)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彳”读作“ch”,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行”字左边的形体(“行”字的甲
3、骨文形体是个十字路口)。“彳”的本义为路口。“彳”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它常与“亍ch”字连用,组成“彳亍”一词,表示小步或走走停停的意思。“彳”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彳”组成的字大都与行为、动作或趋向有关,如“往”“征”“待”“径”等。3解释词义(1)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形容诗文、群众运动等。(2)分水岭: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3)试金石:矿物,通常指黑色坚硬致密的硅质岩石。用黄金在试金石上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和依据。(4)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安排,各方面都要照顾周到。筹,安排布置。(5)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6)身先士卒:现在多用
4、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7)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4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A弱势群体的状况是检验社会和谐的试金石。()B渡江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众志成城,负隅顽抗,垂死挣扎,但终究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5近义词辨析(1)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辨析: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身先士卒”侧重于形容带头行动,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做;走在群众的前面”;“以身作则”侧重于形容带头执行规章,仅指自己做出榜样。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每当接受重大任务,我们工厂
5、的领导总是身先士卒,经常坚持在生产第一线。 (2)必须必需辨析:两个词都可表示“必要”的意思,但词性不同,语法功能也就不同。必须:副词,多作状语,表示一定要怎样,强调事实或事理上的必要性;有时表加强命令语气。必需: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的。可作谓语,多作定语。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必须由国务院批准,因为,农田是农民生存必需的条件。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谈学问的功用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读书”,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全是我们养成的
6、,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
7、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题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
8、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中国儒家讲学问,素来全重立身行己的功夫,一个学者应该是一个圣贤,不仅如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干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在中学毕业的儿子去就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
9、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了。在这种情形之下的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窄狭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生活对于有生之伦是唯一的要务,学问是为生活。这两点本是天经地义。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辟谷”。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
10、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所以测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1从全文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BE)A作者认为治学问可以分成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B应用于事业和谋求职业都是学问狭义的作用。C作者认为学问有“通”“专”之分,是由于人的智力有“普通”和“特殊”之分。D作者引用“知识即德行”是为了证明有德行的人必定知识丰富。E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意在批评青年
11、学生中对学问功用的错误认识。解析:A项,不是作者的观点,是西方学者的观点。C项,学问的“通”“专”与智力的“普通”“特殊”之间没有因果联系。D项,引苏格拉底的话证明的是“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中的“学问”,指的是“做学问”。B“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中的“稻种”指的是“学生治学问”。C“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中的“大量谷子”,指的是“学问的出路销场”。D“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 预备“吃着不尽”这句话批评了一个观点,这
12、个观点是:学问只是一种干禄的工具。解析:B项,应为“青年学生治学问”。3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学问的最大功用”的?请概括回答。答:_答案:提高人的智慧(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完善人的性格(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4作者认为“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指什么?请依据文意概括回答。答:_答案:肉体生活的需要;心灵生活的需要。二、基础训练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送给给养给予自给自足B安逸 肄业 翌日 神采奕奕C斑斓 滥调 山岚 波澜壮阔D着急 酌情 擢升 艰苦卓绝解析:A项,“送给”的“给”应读gi,其余读j;B项,均读y;C项,“滥”应读ln,其余
13、读ln;D项,“着”应读zho,其余读zhu 。6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已经是亿万富翁。B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凯歌,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C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剖析如何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财务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D我们广大同学要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经受考验,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劳动任务。解析:A项,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B项,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C项,高屋建瓴:形容居
14、高临下的形势。D项,以身作则:是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的意思,用在“广大同学”身上不合适。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解析:
15、A项,不合逻辑,“电影节”不能“吸引”“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项,语义重复,“质疑”,即提出疑问。与“提出”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A)更要用人生的尺度。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ABC D解析:是总括句,放在开头; 必在后面,必在后面。9将下面这句话改写成三个连贯的单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符合原
16、意。撒切尔夫人说:“布什总统否决美国国会提出的延长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及附加条件的目光短浅的议案,是做出了正确决定。”_答案:美国国会提出了延长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及附加条件的议案。布什总统否决了这一目光短浅的议案。撒切尔夫人说总统的决定是正确的。1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50字)_(2)请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_解析:本题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描述画面,一是概括寓意,都是漫画常考的题型。描述的时候,首先看漫画由几部分组成,主体是什么,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内容描述出来即可。这幅漫画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写着“贿”字的厚厚的钞票、绊倒的马、
17、马上的人、飞出的公章先进模范奖状。概括寓意,有文字注释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注释;没有文字注释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漫画变形夸张的部分。答案:(1)有一打写着“贿”字的厚厚的钞票,它绊倒了马,使马上的人被摔下来,使人手中的公章和先进、模范奖状从手中飞了出去。(2)批判讽刺某些曾有过政绩的官员贪污受贿,最终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失去到手的权利和各种荣誉。【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易错警示】描述漫画的时候,会出现以下问题:一缺漏,不能把漫画上的内容全部描述出来;二无序,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东一榔头西一棒;三加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描述的时候要客观,尽量避免加入自己的评价。概括寓意的时候,
18、有的同学不能抓住漫画的主题或主体,盲目的跟着感觉走。写法归纳1运用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即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道理论证的几种形式:(1)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2)针对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核心部分加以强调的部分。(3)运用已知条件,推理未知结论的整体推理过程。(4)针对论点,指出或强调观点的内涵或外延,避免误解,确保论证逻辑严密的部分。(5)进行归纳总结,阐述结论的部分。例如: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
19、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此段先提出观点,然后指出观点的内涵,紧接着用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最后进行总结,得出“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结论。2修辞上多用排比,语言较有气势。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
20、,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运用大量排比,排比的短语、句子在说理时连贯有力,凝炼表达了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或不同方面的各种事物。语言的节奏感强,增强文章论证力度,使文章极具感染力。写法精讲运用排比论证要注意的几点:上面我们已讲述了道理论证的运用与排比在论证中的运用,这里将上述两点结合,讲讲排比论证。1要使用完全段的结构形式:论点(分论点)排比论据结论。2排比论据的表述要精练准确,高度概括,一针见血。若是事例论据的话,要善于提取原材料中的主要信息(重点突出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一般就用一两句话高度浓缩。3铺排的论据力求立体丰富,讲究点面组合、时空组合(古今中外结合)、角度组合,避免片
21、面化、平面化。铺排后要回扣观点(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4使用排比论据的整段文字尽量做到句式基本一致,语气贯通。语言自然有文采。名著印证请在家中找出运用排比修辞的一段。_参考示例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家第一章微写作训练请运用排比论证来论证你眼中的“坚强”(200字左右)。_参考示例是什么让勾践东山再起?是坚强,因为坚强,他卧薪尝胆,凭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信念,他夺回了自己的江山。是什么使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无怨无悔?是坚强,因
22、为坚强,他忍受了饥寒与孤独的折磨,凭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念,他独自走过了人生十九个春秋。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大汉。是什么使司马迁完成了那旷世之作史记?是坚强,因为坚强,他承受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他笔耕不辍,心血凝成巨著。勾践、苏武、司马迁他们因坚强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课内素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运用角度“人民的利益”“热爱人民”“党和人民”“公仆的责任”“稳定的基础”等。精彩运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23、动必须“实在”。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说了不做就会失信于民,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老百姓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不仅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更强调是“实践活动”,在事件中要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做到实在的为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必须给自我实在的评价,解决自身“四风”陋俗,完善实在的长效机制,让干群之间实现“零距离”。必须听取群众实在的评价。就如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的一样,“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帮群众之所困。离开了当事人群众的实
24、际评价,“关起门来”策划实践方案,“自娱自乐”地开展实践活动,“纸上总结”硕果累累,最后就会演变成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与中央的初衷相去甚远。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听群众的想法,问群众的意见,请群众来评价。必须解决实在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要从个体和集体的层面,通过“大排查”将问题一一查找出来,通过“大检修”将整改措施落实下去,通过“大扫除”根据党纪国法一一作出处理,净化党的血液,让群众看到党的决心和勇气。二是要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就是代表、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群众中的“老大难”要解决掉,侵害群众
25、利益的做法要纠正过来,促进群众利益的措施要感受得到,这样,群众才会认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和“信”才会与党交融起来。必须建立实在的制度。近年来,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通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集中表现出来,有教育疏忽的原因,更重要的要么是制度缺失,要么是制度虚化,给了坏人干坏事的机会,也让好人干了不好的事。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起决定作用,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坏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干不好的事,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像中央制定“八项规定”一样,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实实在在的制度,用制度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从“四菜一汤”到“八项规定”再到“微邂逅
2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群众互动,通过自己的一举一行,开了好头,做好了示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实在地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让干群之间实现真正的“零距离”。阅读延伸胡锦涛强调“不折腾”的意味深长陈一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18日上午举行的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他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
27、标。30年风雨兼程,30年艰苦奋斗,30年经济腾飞,30年的富国强民之路,30年的民生记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改变了一个东方大国,也深深影响了整个世界。正如有专家所言,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值得纪念、值得梳理总结、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和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光荣属于过去,希望充斥于未来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这一伟大目标,聆听着电视新闻里胡总书记那坚定有力的讲话,相信所有国民都会感到无比振奋。此时此刻,我意外地从胡总讲话中捕捉到了一个很“另类”的关键词:“不折腾”。如果说“不动摇、不
28、懈怠”意在强调责任和信心,那么,“不折腾”又隐喻着怎样的意味深长呢?戴定南在折腾一书中,以简洁、凝练的手法刻画了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讲述了很多种形态的“折腾”在乡间折腾,在城市折腾,在政治运动中折腾,在商场官场中折腾“折腾”里有公共财富,有面子和政绩,有哲学和骗术,有人性的呈现,有欲望的勃发,还有阿Q式的疯狂。我想,文艺创作的“写实”笔法,勾勒出的正是我们现实政治经济社会中并不鲜见的“人生百态”。那些频现的豪华楼堂场馆,重复建设、华而不实的政绩形象工程,那屡禁不止的公款消费、公务旅游、出国考察,那些官商勾结、以权谋私,那些无视公共安全引起公共愤怒的“三聚氰胺”们,那些难脱管理责任的矿难、火灾其实都是不同形式的“折腾”,不仅“折腾”着纳税人积聚的公共财政,也在“折腾”大众对于公权力的公信力,还在以“折腾”的动作一点点消解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近日撰文指出,“无论在产权的重新界定、企业家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框架的完善还是国家权力的约束与规范,中国都面临大量未完成的议题。”事实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一个回顾成就和展望的“逗号”,我们还要坚定不移、以更清醒的头脑和更理性的思维走下去,每时每刻都要牢记胡总书记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不折腾!”“不折腾”是一种权力清醒和权力自律,也是一种权力责任,民生的福祉和国家的强盛就蕴藏着“不折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