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755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开展体验性课堂活动,解决隐性知识摘要:本文就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体验性活动的理论依据、概念的界定、体验活动的心理流程、方法策略及原则进行了探讨,探讨互动体验、情景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反思体验等各种方法所引起的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内化教学成果,解决隐性知识,从而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词:体验活动;隐性知识;内化;互动;反思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知识来源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表达知识,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来获得。隐性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的表达,拥有者和使用者都不能清晰表达,它不是通过理性进行反思,而是在感受中进行反

2、思,也称为只能意会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多,甚至是不可计数的。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的,他在人们生活中、工作中大量存在,十分重要,这些仅靠传统的读、背、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经历才会有心灵的碰撞。可是,传统教育方式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创造性与人性的至臻至善:它的学习观强调为掌握书本知识而学习,强调记诵与技能化训练,从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知识与个体的亲身实践;教学观强调服从与循规蹈矩,从而忽视了个体的特性与价值;评价观强调单一的总结性评价,肯定应试中的胜利者,当然也就忽视了多数失败者,教学也沦落为只为解决显性知识而

3、教学。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当然也就使这门学科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更难以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下面是对我校初二、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的一项调查统计资料:不完全的结论:政治课缺乏给予学生的足够的思考体验和活动空间,缺乏让学生遭遇感动的瞬间,缺乏直击学生心灵的体验过程,难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这让学生对政治课不满意、不满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成果的内化仍有待于提高。二、概念的界定体验性活动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通俗地说,体验是一种基

4、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它是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组织学生反思,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念,形成自己的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学生情感、态度、观念在活动中的变化来促成教育目标的达成。三、理论依据1.历史的继承。关于体验性活动对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思想的萌芽,经过了卢梭、杜威以及当代的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体验活动的思想理论经历了不同的时代逐渐完善起来。在我国,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验”和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实验,这些都体

5、现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追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将活动课程纳入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体验性活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对教育进行全面反思,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将体验性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开展对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隐性知识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2.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简单灌输过程,也不是光靠一般的讲课所能解决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生活,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

6、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发生相互作用,变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全国少工委赵勇书记认为: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的认识活动。3.思想政治课学科课程的要求。

7、据调查统计,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特别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组织的,教学的成果是以掌握书本知识多少为评价标准的,关注的中心是学生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的知识也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观念技能和态度的升华,如果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这是舍本求末,违背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初衷。目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明新课程标准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

8、提到了重要地位。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无法形成象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的案例分析在感受体念中习得。要求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的案例分析中通过学习者亲身参与和活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也就是体念性活动。对学生来说,通过课堂体念活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及人我互动中去领悟事件中隐含的规律、道理、策略、情感、观念,并且在领悟中不断与已有的知识比对,以达到知识、情感、观念的深化就显得尤为重要。4.开展体验性活动符合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展体验性活动的特点是以

9、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做中学”,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活动教学思想中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个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使学生感受问题情境,而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使学生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性活动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学生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 获得某种技能,更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

10、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它符合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四、体验活动操作的心理流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活动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体验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个体亲历的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境的阶段。这是体验的第一过程;(2)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许许多多事情,可是,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作为体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亲历的第一阶段,还应当上升到对亲历的反思,以形成人生经验的阶段;(3)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观念的适应性阶段。正因为经验具有个体性、主观性,因此,只有在新情境中加以检验才能克服经验中的不

11、足之处,或者巩固经验中的合理之处,同时,新的情境又会促进经验思维的灵活性;(4)再反思,产生新经验的阶段,并不断循环、不断体验,直至达到目标。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体验性活动重自主反思、重内心反省。它的过程包括:“感知内省外显”三个基本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体验”的过程并不等于“体验教育”的过程,体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活动的设计者是教师,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教师有一个启动体验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适当的动机,促使学生开始

12、亲历或者选择亲历的方式。第二个阶段相当于个体亲历的过程。第三阶段是体验的关键阶段,相当于个体体验的第二阶段,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觉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为自身行为或观念的过程。第四阶段相当于个体体验的第三、四阶段,由于个体体验的程度或者体验本身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经过一次体验与反思,就可以形成人生经验,而有时则不行,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人生绝大多数经验属于后一种情况,因此,体验是需要经过不断外化、不断调节才能够形成的。作为教师应当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不要急于求成,体验的个体差异正是学生个性的必然反应,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五

13、、体验性活动的方法、策略和原则1.体验性课堂活动的方法策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目标的需要,选择活动策略()在互动中体验。课堂上学生在互相交流、讲座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要设计恰当的主题(主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提供)。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互动性活动可分启动、展开、深入和结果等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是设计者,根据学生、语言材料和教师自身等因素,设计活动的形式、语境和任务;学生也应参与设计,使课堂活动更能体现他们自我。第二阶段,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辅导员,他们负责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14、同时教师也是参与者,他们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创设轻松和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主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也应是组织者和辅导者。比如,组织自己的小组活动,帮助同伴参与活动等。第三阶段,教师主要起促进学习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促使学习活动继续下去;学生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他们积极想象、探究和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第四阶段,教师是评价者和观赏者,他们积极评估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学生不但是成果的呈现者和报告者,也是活动的评价者和观赏者。课本剧、游戏、辩论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非常受学生欢迎。()在情景中体验。即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

15、的共鸣。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巧妙设计情景,从而能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生联想和共鸣。为此,我把消费者权益一课安排在“五一”春假结束之时,这是杭州的第一个春假,在春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消费经历,而且记忆犹新,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情境,由学生表演短剧“小丽买鞋”并创设接下来的“小丽南京两日游”所遇到的种种遭遇,引导学生表演、角色互换,在身临其境中引起共鸣,分析消费者的权益,培养法律权益观。()在想象中体验。在学习的内容远离的生活或学生从没有过相关的经验,教学无法组织的情景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的一种想象的情境,进而让学生进入想象情景产生联想的某种体验。音乐、诗歌、漫画的运用都可以使学生展开

16、丰富的想象。例如,我在讲述“环境问题”中,先请学生聆听理查德的钢琴曲伟大的蓝色,在温馨浪漫的音乐世界里领略大自然的宁静与妩媚;然后由学生朗诵刺勒歌,在歌曲和朗诵中畅想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并与现实“老鼠跑过现脊梁”进行想象对比,结合“沙尘暴”来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从而提高自已的环境意识。又如开展“将心比心”活动,“假如我是我会”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进行想象体验。体育课上本班同学徐松在器械上运动,不小心摔在地上,腿骨折了,正躺在医院里治疗。作为徐松的同学,朋友,你能感受他的心情吗?你怎样去抚慰、去分担、帮他摆脱痛苦的阴影?通过将心比心,角色换位体验,在想象中感受到受伤同学的遭遇,表示要送鲜花去慰问,为生

17、病同学补习功课,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体验。课程中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学校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某些研究性活动,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以及情感、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

18、用学生亲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知,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例如,学习礼貌待人一课,在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礼貌动作”这后,我设计了某一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礼貌热情待人的要求去做。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的礼貌热情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原有的积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反思中体验。主要形式是比对,在比对中领悟、自省。根据比对的对象,可将比对分为自我比对和相互比对。自我比对,也叫纵向比对,即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对,主要是在认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比较,从而批判和改变自己,这是一个内省的过程;相互比对,也叫横向比对,即学生

19、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改变自己。如在认识你自己一课时,我让学生开展“照镜子”活动:学生首先了解“父母眼中的我”“教师眼中的我”和“同学眼中的我”,然后比较它们与“我眼中的我”的差距,比较“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在反思中认清自我,最后提出努力目标与改进措施。当然,一般说来各种方法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有时也很难区分开来,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杂合使用,如附录消费者权益就贯穿了多种体验活动。2.体验性课堂活动的原则()自主学习的原则。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要探讨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有具有主观能动性

20、,不会被动地去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不能强迫和压抑他们的活动,或简单地将活动方式告诉他们。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只是接受者,妄想通过拉动各个横杆使之活动起来而收到预期的结果,必将促使学生对教育产生怀疑,漠视甚至抵触的情绪,从而阻碍思想道德的内化。学生接受道德观点,都是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越强,道德内化的程度就越高,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合作性原则。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基本上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性的,特别是互动体验和反思性体验,需要一种合作的氛围,也有利于资源共享。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即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其内容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等。要求教师要成为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创造者、组织者与领导者,通过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发展,并给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