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生物的进化测试题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2很久以前,在远离大陆的某海岛上,经常刮暴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海岛上保存下 来的昆虫具下述特征( )A强翅和退化翅 B强翅和中等发达C中等发达和强翅D退化翅和弱翅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 体占72%,基因型为腿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 B36%,64%C57%,43% D60%,40%4果
2、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同一个大约有109个个体的果蝇种 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A2 109 B2 108C2 107 D108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 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
3、成不同的物种6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更加 完善;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 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BC D7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8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 XBY(46%)、XbY(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
4、、8% B8%、92%C78%、92% D92%、8%9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与基因频率的变化无关( )A基因突变频率B基因重组状况C环境条件的作用 D等位基因分离10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115世纪初,美国从印度引种大陆棉,由于检疫的问题,使印度棉红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 不正确的是( )A短时期内,印度红铃虫和美国红铃虫是两个种群B长时期后,美国红铃虫可形成一个新的物种C现在的美国红铃虫和印度红铃虫可自由交配和繁殖D现在的美国红铃虫和印度红铃虫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12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
5、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13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 104 B104 C2104 D41041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C0.50和
6、0.50 D0.82和0.1815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0.36,0.48,0.16 B0.48,0.36,0.16C0.16,0.48,0.36 D0.16,0.36,0.3816在某一个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A0.36、0.48 B0.36、0.24C0.16、0.48 D0.48、0.3617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A染色体不能共存
7、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18狼很凶猛,鹿往往以敏捷逃避狼的捕食,这一现象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适者生存 B遗传变异C生存斗争 D过度繁殖19采用DNA分子杂交方法,比较人与其他生物的差异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最多B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最多C人与猕猴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较少D人与酵母菌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较少20关于生物进化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于B突变、选择和隔离
8、的综合作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突变、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 ) ABCD22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23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 )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造成不能交配/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BCD24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
9、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25下表以L、M、N和P为代号,给出了人、黑猩猩、马和袋鼠4种动物的某种血红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的百分率。请指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LMNP被选答案人黑猩猩马袋鼠L100908297A.LMNPM901008290B.PNMLN828210082C.LPMNP979082100D.MNLP26下列哪一项不能成为生物的进化原因(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生物的应激性27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28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
10、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29“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30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BC D31
11、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里,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个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才是稳定的( )A捕食者数量减少 B没有自然选择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3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3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34现代达
12、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 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分化35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二、简答题(有10题,共80分)36(5分)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当时地球表面没有游离的氧,但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到距今31亿年时,地球上出现了微生物A,由于这种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大部分有机物被消耗掉。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
13、的含氧量逐渐增多。以后,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生物C、D、E等,经测定,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C的物质(与有氧呼吸有关)。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2)物种A和物种B在代谢方式上根本区别是 。(3)物种D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4)物种A和B最可能是 生物,物种C最可能是 生物(原核或真核)37(6分)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的频率为A:0.9,a:0.1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由0.9降为0.7,选择后第二代基因型为AA、Aa、aa的频率分别为 ;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是 。38(
14、8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甲岛乙岛(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39(7分)家鸡起源于原鸡,但家鸡由于通过人工驯化饲养和培育,显示出比原鸡更丰富的多样性,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请就家鸡的人工选择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人们对生物性状需要有广泛的多样性,例如人工选择出了蛋用鸡、肉用鸡、 鸡和 鸡等。(2)由于人们对鸡的性状要求的多样性,人们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鸡的变异频率,如 和 等方法。(3)人
15、们选择了鸡的变异后,又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尽可能将变异保存下来,不至于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例如人们在蛋鸡和肉鸡的生长期间尽量提供充足的 的饲料,在鸡的产蛋期还要注意每天提供较长时间的 。(4)人们将不同品种的鸡分开饲养,即隔离.这是为了防止不同品种的鸡之间发生 交流。40(5分)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产生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上图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 、 、 。(2)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 。(3)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自然选择的方向: 。41(6分)评价
16、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在思想方面,达尔文学说丰富、充实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在达尔文以前,人类对生物界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处于无知的阶段。达尔文学说的创立,才成功地使生命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归结为自然的原因。达尔文进化论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学术内容方面,达尔文进化论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它不仅揭示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门分支学科统一为一
17、门综合性的科学,并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人们将达尔文学说归纳如下: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指出达尔文学说的时代局限性。(指出三点)(1) (2) (3) 42(7分)随着人们对生物类群认识的加深,生物的分类也愈益完善。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界说是指生物界分为 ,分类依据是 。(2)三界说是指生物界分为 ,分类原因是 。(3)四界说是生物界可分为 。(4)五界说是指生物界可分为 ,五界说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43(20分)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
18、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成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对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家系:一对果蝇子女),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果蝇中,再培
19、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并没有接触过DDT。你认为:(1)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实验二,其中的哪些事实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3)假设在第15代中,用15a浓度的DDT处理后的果蝇成活率为4%,那么,从未经过DDT处理的另一半也用同样浓度的DDT处理,成活率如何?请用达尔文进化学说加
20、以解释原因。44(1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材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材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 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材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 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
21、上。(1)材料1说明 。(2)材料2说明 。(3)材料3说明 。(4)材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 。(5)材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Cs-7 生物的进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题号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答案CADBDDDDDCCBBAAACCACBBDDCDDAABCDBCA二、简答题(有10题,共80分)36.(5分)(1)异养厌氧 (2)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需养型4原核、真核37.(6分)0.81 0.18 0.01;0.4
22、9 0.42 0.09 AA型逐步减少,aa型逐渐增加。38.(8分)(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B与C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 D物种在B物种的基础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39.(7分)(1)观赏/药用 (2)杂交/诱发突变 (3)营养丰富/光照 (4)基因40.(5分)(1)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2)ABCD (3) ABCD41.(6分)(1)他无法深刻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获得性状遗传对进化并不重要,只有遗传的变异才有进化的价值 (2)达尔文比较注重个体存活的进化价值,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
23、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达尔文认为物种形成是渐变的、没有飞跃,现代进化科学的成就表明,骤变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方式42.( 7分) (1)植物界和动物界 能否运动、能否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有些生物难分清是植物还是动物 (3)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4)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 界、动物界 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 真核多细胞阶段43.(20分)(1)在实验中,对所有的果蝇都进行了处理,缺乏对照组,只注重实验结果“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成活”,忽视了实验过程大量 不适应的果蝇个体死亡。所以,把DD
24、T所起的选择作用当成了“诱导”,即支持“用进废退”的观点。 在理论上,把生物群体的进化当成了个体的变异,从而得出“个体的变异是定向的”错误结论。 (2)“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并没有接触过DDT”,即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前,说明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选择,果蝇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由于DDT的选择作用,果蝇抗药性逐代加强,说明生物的适应性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说明了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后代中,用DDT处理,有的成活,有的死亡,说明果蝇个体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3)也在4%左右。在果蝇中,存在着不同抗药性的
25、个体,其变异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前。经过DDT的选择作用,能适应环境(具有较强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淘汰。果蝇抗药性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经过多代的选择,抗药性的性状得到积累并加强。第15代果蝇为同一个家系,具有相似的遗传性状,所以,对同样浓度DDT的适应程度基本相同。44.(16分)(1)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2分)(2)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2分)(3)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2分) (4)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分) (5)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2分) (6)不定向(2分)/是定向(2分)/是定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