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20世纪初,实业家张骞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2(2011年11月福州八县联考11题)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
2、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3(福建文综16题)图6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42008年夏季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5(2011年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0题)2009年12月9日,武广
3、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D6(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7题)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文娱形式A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B唐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看电视剧C军装破四旧毛选学唱样板戏D中山装上网时装杂志跳交谊舞7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
4、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 )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8(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9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9(2012年9月珠海市高三摸底)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10(201
5、2年3月滁州市质检)右图是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下列表述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是川汉铁路的修筑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中国经济近代化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保路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川汉铁路的修筑对改变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A B C D 11(2012年上海)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
6、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3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14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
7、 B. C. D.15(2012年1月长沙一模6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馆种类繁多、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非选择题: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嫁妆变迁从侧面反映了相应时期的面貌。以下材料摘自翟一达传承与嬗变:洽村的嫁妆变迁。材料一 洽村村民在这一时期结婚的大多数都没有送嫁妆。他们说:“吃大锅饭,吃食堂,人都是国家的了,还送
8、什么嫁妆。”材料二 村民说:“毛主席像章也是当时最好、最时兴的嫁妆,那个时期结婚的人都送。”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至今送嫁妆的风气在洽村已经开始普及化以下是我在洽村调查所整理的资料:时期所送的嫁妆(除被褥、桌柜等)80年代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90年代组合家具、VCD插放机、采电、冰箱现在取暖器、大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沙发、高档组合家具、农机设备、摩托车、小面包车、音箱、高级床上用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二的“这一时期”和“那个时期”分别是哪个历史时期?(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洽村嫁妆变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与
9、前两则材料相比,材料三所述该村的价值取向有何新变化?怎么看待这样的价值取向?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材料2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5年
10、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材料3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视传播,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各省、区、直辖市以及之下的各级地方电视台长期处于相对分割与封闭的状态下,它们在保质保量转播好中央台电视节目的前提下面对本地区的有限数量的观众制作有限数量的自办节目(主要是新闻节目)就已经算是无过即功了。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请回答(1)根据材料1、2概述中
11、国电视的发展更新过程?电视的发明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2)中国上世纪90年代后,产生了怎样的电视格局?(3)你认为这种新电视格局的产生有何影响?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火车速度较慢,往返时间长;而20世纪初清政府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且发展缓慢。因此,选D。2D3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项中1919年执掌中国政权的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成立要到1927年;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
12、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4B解析:电视是1929年发明的,互联网是1969年才有的,而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ECO广播电台。5A6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习俗变化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60年代的生活场景;C项是文革时期;B项和D项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活场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7A解析:上海是依据南京条约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在通商后成为多国的租界所在地,各国把本国的建筑风格带入上海,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反映了西方文明对我国的影响。8C9C解析:从“来往行人
13、上下忙”说明乘坐电车的人相当多,因此AB项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D项在题目中没有表现。10D11B解析: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此知识点在第7分册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勃兴、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14、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报刊业的繁荣:申报、交通通讯的改进: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时间是钥匙。A项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B项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C项当在1926年以后;D项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12A解析:本题以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以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况(尤其是社会习俗)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
15、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总之,材料里作者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故选A项。13D解析:电话在近代中国普遍使用是20世纪的事,故A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清朝统治没有被推翻,清朝统治的结束是在1912年,可排除B。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结束后,政府肯定电报的优点“未有如此之神速”。从此,中国电报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16、。正是由于电报的广泛使用,实行了200多年的“廷寄”也逐渐废除。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教材内容即可得出答案。15A二、非选择题16(1)人民公社化时期;“文革”时期。(2)特点:保留传统风俗;礼品丰富多样、昂贵;现代化程度增加。原因:重视传统;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变化(3)新变化:注重物质享受。看法:人们观念变化,关注生活品质的提高与家庭生活的改善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出现过分注重物质的不良倾向。17(1)国产电视市场实现了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电视机的配置从一般彩电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电视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但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信息传播的信息量,使世界开始变小。如今,电视已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家用电器之一,而电视新闻、电视娱乐、电视广告、电视教育等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电视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视觉革命。(2)中国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3)答案开放,有理即可。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产生良性竞争,有利于中国电视节目繁荣和人们更多更自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