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小测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炭化的谷粒 B稻谷遗存C规模较大的粮仓 D幼体猪骨2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用骨、石等材料制成的耒、耜等B用青铜制成的耒、耜等C用铁制成的耒、耜等D用铁制成的犁、锄、耙等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 铁器的使用 B. 牛耕的运用C. 桔槔的使用 D. 筒车的使用4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主要是因为()A牛耕的广泛推广B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C曲辕犁的发明D耕作方式的科学性5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2、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B长辕变曲辕,犁架变小,更加轻便灵活C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耕作速度D使用比较平稳,是北魏农学家的杰作6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农业耕作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初期开始出现牛耕B西汉初期牛耕得到广泛推广C犁壁的使用是牛耕得以推广的关键D曲辕犁的出现,使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成为可能7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盛行于什么时期()A原始社会 B商朝C西周 D西周灭亡以后8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
3、小农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10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11在中国古代,
4、“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12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上述材料描述的生产方式出现于何时?农民“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参考答案1解析: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粟麦生产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5、答案:A2答案:A3解析:注意本题设问的角度,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农用动力”方面的变化。答案:B4解析:四个选项都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要注意区别各种耕作方式出现的历史年代。牛耕的广泛推广是在汉代中期,曲辕犁的发明是在唐代,故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生产力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上,所以应选B项。答案:B5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曲辕犁在唐代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所以D项是错误的。答案:D6解析:牛耕出现在春秋后期;西汉中期以后,牛耕才得到广泛推广;犁壁在使用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犁壁使用后,牛耕才得到广泛推广。所以
6、排除A、B、D三项。答案:C7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盛行于井田制瓦解之后,而井田制走向瓦解开始于春秋时期。答案:D8解析: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因此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9解析:A、B、C三项的耕作方法主要盛行于先秦时期。此题要求回答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答案:D10解析:天子“亲耕”、皇后“亲蚕”都是象征性的,只是统治者表达对农业重视的一种方式。答案:A11解析:中国古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而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强大的国家政权来保护。 答案:A12参考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2)农民“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可以“多聚菽粟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劳动效果与其经济收入直接挂钩,有效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小农经济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