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历史及现状,南方丘陵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2、理解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3、掌握南方丘陵山区的特征及红壤的改良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本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原因这是南方山地丘陵之所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2、本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是本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础;3、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重要生态建设的任务。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山区人民独特的生产、生
2、活方式,丰富的物产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山区人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系统使这里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有关部门组织了科学考察队,对南方低山丘陵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开发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本单元就以此为典型案例,希望大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借鉴其经验,懂得山区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1/3,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山区面积占国土的2/3。山区气
3、候、植被、土壤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区的优势:A.适宜依据植物生态学原理,建立立体化的生态农业。B.资源丰富(生物多样、矿产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综合开发C.生态环境脆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理解:气候湿润区外力作用,如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读下页两图,试回答下列问题,复习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我国东南部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与同纬度大陆中西部气候特点和类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生物和土壤各有什么特征?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1、范围和位置: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注意:
4、不包括区域内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这里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2、区位优势(1)与同纬度相比:温暖湿润,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绿洲”成因:深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绿洲是指干旱地区因水资源较丰富而牧草丰盛之地,课文中所指的“绿洲”是借用绿洲的概念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回归沙漠自然带中的特殊景观。回归线附近的其他地区,如北非、西亚、澳大利亚中西部是热带荒漠景观,原因是这些地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其具体成因见下表7-1:回归沙漠带(大陆中西部部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干燥,沙漠或干旱草原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环境形成原因
5、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极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濒临太平洋,深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开发潜力大3、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一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上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负载量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商品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1)人多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商品经济不发达,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农业,其优势和问题并存。请参阅课本
6、,填写下表7-2。资源类型优势问题相应解决措施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土壤资源 水资源 1、气候资源(1)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表7-3:优越的气候资源)气候要数具体内容优 势日照在14002300小时之间光合作用潜力强大热量年均气温14.522,生长期长一年二至三熟水分年降水量10002000mm,且地表水丰富保证农业生产用水(2)问题: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夏季:干热少雨(伏旱)(3)减灾措施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工程、建立防护林体系等,在一定范围内减轻灾害的程度。2
7、、生物资源(1)优势: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读课本图7.2,问题:茶叶、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为什么图中茶叶、柑橘的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不是很高?茶叶、柑橘的主要产区是在南方,但不完全在低山丘陵地区。利用开发、投入大部分人力物力投向水稻等少数几种农作物对面积最大的次生林抚育、草地管理投入少大部分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如草场利用品种单一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未将资源转为经济优势(2)问题:没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3、土地和土壤资源(1)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影响本区丘陵山地比例很大,高达76%,使本区垂直地带性特征非常
8、明显。这一地形特征使本区资源具有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对农业生产会产生的影响参见下表7-4:土地特点含义影 响有利方面不利方面多样性土地类型多样,适合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多部门需要。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和分层次立体布局。生态环境脆弱,利用不当易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坡地上的水土物质易发生变化,改变土地性状(利用不当产生水土流失)。组合性地形复杂,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2)土壤资源的问题及改良南方丘陵山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重要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问题
9、1:改良红壤有哪些措施?(参见课本)问题2:南方低山丘陵区种植那些植物可以实现生物品种的适地配置?(茶树、杉木、马尾松等适宜在酸性红壤中生长)4、水资源(1)优势: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2)问题: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易导致水土流失。5、社会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有利于丘陵山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小结尽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光、水、热等最主要因素组合良好,因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另外还具备开发的人力与市场条件。本区农业发展总体优势明显,但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
10、因是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任重道远。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本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其原因有:农村生活能源短缺,薪柴资源匮乏,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红色荒漠”。其危害是:水土流失、石漠化,其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要严重。(1)人均耕少、单产高,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损失大;(2)石漠化、恢复原来面貌几乎不可能;(3)全国经济中心,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水土流失造成重大影响。课堂练习:1、读 我国30N附近1950年、1994年土地利用状况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植被类型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A温带落
11、叶阔叶林、旱地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旱地C温带落叶阔叶林、水田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2)因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加剧 河流含沙量增大 酸雨 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滩涂扩大A B C D(3)下列有关图中河流流量变化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有汛期、由锋面雨造成 B春季有汛期、由融雪水形成C常出现春旱、河流春季处于枯水期 D属亚热带夏干气候,冬季河流有汛期(4)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答案:D
12、CAC2、读“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恶性循环和良性转变机制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重 E水土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 。(填字母)(3)若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区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 试述原因。 解析:(1)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因果关系。面临贫困,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毁林开荒,片面追求多产粮。另一种是进行农林牧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2)要摆脱贫困,必须提高粮食产量,而提高粮食产量,主要是提高粮食单产量。(3)由于季风环境改变了其大气环流状况,我国东南地区也就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答案: (1)按箭头方向,左:贫困FDA,右:贫困CEGB(2)C (3)否。因为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降水丰沛,不会形成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