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80KB ,
资源ID:97912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91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

2、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

3、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4、。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民窑崛起

5、、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B.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

6、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比选项与原文之间表述的差别。A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误。原文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此处扩大了范围。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误。由原文第二段的“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可知,外来文化影响着青花瓷的发展,不能说“无关系”。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成功推动了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仅仅是“例证”,而非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2题详解】试题

7、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误。由原文“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可知,通过比较,论证的是青花瓷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繁盛有关。“审美观念更新”无中生有。【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D项,不合逻辑,原文中说“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而选项中没有了“一般来说”这一限制,前提内涵范围被放大,以此为依据推出的结论不一定符合事实。【点睛】解答此

8、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心与手美欧亨利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

9、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

10、,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

11、事,当个警长。”“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

12、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如此年轻的小伙

13、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住她的手而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警长是谁的关键情节。B. 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C. 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充满戏剧性。D. 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

14、料却又在情理之中。5. 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 小说以“心与手”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铺垫有以下几处: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 6. 情节角度: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看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

15、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人物角度:警长把自己和罪犯的手铐在一起,可见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罪犯的严厉。在罪犯遇到自己的熟人“年轻女子”的时候,他能够主动保护他的自尊心,可见他心地善良。读者透过警长无情的“手”,看到了他那颗善良的“心”,感受到了他悲悯的情怀。主题角度: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小说通过“心”与“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赞赏。【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这篇小

16、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错误,文章主旨揭示的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文章也在通过“心”与“手”,表现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因此,B项对文章的主旨解读错误。【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小说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推测或对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的探究,是小说常见的一种题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

17、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小说结尾用问句“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暗示了埃斯顿的罪犯身份,这一身份特征从前文的情节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当姑娘跟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等。【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对于题目的作用无外乎结构上、内容上、情感上、社会意义上几方面。作为小说,我们一般从情节上、人物的性格体现上、与环境的关系上、主旨情感上这几方面入手。本题我们在解答时,也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解题。真正的警官替罪犯埃斯顿缓解了在朋友面前的尴尬,保

18、护了罪犯的自尊心;同时,本题还要注意通过分析“手”来体现“心”,“手”是被手铐铐在一起的,这一举动体现了警官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负责,也通过这被铐在一起的手向我们展示了两颗不一样的“心”,揭示了警官心灵的善良,悲悯,突出了人性美的小说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进行分析。分析文章内容,即文意,陷阱的设置一般集中在“文意表述不当”、“主旨概括不当”、“情感分析错误”、“人物的心理解读错误”等方面。分析文章特色及手法,命题时往往会把错误设置在“人物

19、形象”、“情节”、“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地方。考生需留意这些方面的命题陷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及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

20、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

21、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22、(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材料二: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23、“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

24、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C. 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 三则材料都

25、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B.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C. 材料三中,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D. 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9.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

26、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答案】7. B 8. A 9. 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27、。A项,“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表述错误,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新闻通讯的特点是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所问内容进行分析。从材料一的“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可以知道,可以用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来弘扬文化;材料二的第二段“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利用好这个机会,

28、就可以通过“圈粉无数”来弘扬传统文化;材料三第一段“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指出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并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材料三第二段“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确定选项的具体

29、位置,最后进行对比,揣摩选项与原文表述间的差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备入益州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

30、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

31、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B.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C.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D.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32、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喻为辅助得力的帮手,辅佐帝王的重臣,此指主要官员。B. 孙车骑指官职为车骑将军的孙权,车骑将军是皇帝册封的位次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的高级军官。C. 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D. 益州牧指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第一段叙述了法正、庞统都劝说刘备把握时机,杀死刘璋,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不赞同,但还是听信了

33、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B. 选文第二段写张飞、赵云与孙权争夺刘备的儿子刘禅,表现了张飞、赵云对刘备的忠诚。C. 选文两次写到了刘备与庞统的对话,两人的意见不一致,第一次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但第二次却拒绝了庞统,说明刘备还是有主见的。D. 选文在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刘备宽厚仁慈,尚德崇义,讲究诚信为人的处世态度,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2)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我)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

34、如果现在因为贪图小利而对天下失去信义,怎么办呢?(2)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进发,到达葭萌,没有立即进攻张鲁,先广施恩德,收买人心。【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乱离之时”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A、D;“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再结合本句意思: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

35、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夺取,终究会落入别人手中。句子可以断开为: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故选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说法错误,“行”是兼代,以另一身份来行使不属于他的职权

36、,通常是大官兼管小官之事。“领”是兼任。故选C。(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都劝说刘备把握时机,杀死刘璋”错,是劝他乘机占领益州,后文庞统说,事定之后赐给刘璋广大的封地,也可证明。故选A。(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37、。(1)句中:每:每次,总是;以:因为;奈何:怎么办。(2)句中:即:立即;厚:广;收:收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法正到荆州后,暗中向刘备献计说:“以将军的英明才干,正应利用刘璋的懦弱无能;张松是益州的主要官员,在内响应;

38、这样来攻取益州,易如反掌”刘备迟疑不决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如今,益州的户口有一百万,土地肥沃,财产丰富,如果真得到益州作为资本,可成大业!”刘备说:“现在,与我势同水火的,只有曹操曹操严厉,我则宽厚,曹操凶暴,我则仁慈;曹操诡诈,我则忠信;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如果现在因为贪图小利而对天下失去信义,怎么办?”庞统说:“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夺取,终究会落入

39、别人手中。”刘备同意他的看法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守卫荆州,任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刘备亲自率领几万名步兵进入益州。孙权听到刘备西入益州的消息,派船来接妹妹;孙夫人打算带刘备的儿子刘禅返回吴郡娘家,张飞、赵云部署军队在长江拦截孙权的船队,才把刘禅带回荆州。刘璋命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提供所需物资,刘备进入益州境内,好像回到家中,刘璋前后赠送各种物资数以亿计。刘备到达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扶胸叹息说:“这正是应验了“独自坐在深山中,放出老虎来自卫的谚语”刘备自江州向北经垫江水到达涪县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余人,车辆悬挂着帐帷,耀眼生辉,与阳光互映,到涪县来会见刘备。张松让法正向刘备建议,就在会面时袭击刘

40、璋刘备说:“这件事不可仓猝!”庞统说:“现在,乘会面时捉住刘璋,则将军不必动用武力,就可坐得一州。”刘备说:“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与信义尚未表现出来,不能这样做。”刘璋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两人部下的官兵,也相互交往,在一起欢宴一百余日刘璋给刘备增兵,拨给大量军用物资,让他去进攻张鲁,又命刘备指挥驻在白水的益州部队加上刘璋拨来的部队,刘备部下已有三万余人,车辆、甲胄、器械及粮草钱财等都很充足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进发,到达葭萌,没有立即进攻张鲁,先广施恩德,收买人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41、。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14. 对本词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

42、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B. 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C. 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D. 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15. 这首词采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D 15. (1)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2)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

43、遗曲);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直抒胸臆”说法错误,非“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借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

44、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

45、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因此本词的表现手法即为借古讽今,通过六朝的荒淫无度导致覆亡来警醒世人,告诫北宋王朝要牢记历史教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

46、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课内阅读(本题共 1 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先也没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

47、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四叔说。“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16. 文中、处应填人的词语是( )A. 仿佛 真B. 大约 像C. 好像 确D. 大致 怕17. 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B. 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

48、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C. 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D. 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走的媳妇也合理。18. 对鲁四老爷最后一句“可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B.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C. 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D.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答案】16. B 17. B 18

49、. A【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联系前文可知,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靠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的,因此可以用表猜测的“大约”;因为是“窥探舱里”,看不分明,因此也是一种推测、猜测,所以不是表示确定含义的“真”、“确”,也不能是表估计的“怕”。故处应填“大约”,处应填“像”,故选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把握文段主旨大意,并联系前后文来理解重要语句或词语的含义,重点注意引申义、比喻义、情感义等。本题中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可恶!然而”这句话的,“可恶”的自然是卫老婆子和祥林嫂

50、婆婆的行为伤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然而站在封建立场的角度讲婆婆抓回逃走的媳妇又合情合理。【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把握文段主旨大意,并联系前后文来理解重要语句或词语的含义。重点注意引申义、比喻义、情感义等。鲁四老爷的这句“可恶”的意思从后文四婶对卫老婆子的话中便可知,鲁四老爷见卫老婆子又来,想起之前卫老婆子的行为先推荐祥林嫂来他家做工,后又联合祥林嫂婆家把人劫走,实在是丢尽了鲁四老爷一家人的颜面,因此鲁四老爷恨卫老婆子,说他“可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的。它只供应4种咖

51、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

52、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B.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C. 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D.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会

53、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B. 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C. 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D. 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B.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C.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D.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答案】19. A 20. B 21. C【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

54、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

55、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意思填写句子类试题,这类试题考生一定要注意结合所给文段的前后文意进行理解作答,根据理解前文说的是“仅有”,所以后面应该跟着是“还要”句式,这样前后文意就紧密了,根据理解本题选B。【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改善病痛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搭配不当。选项B前面和选项A的问题一致,后面“乃至”和前面的逻辑关系不当。选项D“提升自理能力”搭配不当。22

56、.当今社会有人不愿上网,有人沉迷上网,请用一句话给予鼓励或劝诫。(任选其中一 项作答,运用比喻或对偶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鼓励:示例:驾知识扁舟,渡网络海洋。劝诫:示例:沉溺网络将堕落,放纵自己终沉沦。【答案】鼓励:网络浩瀚无边,资料随处可见。勇敢接受新知识,迅速连接因特网。劝诫:无形网络耽误有志人士,虚拟空间销蚀实干精神。鱼因网而丢性 命你为网络误一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设置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本题要求根据“网络”的主题,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运用鼓励或劝诫的语气写语句。我们在解答本题时易出现失误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

57、(1)鼓励和劝诫的观点、态度不够明确,表达不够清晰;(2)答案不能对应“有人害怕上网”和“有人沉迷上网”这两种情况。23.某高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两则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简明、准确。表一:你选择高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项目A就业B教学质量C社会声誉D高校所在地E往年分数F其他人数162116525322861372213比例35.24%35.91%11.57%6.22529.83%4.63%表二:在高考最终确定填报志愿时主要听取谁的意见?项目A自己独立确定B家长C中学老师D亲朋好友E其他人数2901107043433880比例63

58、.07%23.26%9.43%7.35%1.74%(1)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要招收到优秀学子,你对该高校的建议是:【答案】(1)教学质量和就业是考生选择高校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往年分数在考生选择高校时也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考生是独立确定填报志愿,部分会听取家长、中学老师和亲朋好友的意见。(每点1分)(2)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重视就业导向作用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最根本途径。各种招生宣传活动应主要从中学生的视角进行设计和开展。【解析】试题分析:图文转化,要求学生仔细读图,从图中的数据变化,看出要点、找到问题。如本题中表一中反映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就业”和“教学质量”分别占到了35

59、.24%和35.91%,这说明人们更关注这两点,而不是其他。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

60、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规则与人情当今,人情消费大行其道,诸如天价月饼等也都是它的帮凶。人情本没有错,而利用人情超越规则是危险的。正因为有如此不受拘束的人情效用,再贵的礼物都有人买。人情是水,规则是岸。人情柔和,超出了规则之岸却会引发水灾;规则明确,缺乏了人情活水却会死气沉沉。所以,人情当是规则下的人情,规则应是人情的规则。人情必须接受规则的约束。人情是感性的,规则是理性的。正因如此,人情容易让人在一时冲动下作出不当行为,而规则的理性能将人情阻挡在滥情的边缘。就算贿赂是一种人情,那也夹杂太多的杂质。而

61、规则,恰恰是剔除人情中杂质的保障。规则的约束也恰恰为了人情的纯净,保护人情不受物质的腐蚀。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说,规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情。规则是人情的凝练与升华。人情是规则的基础,而规则是从人情的合理部分中提炼出的理性的认识。没有人情做“地基”,再高的规则便也是空中楼阁,苍白而无生命力。联想、苹果、微软三家公司,都在IT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为何?工作氛围十分良好。他们的最大共同点是拥有极富人情味的规则,考虑到每个员工的细微要求,不时表决形成或废除规则。如此,规则中的人情味使每个员工兴致被完全调动,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规则起于人而用于人,若无人情做“血液”,何以充满生命力;人情,是使规则发挥出最

62、大效益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我们不能有为所欲为的人情,也不能囿于规则,铁板一块。我们应该为翻涌的人情套上规则的框架,为僵死的规则注入人情的柔和与温暖。谢少龙因为足球俱乐部老板的旧交,卖了“人情”,指使球队踢假球。这种无度的人情,不仅破坏了规则,影响消极,还真正损害了球迷的人情!某地一孕妇只因付不起手术费,竟被搁置至死,不知这是对规则的愚忠,还是对生命的淡漠,人情的冷漠?他们都将人情与规则割裂,于是让守规则的人不齿,为有人情的人所厌恶。没有了规则,人情会泛滥成灾;没有人情,规则只是无源之水。人情是规则下的人情,规则是有人情的规则。人生的海上,唯有将规则作船骨,人情为风帆,才能驶向更好的明天。【解析

63、】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作文题目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罗某为一己私利任性而为,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而另一则材料所述却是为挽救生命延迟发车,体现的则是对生命的尊重。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可以结合材料谈规则意识。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会秩序,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2)可以结合材料谈尊重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生命打破规则,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收到大家的点赞,这不仅体现

64、出生命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3)可以辨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或者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候可以打破。法规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温情。注意:以上角度均应结合材料分析,如脱离材料泛谈规则意识、生命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矩的破与立等属基本符合题意。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