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竖琴第1课时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769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竖琴第1课时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竖琴第1课时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竖琴第1课时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2、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大竖琴 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音节在语言环境下正确认读“黄、江、架、什、浦、夜、前、进”8个生字。描摹“进、浦、江、夜”。学习三点水旁,笔画横折折撇。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读出疑问以及感叹的语气。3、能仿照例句,玩你问我答的游戏。4、激发学生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音节在语言环境下正确认读“黄、江、架、什、浦、夜、前、进”8个生字。描摹“进、浦、江、夜”。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读出疑问以及感叹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上海的飞速发展。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

3、过程一、 导入新课1、播放竖琴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用什么乐器弹奏的。2、简介竖琴是一种拨弦乐器。3、引出课题:大竖琴。读准字音,竖、琴二、 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生读准带拼音的字。)思考:文中的竖琴是指什么?2、 读后交流(1)学生用“我知道了”的句子,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2)媒体出示:先出示上海市区地图,再在地图上标出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黄浦江的位置 杨浦大桥、南浦大桥两座桥的图片3、指导学习生字:黄 江 浦(1)“黄”:注意三拼音,要读准声母。(2)“浦”:注意右边笔顺。(3)“江”:读准三拼音,学习“氵”。4、写字指导:浦:左窄右宽,竖在竖中线。江:左窄右宽,竖在竖中线靠右。课后小结三、小结复习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开火车读课文。正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我们的上海。课后习题四、作业。(1)熟读句子。我的家乡上海在前进。夜晚,浦江两岸的风景美极了!(2)熟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