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7770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里的娃娃 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里的娃娃 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四、绿、背、青、蛙”五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弯”,了解新的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四、走”。2、能正确拼读由声母“y、w”组成的音节,巩固整体认读音节“yi、wu、yu”。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背诵儿歌。感受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识4个生字:娃、心、青、蛙。学习笔画“卧钩”,会按笔顺规则正确描写“心、青”。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感受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教学过程【导入】水娃娃(一)观察画面,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

2、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有意识地指导按“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5 水里的娃娃。指名读,齐读。说明:观察对学生来说则是认识外部世界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的东西,从课文插图入手,在直观的情景中,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看图说说,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渗透基本句式的运用,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交流:听听课文告诉你水里的娃娃哪些情况?2、再听录音,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上的字

3、,轻声地跟读。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听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听的习惯和能力。第一次听录音后,教师可让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听到的内容,对于听得认真的同学要及时肯定与表扬,初步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第二次听录音,则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指,通过看和指使学生养成“字字过目”的读书习惯,为正确朗读儿歌,读准字音打基础。(三)学习生字,读背儿歌1、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四、绿、背、青、蛙”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2)认读生字,正音。请会读以上生字的同学领读,老师帮助正音。教师重点指导“四、青”的读音。(3)分组讨论

4、字形,汇报交流记字的好办法。(4)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同桌两人一人叫号一人读字。2、朗读儿歌。学生跟录音读儿歌,边听边指边读。自由读。指名每人读一句。看图读儿歌,想象娃娃们在水中的情景,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有感情地读儿歌(分男女生读、齐读)。背诵儿歌。指导背诵:配动作帮助背诵或看插图背诵。指名背诵。齐背。说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因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持续过长,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兴趣,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教学时,可先通过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两人对读,纠正读音;再通过分组讨论字形,交流记字办法来强化生字的字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来帮助学

5、生巩固生字。朗读指导可以与激发想象结合起来。要一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老师的示范很重要(也可以用录音代替)。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像,体会此时此刻孩子们心理会怎么想?目的在于感受图上的孩子愉悦的心情,激起共鸣。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就水到渠成了。重点指导:书写汉字“心”,学习笔画“卧钩”,了解笔顺规则;比较“娃”和“蛙”朗读感悟,拓展训练。指导熟读、读好儿歌。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水里的四个小娃娃好像一群小青蛙?出示句子小结,指导朗读积累象声词师:“哗啦啦”是指什么声音?你能说一个表示声音的词吗?媒体播放几种声音指导用上象声词练习说话。课时目标:1、朗读儿歌,做

6、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2、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感受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一、复习拼音,拼读音节抽读拼音卡片:y w yi wu yu2、生字、拼音对照读:蛙 wa娃 wa一 yi3、练习拼读。w-a-waw-o-woy-a-yay-o-yo(1)跟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 (4)分组读说明:这部分教材的汉语拼音是借助课文的语言环境结合识字进行的,由字引出拼音,让学生拼读,降低了拼读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信心。由于读儿歌识字是本课学习的主要部分,所以拼音教学时间就比较少,约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教学时间,要引导学生借助汉字来学习拼音。(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抽读卡

7、片。指导笔画“竖弯”的写法。示范书写“四”,了解“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看笔顺指导,了解“走”的笔顺,照样子在田字格里描写。6、教师巡视指导。说明低年级学生写字不宜多,但一定要规范,因此教师在书写时应特别重视示范指导。刚开始教写汉字时,教师要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写,学生一笔一笔地仿写,以便学生掌握字的笔画、笔顺和田字格中的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同时,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还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课后习题作业布置1、找出平舌音的字,读一读 四 送 中 死 少 住 走 三2、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1条 2只 3个 4头一( )羊 一( )

8、狮子 一( )鱼 一( )娃娃3、给今天学习的儿歌配上动作,并表演给父母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