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研究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基本机制的具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恢复发展起来。然而,累加上中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特殊机制,民办高等教育在 1990 年代中后期最终形成了市场化发展模式。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发展模式 市场化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01-02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是指民办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国家未有效干预的情况下,旨在实现举办者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本文拟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导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2、一、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发展的基本机制(一)邓小平对民办教育的支持1977 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1这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诞生提供了可能。1978 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教育事业,绝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他更明确希望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教育发展。邓小平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最突出地体现在回应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上,充分肯定了城乡和社会各界及爱国侨胞捐资办学的热情,2还曾亲自为北京自修
3、大学题写了校名。3(二)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早在 1978 年,国家恢复了广州华侨补习学校。4与之同期出现的类似学校实为民办高校的雏形。1980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的决定。5这项政策逐步推向全国,它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至为关键。1982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至此,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在根本大法中得到确立。1987 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这是国家教委对民办教育所制定的第一个基本规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起了一定作用。进入 20 世
4、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召开,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也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颁布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也是最多最集中的,包括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和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1993 年)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这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化。(三)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希望改变包揽高等教育的局面,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从 A 省各民办高校初创时的举办者身份来看,截止 20 世纪末,A 省初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共计70 个,其中公民个人 35 个,占 50%;公民联合 11 个,占 15.71%;民营企业 8 个,占11.43
5、%;国有企业 2 个,占 2.86%;民主党派 3 个,占 4.29%;社会团体 6 个,占 8.57%;事业组织 4 个,占 5.71%;事业组织与企业联合 1 个,占 1.43%。这表明到 20 世纪末,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已形成。(四)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至 1990 年初,中国高等教育仍然处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发展非常滞后。不过,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也意味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公办高等教育按纯福利模式,无法大规模扩招,且 21 世纪前,普通人也基本无法出国留学,使得人们从民办高校寻求出路。因此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需求非常大。1984 年,黄河科技大学的创办者胡大白 30
6、元起家,租用一间破烂教室开办了郑州市首家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学的第一天就来了 143 名学员,很快又增加到 218 人。第二期增加到 2000 多人,第三期达 5000 多人,报名者成倍增加。6南昌职业学院董事长章跃进也曾回忆学院 1993 年创办初期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情况:“当时,招生不用宣传,学生就蜂拥而至。”7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机制(一)市场成为民办高校唯一的办学经费来源民办教育起步时,中国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国情就是“穷国办教育”,而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一个初衷正是希望调动民间资金。因此,民办高校只能依靠市场筹集资金,即学杂费。起初,这种方式很有效。据胡大白介绍,20 世纪八十
7、年代中期,公办高校教师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块,而在自学考试培训班一节课可挣 5 块钱,一月下来比工资还高。8民办高校付给教师的工资尚且如此丰厚,节余的资金则更多。多数民办高校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一开始就依靠市场,市场逐渐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来源,乃至最终形成路径依赖。(二)教育产业化思想影响现实中的教育产业化就是鼓吹要按或者要像兴办工商业一样兴办国民教育,要按或者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学校。9这种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深广,最突出的表现是20 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大学扩招。扩招完全是一种忽视了教育发展的正常规律,没有经过教育研究的论证而做出的。10把高等教
8、育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在世界上是少见的。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也深受教育产业化思想影响,它不但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主要思想基础,而且其影响比公办高等教育更早。1999 年公办高校开始大兴以民营机制举办的高收费的独立学院即是借鉴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三)国家未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有效干预未干预突出体现在:1.未在办学经费方面进行有效干预。在经费来源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只投向公办高校。至于银行贷款,公办高校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容易;而民办高校财产不能抵押,向银行贷款困难得多,即使有,额度大都非常小。11在经费支出方面,民办高校实际处于无人监管状态。2009 年 8 月 20 日,接受笔者
9、访谈的 A 省 CS 学院督导专员 WZW 教授告诉笔者,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的财务“基本上没有管”,即使目前政府派了督导专员直接常驻民办高校也监管不到财务。2.未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有效干预。办学经费支出方面,民办高校用于教学的钱太少。WZW 教授告诉笔者,2008 年全省(A 省)民办高校用于教学的钱只有总收入的 6%。师资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并非真正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09 年 7 月 27 日,A 省 CS 学院前党委书记 LFQ 教授告诉笔者:“叫民办学校的举办者重视师资建设,他就公开地说,用什么啊?我只要贴一个广告,就会有很多人来应聘!”通常,民办高校对外宣称的师资力量“水分”较大
10、。民办高校使教学服从招生工作。为了招生,民办高校每年动员几千学生。招生员在五月底就奔赴各招生点,有时九月中下旬还在外面招生。同时,每年五六月份,上课学生大大减少,剩下 1/2 到1/3。班主任也招生去了,学生没人管。在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方面,民办高校并不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2009 年 7 月 18 日,曾在 A 省 DY 学院任校长的 SZL 教授说:“这些资本家,舍不得投入,比如一些工科的,要有很多设备,他却不愿意投入,弄来一些过时的设备、装作门面的设备。本来是哪个学生都应该上去操作的,他让十几个人去弄,每个人就是摸一下子。”另外,DY 学院曾调查本院实践教学情况显示,全院 12 个系
11、平均满意率仅 41.0%。(四)绝大多数办学者的办学目的是营利尽管教育法规规定办学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无法改变绝大多数办学者营利初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调查表明,民办高校的私人或私人投入中,90%是出于营利或获得回报的目的。122009 年 7 月 30 日,原 A 省 NZ 职业学院院长 WKL 先生也说:“说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实就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赚钱谁办学?”三、结语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发展的基本机制使民办高等教育很快恢复、发展起来。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机制具备后,由于民办高校几乎只能从市场获得办学经费,教育产业化思想又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几乎完全变成了一个产业
12、,并且国家没有进行有效干预,加之绝大多数办学者出于营利而办学,因而,1990 年中后期,市场化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导模式便成为必然。参 考 文 献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 金忠明,等.中国民办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68李亚洁.改革开放 30 年:胡大白让河南民办教育领跑全国EB/OL.7 孙春龙.民办高校难解“招生难”,民办教育风雨生存EB/OL.9 纪宝成.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J.中国高等教育,2006(9):19-22.10 林译丛.教育决策与教育研究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3):61-62.11 刘勤果,等.民办高校融资难及其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05(6):67.12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43.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