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河间四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考试时间: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5分,共80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2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3春秋时期的军队规模不大,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战争时间也比较短。战国时
2、期的战争动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与,需要举国动员,战争往往持续数年。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军事技术的革新B诸侯国加强了集权C法家地位的巩固D铁犁牛耕得到普及4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好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平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育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A“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D“礼法并用”的观点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
3、化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6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说明孝文帝()A数典忘祖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C学习先进文化D实行“藩汉分治”7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完全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中国古代政治清明D中央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了决策失误8有学者指出,自唐宋以来,一般人都竞争于科目的进取,元代一旦废除了这种制度
4、,便使这些士子们的才力无从表露,而恰好这时一种新兴文体产生了出来,于是他们就多半从事于戏曲的写作。据此可见,元曲A戏曲艺术的积累与发展B文人地位的变化C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D元代以词曲取士9“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承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对材料中元代行省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B其上级机构中书省直接管辖所有地区C行省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集体议事的原
5、则完全抑制了暴政1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1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12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
6、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使皇帝掌握了大臣的隐私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13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和珅利用“咨文”这种平行文书,巧妙地绕过皇帝和监察体系,围绕自己建立了某种“影子军机处”。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宰相的部分权力B制度变革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军机处在运作方式上存在缺陷D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制逐渐被废除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
7、政策()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1519世纪70年代,“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主要说明了( )A封建思想阻碍近代化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C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D铁路修建打破了尊卑观念16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C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1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积极
8、开展“修约运动”,废除幕府时期和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与西方的平起平坐。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却没有提出修约和废约的要求,抱定的目标依然是“以夷制夷”。这反映当时清朝统治者A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B缺乏世界的观点看变化C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对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18陈旭麓先生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曾指出:“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连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这说明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是A列强侵略B思想落后C市场狭窄D资本匮乏19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
9、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20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21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区分了A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B半殖民地国家与
10、民族独立国家C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D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21922年,孙中山感叹到:“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孙中山后来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是A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联合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D发动民众,参加辛亥革命23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主要说明A五四运
11、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B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24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25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
12、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A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26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政治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据此推断,此后A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共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27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
13、方针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28一位美国记者在报道中指出:“可能成为20年来在恢复美国和共产党中国已经中断的对话方面所采取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步骤,竟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一一乒乓球赛场。”这一“步骤”A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
14、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30“一五”计划期间,全国人民节约粮食、紧缩开支,积累资金900多亿元。1956年,尽管我因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荒,但第一季度全国重点工矿企业的总产值仍完成了国家计划的104%,这说明了当时()A节约运动推动国家工业发展B农轻重比例得到较好的协调C一五计划任务已经超额完成D工矿企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311992年春,邓小平带着对中国改革开放极其忧虑、紧迫的心情,开始他一次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做出了实
15、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2新中国出现千万人以上规模的人口迁徒,主要有: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A城市化进程的加速B资源配置方式变化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D城乡工农统筹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0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
16、国内任河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谈话”的要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具体时间(
17、精确到月份)及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综上所述,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参考答案15 CABCB 610 CDBAB 1115 ABCBA 1620 BBBCC 2125 AACBD 2630 DCADA 3132 DB33(1)要点:肯定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促成国共合作,集中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强调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地位。时间:1937年9月意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使全民族抗战得到实现。(2)依据:中国战场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在国际场合争席位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远东国际法庭席次理应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因素:综合国力、人民的斗争、外交官的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