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674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2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应用体验】1.革命史观看五四 “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问 如何理解“起点”?答案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体会中国革命的延续性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问 北伐战争要完成的“事业”是指什么?答案“打倒列强,除军阀”即反帝反封建。3.合作带来胜利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问 国民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工农群众的响应,各革命阶层的觉醒与联合等。识

2、记类 误记为“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剖析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理解类 1.对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理解不到位 辨识 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不清 辨识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放弃对革命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反革

3、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是客观原因。【纠错模板】对“热词”反映的时代特征辨识不全面 例“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据材料,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群众”一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误答 历史事件(略);特征: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和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解 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共成立,以工农群众作为其阶级基础;1

4、924年后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群众运动高涨。特征: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辨识 时代特征误答成广泛使用的原因或表现。时代特征须从革命性和阶级性两个方面来概括。突破五四运动的影响 1.图示解史五四运动 2.归纳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

5、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突破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图片证史大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和最大特征 史论突破 图示体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反映有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的主要特征及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考点二 国共十年对峙【应用体验】1.掌握一个道路开辟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问 这里“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

6、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了解一个理论创新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问 材料体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什么思想主张?答案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3.关注一个重大方针调整(2014福建高考改编)长征期间随着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问 这一调整是指什么?答案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实事求是的革命选择 “工农民主共和国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问 材料中“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答案 前者指的是1931年中华苏

7、维埃共和国政权的建立;后者指的是1937年我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识记类 遵义会议解决党内问题记忆不清 辨识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理解类 1.辨识不清“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关系 辨识 前者是革命理论,后者是革命的具体道路,以前者为依据。2.主观认识红军长征的原因致误 辨识 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

8、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纠错模板】不能实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致误 例 遵义城头霞光闪中说:“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材料中“云消雾散”“舵手”“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分别指什么?误答 解决了党的路线方针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正解“云消雾散”: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扭转了长征初

9、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突破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图示解史“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2.史料探史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 在红军的主力红一方面军,1934年4月时,农民出身的占到了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77%。据统计,整个苏区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史论突破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伴随土地革命深入,红军战争就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从而出现苏区农民大量参军现象。3.归纳总结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

10、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考点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应用体验】1.日方资料中的正面战场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问 当时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答案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理解一面旗帜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问“中心关键”实

11、现的政治表现是什么?答案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 1942年10月,美、英等国“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问 美、英等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 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鼓励中国坚持抗战,维护反法西斯大局。4.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 问 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转折点”?答案 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识记类 忽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态度致误 辨识 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抗战,组织正面战场会战,粉碎了日

12、本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理解类 1.对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质对比理解不到位 辨识(1)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2)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2.把全民族抗战等同国共两党的合作致误 辨识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纠错模板

13、】不能理解材料反映的实质信息 例 1943年蒋介石给当时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密信:“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左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生联合会之大字标题新闻,亦属不合。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希冀切实注意为要。”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际信息?误答 国民党政府禁止学生抗日活动,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解 国共两党既合作抗日又存在矛盾。辨识 本题易从表面信息误判,实质是考查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突破日本全面侵华罪行 1.图片证史历史不容许翻案:日军侵华罪行,铁证如山(日本士兵拍的照片)2.史料探史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 史料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目前最主要的是在占领

14、区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 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史论突破 史料显示日本速决战破产后,改为长期作战;“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谋求长期占领统治中国。突破对全民族抗战的认识 1.图示解史两个战场的抗战 史论突破 史料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2.史料探史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史论突破 史料表明中国战场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5、;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考点四 人民解放战争【应用体验】1.依据史实辨史料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问 材料反映的何事件?蒋介石“至诚与大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答案 重庆谈判。“假和平,真内战”。2.赢得战争的关键举措 1947年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问 简述其主要表现。答案 前者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后者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识记类 混淆解放军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标志 辨识 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标志是刘邓

16、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理解类 对1949年召开的政协和1946年召开的政协辨识不清 辨识 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权利等内容。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政协会议于1946年在重庆召开。鉴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6年的政协会议被称为旧政协。【纠错模板】对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国共斗争的实质认识不清 例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战胜利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毛泽东所说的“斗争”实质是()A.国共两党的斗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

17、续存在之争 误答 A D 正解 C 辨识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一是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建国;一是中共和中国人民要求的和平民主建国。中共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等一系列争取和平民主的活动,其表面上是内战与和平之争,实质上是建立什么性质国家之争。突破蒋介石集团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漫画证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论从史出 这是华君武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之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

18、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使人们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2.图示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 综合研判思路 全国卷40题、41题解法揭秘 41题示例2014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

19、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题样卷 答卷点评 该生修改比较符合题意,能够客观地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稍显不足的是最后结尾与修改意见重复,答案缺少总结升华部分。信息揭示 1960年的教科书,深深地打上了“左”倾时代的印记。过于凸显共产党在抗

20、战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被迫性与消极性,有违唯物史观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浏览目录,考生很容易发现其与所学教材的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考生不难理解应当增加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史实,如: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内容。答案参照 答案示例一: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答案示例二:建议: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理由: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

21、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民党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命题立意能力、素养立意 (1)本题体现了全国卷第41题“能力立意”的命题特点。影射了该题在问题设置上的一个基本套路,即:在相同的时代、不同的两个国度或两个空间对同一事物作相关性的对照,要求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评判观点。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比较、联系、归纳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2)本题印证了全国卷第41题“素养立意”的考核目标。何为素养呢?即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素养。历史学科讲究辩证思维和史论结合的研究素质,历史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近几年的开放性试题可以看到,提倡和运用新史学观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本题从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介入了开放性问题的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