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 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 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
2、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基础上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经济与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材料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B符合题意;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故C错误;文化交融不一定就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故D错误。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 B. C. D. 【答案】B【解析
3、】歌舞云南印象源自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实践,体现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表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表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选项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3.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C【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议在高等院校设
4、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是基于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B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5、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B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C.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4.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 【答案】A【解析】文化
6、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适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5. 2014年“十一” 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 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 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A. 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B. 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C. 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
7、众真正需要的文化D. 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我国主流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表明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D适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绝对;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C错误。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 103万青
8、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 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 。 材料表明 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材料中的志愿者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志愿者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正确且符合题意;先进文化建
9、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7.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B【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
10、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B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多样性,排除;D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8.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题干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符合题意。题干中“明
11、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符合题意。说法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9. 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 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B
12、. 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C. 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D. 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答案】C【解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树
13、立文化自觉,要深刻认识文化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3)树立文化自信,要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充满坚定信念。(4)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5)立足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0. 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 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D. 发展
14、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答案】C【解析】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凸显创新不足,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山寨景观的出现并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排除;B说法错误,山寨景观是照搬、模仿或抄袭,并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排除;D说法错误,山寨景观不是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1.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C. 继
15、承传统、满足大众D.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答案】D【解析】不朽的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这说明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文艺创作不能远离和超越生活,排除;B、C不符合题意,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不是根本途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A.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16、B.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C.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D. 用人以德,唯德是举【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突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项正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了“才”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道德修养,B项不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项不选;“唯德是举”忽略了科学文化修养,观点本身并不正确,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点睛】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不能说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也不能说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二者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不能说先培养思想
17、道德修养后培养科学文化修养,也不能说先培养科学文化修养后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13. “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A.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B.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排除;选项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4. 某地首
18、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 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A. B. C. D. 【答案】C【解析】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夸大了文化惠民卡的作用,排除;选项说法错误,文化惠民卡的发放与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5.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
19、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 B. C. D. 【答案】D【解析】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这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适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
20、现,排除;大众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D。16. 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说法错误,老工艺的新诠释并没有淡化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而是采用新技术更好地展现传统民族文化,说法错误;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
21、,而不是辩证否定,因此说法错误;题中老工艺的新诠释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符合题意;“老工艺”与“新诠释”,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考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鉴别和判断能力,可以用排除法做。老工艺的新诠释,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体现,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其次,我们要注意细小知识的区分,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17.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
22、、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 B. C. D. 【答案】B【解析】“尚圆”思维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项符合题意;“尚圆”思维是从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生发出来的,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排除;选项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8. 漫画“好大的手笔! ”【某市领导用“城市污水”写“经
23、济”二字:“看这两字写得怎么样?”】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这类试题要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物表情和动作等都属于有效信息,尤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漫画中的某市领导在非绿色的观念下指导“经济”发展,结果走了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老路,这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前进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9. 某实验团队通过对
24、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 【答案】D【解析】“某实验团队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项符合题意;“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排除;说法太绝对,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认识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0. 马克思主义哲
25、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由此可见,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并不是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1.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
26、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C.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C【解析】“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的一句名言。本意是“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引申来讲,怀疑是一种思想活动,“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有“我”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存在。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我思故我在”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我思”是思考,是意识活动,而“我在”是我的存在,是物质形态。“我思故我在”,显然是意识活动先于物质形态而存在,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死生有命,富贵
27、在天”“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2. 生物学告诉我们,在长江流域,马尾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高于这个界限就被黄山松取代。这说明A.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规律都是可以被利用的【答案】A【解析】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马尾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这说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运动,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反作用,排除;D说法不科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3. 希腊人每年工作时间为2000小时,德国只有1400小时,但是
28、希腊工人的效率却比德国工人的效率低70%,这就是“霍桑效应”放松和减压,反而能充分激活创造力和潜能。“霍桑效应”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A.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霍桑效应”是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的,“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属下的一家位于芝加哥的工厂的名称,也就是研究小组进行著名的霍桑实验的那所工厂的名字。材料中“放松和减压,反而能充分激活创造力和潜能”说明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是一组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29、A、B不符合题意,排除;C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4. 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风筝形成多个流派
30、,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故选项符合题意;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风筝成为一门艺术,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人们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说明事物是相对静止的,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涵: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31、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原理应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对待矛盾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丰富和发展认识,不能照抄照搬。充分发挥矛盾普遍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基础上,在实践中正确揭示矛盾普遍性,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25.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
32、同一性之中B.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主旨强调的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D选项表述正确,A选项强调的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与题意无关。B选项说的是人的认识,与题意无关。C选项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6.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
33、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项不选;新兴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说明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C项不选,D项正确。【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把人们的想法变成直接的现实;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
34、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27. 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A. 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B.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 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答案】B【解析】“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为事物联系是客观的,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题意,“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强调的是内因,而材料强调的是外因
35、,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原因:(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差别只是在于是否具有“人化”的特点;这种普遍的联系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2)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才能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8. 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 人往高处走,
36、水往低处流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案】D【解析】漫画表明如果水流较小则水注入碗中不易溢出且能注满,如果急于注满而放大水流,则水就会溢出反而不能注满,这体现了“过犹不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不符,A项不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与漫画寓意不符,B项不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寓意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与漫画寓意不符,C项不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与漫画哲学寓意相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点睛】矛盾双方的转化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但
37、事物性质的改变有向上的变化也有向下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使矛盾双方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不能认为只要是矛盾双方转化就一定会使事物发展。29. 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认识具有反复性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认识具有普遍性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中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
38、,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前面的认识往往都是错误的。如果材料中体现的是人们以前获得了正确的认识,现在又取得了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那么这体现的不是认识的反复性,体现的应是认识的不断发展。30. 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A. 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B.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
39、 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错误;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要着重抓主要矛盾,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31. 在古希腊时期,由 2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C. 主要矛
40、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答案】D【解析】“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矛盾的体现,而“第一次数学危机”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A. 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B. 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C. 上层建筑反作用
41、于经济基础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答案】D【解析】绘画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属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内容,故A、B项均不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指使经济基础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C项不选;花山岩画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本题答案选择D。【点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
42、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材料中的绘画艺术应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33.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 B. C. D. 【答案】C【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启示我们,要
43、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其中第34题、第35题为必答题,第36题为选做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44、。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2)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答案】(1)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该观点是片面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观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
45、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解析】(1)本题是一道说明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典诗歌属于文化的内容,经典诗歌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说明文化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要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考生可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2)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价值观的有关道理进行分析说明。分析材料可知,高科技产品代表着物质追求,“诗和远方”代表着精神需求,现今一些青少年的追求物质的价值追求和人们以前“诗和远方”的价值追求不
46、同,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那么,青少年的这种价值追求是否正确?考生还需要从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指出这种追求是一种过分的物质追求,是错误的。最后考生还要说明一些青少年的这种价值追求是有害的,因为错误的价值观会阻碍人的发展。【点睛】运用文化生活道理回答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或为什么要开展XX文化活动)等问题时,一般要考虑以下答题要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7、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5. 材料一: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我们要敬畏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各地之间,除了自然环境和人种的区别之外,主要就是文化的差异。我们应当敬畏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质。材料二: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回答:(1)
48、材料一中,有人认为敬畏传统文化就是要坚守传统。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2)根据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蕴含的哲学道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要坚守和传承。 敬畏传统文化不等于一味坚守传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敬畏传统文化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新。 (2)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从改革的
49、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全面提出了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解析】本题以中华传统文化、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意识能动作用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1)本题要求考生评析“有人认为敬畏传统文化就是要坚守传统”的观点,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评析类材料题是近年来一种较常见的高考政治题型。这类材料题一般提供一定的情境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境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旨
50、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从设问角度看,一般以“运用知识评析”、“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析”、“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形式呈现。评析类材料题依据设问的特点可以分为单向正误型评析题、正误混合型评析题、条件残缺型评析题。通读题干可以看出本题属于正误混合型评析题,此类试题的特点一是题目中的观点既包含合理的部分也包含不合理的因素,这就要求在做这类辨析题的时候不能笼统地对题中的观点作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判断,以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二是问题的解答既要分析合理部分的原因,也要分析不合理因素的理由,同时还要针对不合理的因素提出合理的观点或相应的措施。材料
51、中的观点,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继承,但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能动作用,比较简单。材料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3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52、)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美国高调加入谈判并主导其进程,2016年2月,美国等十二国正式签署协议。然而,特朗普和部分美国人认为TPP“存在很多缺陷,让美国失去了数百万个制造业工作”。2017年1月,特朗普总统签署上任后首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欧”。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特朗普有权决定美国退出TPP的理由。同样是国家元首,英国女王权力的行使有何特点? (2)为促进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
53、成员国应有怎样的作为?【答案】(1)美国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属于总统。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是“虚位元首”,仅具有象征性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2)各成员国应坚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各成员国应自觉承担责任,维护共同利益。各成员国应积极参与多边双边事务,支持国际组织在促进国际交流、协调与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解析】本题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国际组织、美英政治制度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
54、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1)本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特朗普有权决定美国退出TPP的理由,同样是国家元首,英国女王权力的行使有何特点,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权决定美国退出TPP是因为美国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行政权属于总统;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仅具有象征性地位,不具有实权,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为促进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成员国应有怎样的作为,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为促进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成员国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自觉承担责任,维护共同利益、在促进国际交流、协调与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
55、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7.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还是典型的“品牌小国”。品牌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方面落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了解。国家缺乏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品牌” 的认可由政府评审机构决定,而品牌只有通过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赢得市场。其实政府可以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监管,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企业奖励,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对中国企业创建世界品牌非常重要。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强势品牌,其背后都有强势国家实力的支撑。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弱于这些发达国家。我国虽有着底蕴深厚的传统
56、文化,但研究文化对于品牌价值的意识比较缺乏,也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中。而很多顶级品牌来到中国,特别注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做营销。一个成熟完善的品牌包含很多要素,有扎实的产品品质,有成功的传播手段,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等。但核心关键部分是品牌自身具有的吸引消费者的独特魅力。品牌建设往往要经历规划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形成品牌影响力阶段,不能够一蹴而就。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品牌文化的顶级品牌。分析出现这一尴尬现状的文化原因。(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塑造品牌。【答案】(1)经济是文化的基
57、础。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缺乏全球顶级品牌。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我国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我国企业不够重视文化在品牌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了,但品牌意识、品牌文化相对滞后。(6分,答出3点即可)(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品牌塑造要抓住品牌自身具有的吸引消费者的独特魅力这一核心关键部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品牌塑造需要持之以恒。(3)答题示例:发展民族品牌,政府要制定民族品牌发展战略
58、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品牌发展战略,政府要履行好职能,组织和发展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管理方法,改变原有评审模式。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商标、专利、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与法制环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建设模式,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通过财政、税收、贷款等措施,加大对优秀品牌的扶持力度。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予以帮助;针对品牌人才匮乏的现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专业的品牌人才培育机构。【解析】本题以国家品牌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59、、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的观点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出现“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品牌文化的顶级品牌”这一尴尬现状的文化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材料中“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还是典型的品牌小国”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了解”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弱于这些发达国家”说明
60、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中”说明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塑造品牌,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材料中“一个成熟完善的品牌包含很多要素,有扎实的产品品质,有成功的传播手段,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说明中国企业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核心关键部分是品牌自身具有的吸引消费者的独特魅力”说明中国企业要抓住主要矛盾;“品牌建设往往要经历规划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形成品牌影响力阶段,不能够一蹴而就”说明中国企业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品牌的形成。(3)本题要求考生就政府在民族品牌发展
61、中的责任写一篇时事小论文,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小论文类的解答题,旨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考生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材料,找到关键词,然后联系知识,罗列理论,安排结构,最后再下笔成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关于政府知识表述明确,考生可从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等角度思考即可,但要注意答题点要落在民族品牌上。点睛:考生不能认为只要有质变,就一定有发展。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设有发展。只有质变、飞跃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如果事物仅仅停留在量变阶段,那还只是同质事物的重复或增减,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发展也无从实现。但是,质变有两种趋向,即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而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