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湘教考》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805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教考》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湘教考》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湘教考》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千米。1974年在这里发现了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数种古猿化石、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最为古老的晚期智人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解析:材料以人类的产生历史说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D两项说法均错误。C项材料没表明。答案:B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

2、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错误。答案:A3(2014济宁期末检测)2013年12月2日,在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又成功落月,“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

3、成功分离,“玉兔号”开始了月球探索之旅。这表明()A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并使之发生改变,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D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解析:意识自身不能引起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必须通过实践,故排除A项。客观条件制约意识能动性,排除D项。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和创造,排除B项。“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并开始探索,说明了C项。答案:C4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利用一种对人类无害的病毒制造“活”的发电机,开发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据介绍,这种能用来发电的病毒被称为M13噬菌体,它

4、有着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短短几小时内可复制数百万,因此可以保证稳定的供应。这说明()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科研活动的结果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任何事物都是好与坏的对立统一体人造物质离不开自然物的自身属性A B C D解析:物质世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正确,舍去。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不能把一分为二等于好与坏,故舍去。符合题意。答案:B5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历史与现实、

5、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 B C D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规律,错误。文化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错误。答案:A6(2014全国新课标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

6、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 B C D解析:材料中的实验表明,无生命物质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向生命物质转化,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该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有力地支撑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符合题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明显错误。在材料中得不到支撑,事实上,本质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共性,表现形式(现象)则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的表述混淆了规律与表现形式的属性。答案:B7捕食鼠类的天敌减

7、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近年来,牧区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和繁殖草原鹰和狐狸,保护草原狼等鼠类的天敌,有效遏制了草原的沙化。这说明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A B C D解析:错在“改造规律”。“征服自然”的说法不科学。答案:C8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A B C D解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错误之处在于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符合题意,选D项。答案

8、:D9有人说“物质是永恒的”,也有人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客观和客体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 B C D解析:“物质是永恒的”,这里的物质是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里的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并非整体和部分、客观和客体的关系,正确。答案:B10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

9、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D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解析: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原因在于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哲学依据,C、D两项与题目指向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

10、我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应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热点问题,复习时要多留心,各种题型都要训练。本题主要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上来考查。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11、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要倡导节约环保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公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200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可以调动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联系的观点等知识来阐明。答案: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该地居民坚持了联系、发展的观点,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